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我校金融学院获批陕西省“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金融学院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于2011年9月启动建设“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金融学院确定了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标准。依据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规格做了具体的课程设计。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以实用性为主导,强调课程的整合,优化实践设计,增加实践课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科学培养、和谐发展;注重知识的更新、激发学生潜能以及团队配合能力的培养。
学院通过整合外部优势产学合作资源,创立产学合作联盟,成立专业工作室及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实践机会,迅速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理财顾问和数据分析专家,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敏锐的财务智商和准确可靠的数据服务。学院与零点市场研究咨询集团、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学院、百特国际教育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建立“调研中心”、社会沟通实践基地,开展项目外包、课程研发、企业大讲堂、课题研究、实习实训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为未来在职场上顺利就业并谋求个人的持续发展储备足够的能量,并将学生未来就业范围拓展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中小企业投融资等“大金融”领域。
2010年,依托实验区新建的模拟银行和证劵投资两个实验室,我院举办了第一届金融投资大赛,大大增强了同学的参赛热情和学术水平。2011年,在“赢在新起点——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大赛”中,我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又为实验区的教学成果创建了一个检验平台。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确立“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承和能力培养并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思路,建立“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和注重个性发展的培养模式。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注重在探索和研究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强化教学内容的集成与整合、增强教学活力;强调师生互动,突出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科学研究特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在整个在校学习过程中,将建立科学的金融学知识体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融为一体,实现互联网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金融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