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倾听讲座】与刘永泽教授一起解读会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014.10.13

10月10日下午2点在新教学楼C-1002,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永泽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会计的现在与未来。整场报告历时一个半小时,与会全体师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享受。

学术报告围绕着“会计是什么?”、“会计干什么?”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三个问题展开。在阐述各个学派对会计的不同见解之后,刘教授认为会计不仅是一个信息系统,也是一门计量科学,还是一项管理活动。会计之所以被认为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因为会计作为一门管理科学具有两重性,即技术性和社会性。

在谈到“会计干什么?”这个问题时,刘教授分析了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以及目前会计工作的两大分类,一类是做会计,一类是用会计。做会计就是生成会计信息,用会计就是将会计信息由于各项管理,包括经济活动分析、业绩考核、预测、投融资、并购重组、风险管理等内容。他认为未来会计将不再做“会计”,这是因为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将普遍实现会计信息化,传统的会计工作将被计算机所替代。对于传统会计占主流地位的中小企业,也会随着会计业务外包而不再做会计。

刘教授还解读了大家关心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的问题。他强调会计人才应该是身心健康、品行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刘教授还告诫同学们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学术报告还增添了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就自己所学所听所思所想踊跃向刘教授请教。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刘教授建议大家应立足于自身情况去分析思考问题,比如说考研和就业,每个同学都要切合自身情况确定哪个更合适自己。他还提出会计必须要实践,建议同学们积极寻找实践机会,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老师们也积极提问,向刘教授请教如何“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定位”和“会计专业考证导向”之间的教学平衡问题。刘教授认为目前的考证没有真正体现能力的考查,资格证书的获取不等于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更为关键。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同学们获得更多的提高实践经验尤为重要。

听完学术报告,老师和同学们均表示,刘永泽教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会计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诠释,让大家对会计的发展有了全新的理解。他们对刘永泽教授应聘担任我校名誉教授十分高兴,希望刘教授能多来我校,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高效的会计资源和信息。

 

(会计学院 教研室 艾珺/供稿 梁俊/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