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国际合作】倾听交流提升——物流贸易学院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教学周活动之中英教学交流会
2014.12.10

(图一)会议现场

(图二)Tomas正在发言

(图三)戚世梁教授认真听取英方发言

(图四)学生代表提问

(图五)戚教授代表学院向Tomas赠送礼物

(图六)参会人员合影

我校物流贸易学院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教学周于12月3日下午拉开帷幕,教学周共进行5天,主要教学内容为《英美文化》课程的讲授。此门课程是专门为我院2014级中英国际班学生设置的赴英留学的基础课程,国际班学生国内学习的三年时间每学期将会为他们邀请英方优秀师资进行1—2周的教学周活动,为学生今后出国打下坚实基础。此次教学周活动也是我院与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合作办学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教学周内容丰富。12月5日下午,本次教学周活动——中英教学交流会,在行政中心三楼鸟巢会议室举办。此次交流会邀请到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特派教师Tomas Rathbone和我校特聘教授戚世梁,参加此次交流会的还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老师、国际合作项目组成员和部分学生代表。

此次交流会主要有两个环节,即倾听与交流。交流会开始,首先由来自卡迪夫城市大学的特派教师Tomas Rathbone为大家介绍英国大学的教育模式。Tomas从学分制度、考核模式、英国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四个方面对英国教育模式进行了全英文详细解说,并结合自身三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经验,分析了中英大学教育模式的相同和不同点,比较了中英大学生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的不同,对于中国大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了评价,并提出建议。

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以戚教授为主的教师和学生代表与Tomas围绕以下四个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中英大学的不同之处以及课程设置。对于英国大学教学方法问题的回答,Tomas指出,英国课堂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讲座式课堂,此类课堂主要适用于理论性课程内容的教学;第二类是实践性课堂,适用于语言课程等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以模拟练习为主;第三类是专题研讨会(Seminars),课前每个学生需要做足课前准备,即提前学习课程并阅读与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然后预约自己的私人导师安排Seminar,就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导师进行讨论。

最后戚教授对今天的交流会进行了总结,戚教授指出,中英国际班的创办对我院乃至整个学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师生提供了多视角的学习,有利于师生整体水平的提高。眼下我们要办好国际班,让国际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今后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合作。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也发现国际班学生的一些不足之处,今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和与人交流的自信心。此外,戚教授还建议今后中英之间要有更多师资的交流,提升老师的英语水平和国际化视野。

在中英教学交流会上,参会师生利用此次机会与英国卡迪夫大学特派教师进行了零距离全英文的交谈,对英国大学的教育模式和大学生活等方面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和学习。本次活动象征着我院中英合作已经从最初的学生培养,逐渐过度到师资交流与培训。

 
(物流贸易学院国际合作项目组王佩/供稿吴通/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