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参训教师感受Bb系统题库自动抽题体验
(图二)参训教师用微信掌上问卷方式进行课堂小测
(图三)主持人发表翻转课堂研习工作坊结束寄语
(图四)教务处副处长张新锋老师对翻转课堂的实践提出期许
12月11日至12日,翻转课堂教学研习如期进行到最后一讲。继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视频、课前预习任务以及教学活动设计的研习之后,本周主持人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了翻转后的课堂如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课题,包括对不同评价策略的辨别和使用,网络教学题库的部署以及微信掌上问卷的运用。
在课程的第一部分,主持人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案例,向大家展示了该门课程详细的评分细则,整份细则分为平时成绩,课前预习,课堂表现与作业三大块,其中包括16个考核小项,全面覆盖了各个教学环节的考评。值得一提的是,该份评分细则对学生补交作业做了补充规定,给予了学生改正学习的机会。受到该份评分细则的启发,教师们以小组为单位就“如何评价翻转学习的学习效果”进行了5分钟的热烈讨论。依据老师们提出的评价方案,主持人向大家总结介绍了三种不同的评价策略,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建议各位老师在做评价方案时综合使用以上三种手段,尤其是多利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到的进步,将评价方式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匹配。
接着进入技术研习部分,主持人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在Bb系统中构建题库,以及如何利用微信平台使用掌上问卷的技术手段。这两种教学手段的好处是老师可以即时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而且省略了冗杂的评分统计工作。各位老师对这两种教学技术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主持人讲解完毕,大家就在自己小组的笔记本电脑上现场进行题库和测试的布置演练。各位老师表示:“微信问卷操作简单易上手,是clicker的一种替代工具,而且在任何规模的课堂上都很好操作。”
经过5周系统的研习,教务处教与学中心组织的第一期翻转课堂教学研习工作坊圆满结束。参加培训的教师对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也得到进一步的认知: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学生课外观看授课视频,课内完成作业、实验和测验等活动。所谓‘翻转’,指的是学生课前先网上‘听课’,在课堂上则侧重师生、生生间深入的分享、互动、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学的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知识探究’。”
——教务处于薇老师
“翻转课堂背后的教学理念是以学习为中心,关注的是学习主体的学习行为,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资源和条件。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更加符合学习科学的规律与要求,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也有所增强。”
——学生处寇延老师
“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信息传递,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结果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做知识传授。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把从单向的讲授变为通过在课堂上答疑解惑与互动讨论,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魅力所在。”
——通识学院王茹老师
“翻转课堂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建立学生的学习小组,组内同学互相监督,这样就不会有一些同学半途放弃,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利用同伴互评,课堂上当学生表达了他的观点时,教师先不做评价,多让同学评价,尤其是发现问题时,同学评价会更容易被接受。”
——金融学院刘月老师
最后,主持人强调:“翻转课堂仅是SCL的模式之一,它并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救命稻草。老师在推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同时,要注意形式与内容的高度融合,不断进行探索,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务处副处长张新锋老师对参加工作坊研习的教师们提出期许,希望大家通过不断的研习、讨论和实践,探索翻转课堂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技巧,以解决我校的翻转课堂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一线课堂之中。
为鼓励教师将翻转课堂的研习进一步内化到课堂之上,推动优质课程的建设,教务处教与学中心特针对此次参加翻转课堂教学研习工作坊的学员提交的翻转课堂案例设计中,进行遴选评比,挑选出一定数量的优质课程设计以示表彰,号召更多的教师向榜样学习,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在欧亚课堂上落到实处。下学期教务处教与学中心还将组织第二期工作坊研习,深化翻转课堂的理解与应用,并将在全校范围内组织更大规模的优秀翻转课堂评选,培养翻转课堂能手、树立先进示例,彰显教学改革成果。
(教务处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