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黄鑫老师讲授“批判性思维”课程
7月炎夏,宿舍里的空调、风扇一如往日在8:00准时停止运行。本想趁早上没课睡懒觉的你,在逐渐升温的“蒸拿房”中惊醒。尽管这是预料中的事情,也难免生闷气,于是你与舍友商量决定发微博与学校商量商量。打开发布框,你会写下_______?
A.每天早上都停电,把人热死了!还让不让人睡觉,有没有考虑过我们学生的感受?
B.我们知道学校为了缓解用电压力,保证风扇和空调的用电安全,才特意在每天早上断电两小时。但是许多早上没课想在宿舍睡觉、看书的同学(包括我们),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所以,不知道学校有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例如……
实际上,A、B两种意见都曾出现在学校“西安欧亚学院”官方微博的平台上。有趣的是,A类意见出现在三年前,而B类意见却常见于近一年。
不可小视的“独立思考”
在两万余人的欧亚里,平均每走10米就有一栋建筑,每栋建筑都会涉及空间管理、使用,物资保管、维护,区域水电、卫生的保障问题;每过10分钟,就有一节新的课堂开始,每堂课程都会涉及信息化教学、教学质量、学习效果、课堂纪律等问题;每50—300人就能组成一个学生(社团)组织,每个社团都会涉及活动策划、资源协调、权限审批、监督管理等问题。于是,在这个存在着各种需求、利益交汇的大学“社区”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咨询、意见反馈,甚至投诉。
从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的后台监控可以看出,在新学期入学、考试复习、毕业等高峰期,每日平均半个小时就会受到一个线上沟通的事例,主要为:一、生活服务类:宿舍水电网使用不正常,食堂就餐服务、卫生,一卡通网上充值、自助交学费系统等;二、教学保障类:网络选课、查成绩,上课噪音或信息化投影设备的体验感,图书馆阅读氛围的营造等;三、社团活动类:活动审批的流程和手续,举办活动中涉及的各类协调问题。
自学校官方微博于2011年开通以来,学生们反馈的问题不外乎是以上三类,但是在这三年间,沟通方式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我不知道,你告诉我”句式,转变为“我查找了学校官方网站,请问是这个信息吗?”
2.“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太不可理喻了”句式,转变为“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能够怎样就更好了。”
3.“有这样的事情?学校必须给一个说法”句式,转变为“基于某客观事实,实际的情况是……客观的评价是……”(针对某一个微博投诉进行评论时)。
假设官方微博收到的是前一种句式的询问,那么后台处理工作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所反应事件的原貌进行了解及还原,梳理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核心的观点及问题,最后才进入解答或解决该事件的环节。
“我们不难发现,用后面那种句式进行沟通的学生,更擅长独立思考,更具有批判性思维。通常在提问之前,他们就对客观事实进行了分析及研究,并能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我校新媒体管理员谈到:“当学生看到其他的负面信息传播时,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审慎判断,并基于客观事实进行评论。”
越来越接地气的“批判性思维”
除了在新媒体平台“沟通句式的转变”之外,在学校每月举办的“校长接待日”、学生社团组织工作,“批判性思维”必修课/选修课上/员工培训,以及专家讲座论坛上,都能够发现师生旧有思维习惯向批判性思维的转变。
对于会计学院12级的汪倩、高职学院13级的冯亚楠来说,学习批判性思维课程最大的收获,是启发独立思考。汪倩本来就是一位爱思考的女孩,学习了批判性思维课程后,她更擅长发现事件的本质。“课后我还特意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每当看新闻的时候,我都会进行理性判断。与其他人沟通时,我也会罗列出重点。”
担任批判性思维教学团队黄鑫老师课堂助理的冯亚楠,她认为批判性思维课程甚至比自己的专业课更重要。“平时,我们常常会忽略许多专业课和通识课的重要性,只是机械地学习。但是,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我更容易发掘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更擅于思考‘为什么’‘怎么解决’‘如何兼容’。所以,我现在非常认真地学习时间管理及高数这两门课程,因为它们对我现在的生活,及未来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批判性思维教学团队、文化传媒学院专职教师高昱将“批判性思维”与“新闻传播”相结合,开发了“媒介素养”和“思考的力量”两门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高昱老师给学生布置了“思维日记”作业,鼓励学生记录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小事,以及如何通过批判性思维解决难题。“思维课程的教学效果很难评估,这对专家来说也是难题。我的办法是,让学生多练习,适当的让他们上台讲一讲批判性思维。”
除了该课程的学生及教学团队之外,学校领导、教师也是批判性思维的践行者。在第48次校长接待日上,校长助理张军宏就倡导大家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日常沟通中。他说,在大学里面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就是胡建波校长提出的批判性思维,其核心是告诉我们要审慎的判断,并拿出自己的意见,学会表达与思考,不能按照传统的思维走,要通过独立思考带来行动。
“批判性思维本能化”正是我校批判性思维教学团队所追求的。该教学团队成员、通识教育学院专职教师李连海评价,批判性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路径,是一种思考闭环,其包括:提出问题(或有价值的问题),辨别信息,推演过程及结果等。而批判性思维这门课程,正是培养这种思维模式的一种思维工具。“如果批判性思维能够变成本能,变成下意识的行为,那就达到教学目的了。”
( 宣传部何月敏/供稿 通识教育学院/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