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我校校长胡建波发言致辞
(图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与我校校长胡建波教授互赠礼品
(图三)会后合影留念
4月23日至4月24日,我校作为第一个承办清华大学CCSS项目启动会的普通本科院校,首次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顺利召开。自2012年,我校作为陕西地区唯一一所参与NSSE-China项目的民办院校,连续参加全国性追踪调研并出版三期《西安欧亚学院CCSS年度调查报告》,其问卷回收率和报告分析度得到CCSS项目组的高度认可,因此我校被项目组选为首次外出启动培训会的承办方。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我校等三十余所高校的近100名院校教师代表齐聚一堂进行了分享和热烈的讨论。本次启动会围绕全球化4.0时代中国社会和高等教育面对的挑战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展开讨论。
为推动项目在西北地区的进程,并囊括更多陕西院校加入项目调查,我校特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在23日早上举行了项目宣讲会。主办方清华大学CCSS项目组负责人及相关团队出席了宣讲会,来自陕西省的部分高校代表及本年度新参项目调查的省外院校代表列席了会议。我校副校长李正老师也受邀出席并致欢迎辞:“欧亚学院作为当代教育产业最年轻的院校之一,一直致力于从‘以学校发展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型,CCSS项目给了欧亚一个证明我校正在努力践行‘教育投入’向‘教育产出、教育增值’变革的机会,在这样的革新道路上,还需要各院校的鼎力合作,多多批评与指导。”最后李正副校长再次对各院校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随后,由清华大学CCSS项目组负责人史静寰教授对CCSS项目进行介绍,以“全球化时代的学习革命与教育创新”为主题,她提出教育必须有足够的前瞻性,教育又必须立足现实。教育家要能很好融合两点,必须具备战略性思维、开阔视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变化的敏感性。她强调未来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育投入及办学条件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强调以“学”为中心,突出教育过程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的成果及变化。
会议第二天为正式的启动会,来自省内外近百名院校代表出席了会议。我校校长胡建波教授代表本次会议承办方向与会嘉宾作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题报告,他和与会嘉宾分享了从民办高等教育1.0时代到民办高等教育3.0时代,我校自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四四二”战略规划。他提出,学校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向应用型转型,对于欧亚最首要的是组织转型,其次是任务转型,最后是方法转型。最后,胡校长强调:民办高等教育4.0时代已经到来,高等教育不能只满足于市场需求,更要面向未来。
随后,会议进入启动会的主题报告环节,共有11场主题报告,其中上午5场,下午6场。由清华大学CCSS项目组负责人史静寰教授和项目团队的老师、同学们分别从项目发展历程、普通本科问卷的修订、调查工具及评价指标开发,抽样原则与方法及常模构建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CCSS项目,同时,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杨安康老师和南京邮电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主任杨立军老师代表参与院校进行了经验分享。
至此,2015年度CCSS项目启动会议圆满落下帷幕。值此建校2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清华大学CCSS项目启动会在我校的成功召开,预示着CCSS项目将在激发我校自身的活力,学生内心潜在的活力以及教师职业自豪感方面发挥它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关链接:
CCSS项目是在清华大学自2009年开始的一项全国性大学生跟踪调查研究项目。每年,本研究项目根据随机抽样原理从全国普通本、专科院校中抽取部分院校,既作为项目的研究样本,同时也是项目研究的合作机构。截止目前已有全国112所院校参与,已覆盖全国28个省份。
CCSS调查研究包括“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CHINA)”和“中国高校毕业生追踪调查”两个基本模块。其中“NSSE-CHINA”是一项以改进教育教学为目标的大学学情调查项目,调查工具是在引进美国当前深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的基础上经过文化适应、认知访谈、信度和效度检测汉化而成的,通过5大可比指标来评价高校学生学习投入的状况和通过学习自我发展的程度。“高校毕业生追踪调查”主要是通过追踪记录高校毕业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轨迹,着重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对个人职业变动、心理与健康、社会保障、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及流动、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教务处 教与学中心/供稿 宣传部/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