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我校文化传媒学院的安排下,我有幸在环球时报旗下环球网西安分部进行挂职锻炼。在3个半月的挂职锻炼期间,我在专业教学、产学合作、教育理念等方面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环球网挂职期间,首先要做的是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以环球网员工的身份从事网络编辑工作。具体所从事的网络编辑工作为三项。一、舆情栏目的信息采集,进行文字编辑和大首页及二级页面推送和微信公众号的信息编写工作。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了解并熟悉网站编辑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并熟练掌握网络编辑工作规范。二、环球网首页及二级页面改版后的纠错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进一步熟悉并准确掌握环球网编辑手则及要领。三、参与环球网论坛恢复工作。对网站论坛的运作和维护有了具体详细的了解。
通过这一阶段的挂职体验,我对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有了具体详实的了解,丰富了自身的媒体从业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挂职锻炼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究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一、进入网络公司一线工作,了解网站用人需求,改进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网络编辑岗位近几年来用人需求量较大,尤其对高校应届毕业生持较高关注度。对学生的要求并不仅仅是单一的专业成绩或者实践能力,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专业能力素养方面,新闻学基本理论仍然是不能忽视的重要考察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体现在学生能够在掌握新闻传播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编辑的实践操作。同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求学生能够对数量巨大的新闻进行准确判断,预判其舆论影响和传播价值。依据企业对新闻学专业学生的要求,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必须强调新闻传播基本功的重要性,无论网络还是新媒体传播,万变不离其宗,准确判断新闻价值是学生必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结合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与时代发展同步,及时将行业变化和新的媒体传播特点引入到课程中,使学生在入职后迅速适应岗位需求,职业发展后劲十足。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能够对行业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灵活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做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大幅度提升专业素养。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科学研究的内容,学生可直接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教师共同讨论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完成课题的调查研究、数据统计、结果论证等环节。直接参与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科研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做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专业知识的传授结合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并有助于培养自身高质量的专业素养。
三、参与企业部门管理会议,了解企业运营模式,为校企联姻、产学合作搭建桥梁。
此次挂职锻炼期间,我有幸参加所任职部门的管理会议,对网络媒体的运营模式和相关内容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在认知层面也更加直观。基于媒体环境变化的复杂性,企业渴望从高校获得充分的学术支持,对高校实践型人才的输送也愈发重视,而且,媒体发展变革同样需要高校参与制定未来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产学合作是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高校与企业以何种方式开展合作,如何在合作中获得双赢是需要考虑的重点。在挂职锻炼期间,我与媒体进行沟通,探讨双方合作具体模式,实现桥梁作用,使学院和环球网的合作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此次的挂职锻炼对我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宏观层面,我对产学研合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对媒体的发展格局有了真实的体验。微观层面,对课程培养方式和目标的调整,应用科学在教学中的使用、科研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有了更加系统化的思考。
(文化传媒学院课程中心徐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