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努力也没用,还是算了。”
“我不知道如何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
“我每天忙忙碌碌,但我总不快乐。”
“我很迷茫,除了上课,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我总是心烦意乱,无法投入做事情。”
带着不同的困惑,每年都会有这样一批同学走进学生咨询辅导中心带来的“大学生心灵成长工作坊”。他们来自全校不同学院,期望能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和谐,使自己变得更加乐观,找到生活的目标,更有行动力。从秋到冬,历经2个月,他们从迷茫到坚定,从烦躁到平和,从无助到乐观,每位同学都在工作坊中觉察自己,收获心智成长。
(图一)工作坊进行中
本学期的工作坊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心情我做主——情绪管理工作坊》、《我要我的生活——大学生涯规划工作坊》和《走出无助的怪圈——学习乐观工作坊》。工作坊采取封闭式团体辅导的形式,由咨询辅导中心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担任团体辅导者。他们运用不同的辅导策略与方法,创造一种信任、温暖、支持的团体氛围,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发展人际能力,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
(图二)参加工作坊的同学合影
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和智力,而且包括情感、志向、态度、价值观、创造力、人际关系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整体发展,在于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内在潜能的充分实现。”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罗杰斯则主张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the whole man)。即“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会一体”的人,“他们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据悉,学生咨询辅导中心每学年都会开展6-7个不同主题的工作坊,这些工作坊主要关注全人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人际关系与心灵和谐,比如“情绪管理”“学习乐观”“人际沟通”“有效倾听”“行动力训练”“与自己的关系”“发现未知的自己”等内容。
下面是同学们参加了工作坊之后的感悟:
从工作坊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如果说专业老师教给我们的是生存的本领,那团体辅导教会我的则是如何运用这种力量,如何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
——高国栋
我觉得"走出无助的怪圈"活动就是为我而设,后面的每一次团辅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我发现心情很简单,那些“无助”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的障碍。走出那个无助的怪圈,我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在潜移默化中我学会了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和他人交往,如何去表现自己……今天我拿到了心灵成长证书,这是来欧亚的第一个证,内心的欣喜无以言表。
——张林霖
这几周的辅导让我开始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我开始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尊重别人的选择,我也懂得心态决定未来。我很高兴认识了那些朋友,还有老师,这对我的一生都会有影响,我开始发现身边朋友同学身上的优点和可爱之处。
——郭青青
工作坊让我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让自己对未来有了目标,找到了自己心中那份最想要的东西,并且更愿意与别人交流。
——参加工作坊的同学
进入大学,对未来很迷茫。大学生心灵成长工作坊的进行,让我对未来有了明确的想法和目标,还从之前的事情、生活中分析、发现了自己不愿意表现的一面,收获很大。
——参加工作坊的同学
(学生工作处 学生咨询辅导中心寇延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