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学习交流】“问题人”到“发展人——我校心理教育工作的转型之路
2015.01.22

1月16日,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交流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学工部部长田民正,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学生处)部(处)长刘建军,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副部(处)长曲洪刚,以及来自我省54所高校的84名主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我校学生工作处学生咨询辅导中心主任寇延老师受邀作为我省民办高校的唯一代表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介绍了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辅导工作的特色和经验。该报告得到了省委高教工委领导和其他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我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及咨询辅导工作目标明确,规划清晰,紧密围绕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用调研数据说话,有理有据,特色鲜明。会后,同仁们纷纷与我校咨询辅导中心的教师进行交流。此外,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和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

(图一)大会现场

寇延老师的报告题目是《 “问题人”到“发展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转型之路》,从工作思路、服务对象及需求、服务内容及形式、我们的思考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四年来的转型之路。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问题人”为中心,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学生的识别、发现和咨询干预方面,其受益面往往是少部分学生。而我校从2011年开始,在学生心理特点调研的基础上,开始将心理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掘和培养上,制定了“积极人生计划”,把学生看作是“发展人”,即“全人”,有着各方面的发展性的心理需求。围绕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开展各类团体辅导、工作坊、心灵成长课、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课等,使更广大的学生从中受益。正如一位学生所说:“如果说专业老师教给我们的是生存的本领,那心灵成长工作坊教会我的则是如何运用这种力量,如何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

(图二)学生咨询辅导中心主任寇延老师进行大会主题报告

学生作为“发展人”,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是多样的,那么我们如何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更好地聚焦学生所迫切需要的心理服务内容,2014年开始,学生咨询辅导中心又提出,将“发展人”放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来研究不同社会角色对他们的心理素养的要求,定位心理教育服务的内容。比如学生在学校是学习者的角色,在家庭中是家庭成员的角色,在职场是“职业人”的角色,在社会又是公民的角色等。这些不同角色对于人的心理素质要求又有不同侧重。于是,咨询辅导中心首先对于学生的学习者角色进行了调研,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学习困难开展了“如何制定目标”“如何提高行动力”“如何进行成败归因”“记忆力训练”和“思维导图训练”等工作坊。正如参加这些工作坊的学生所说:“以前自己也很努力,花费了很多时间在学习上,但就是效果不好。通过这些工作坊的训练,我学习了有效的学习策略,更会学了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同时,从这个思路出发,未来在学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改革背景下,学生将会有更多机会进入真实的职场环境进行实训、实习和工作,将会有更多的行业、企业界人士走入课堂,走进学生活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将聚焦“职业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具备适合不同职业环境的心理素养,打造学生的软实力。


(学生工作处 学生咨询辅导中心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