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物流与贸易学院、管理学院举办了以“以学生为中心,心动不如行动”为主题的商科教学实践经验分享会,来自二级学院的8名青年教师在会上作了精彩的专题发言。以下内容为金融学院金融教研室主任关宏副教授以教研室发展提高为视角的“在变革中寻求突破”主题报告分享。
选题背景:
近年来,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国际化、普惠化、数字化趋势日益加快,新的金融业态不断出现,倒逼金融教育的快速变革;应用型大学转型成为时代的要求、国家的战略;我校大力推进大商科融合和建设工作,商科学院必须由个体、竞争的态势向资源共享、资源重构、资源优化的综合体发展模式转变。
基于以上背景,金融教研室认识到只有紧追市场、拥抱变化才能实现快速发展,金融教研室秉承长期奋斗、均衡布局、重点突破的思考,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改革持续推进
1.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专业方向
金融教研室根据行业发展,职场需求谋求专业发展。金融学专业自招生以来,始终与业界保持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不断更新、优化教学和实践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方向,已先后开设了金融理财、金融营销、金融投资、互联网金融四个专业方向。以互联网金融方向为例:金融教研室在2013年设立特色方向建设组,通过严密的市场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2000余份)、专家论证、开设公共选修课、外出交流考察等方式确定人才培养定位、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创建合作基地,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互联网金融特色班超额完成了预设招生目标。互联网金融公共选修课上学期32人选修,本学期实际选修学生达123人,范围涵盖全校各个专业。
2.确立课程建设机制。为提高课程建设水平,金融教研室打破专业隔阂,在自愿的原则下,按照教师特长及专业发展规划将教师分成若干跨专业的课程建设小组。以金融专业为例:分别设立了金融学、保险学、金融营销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等8个课程建设小组,实行项目式管理与运作。目前,金融学、证券投资学获批省级精品课程,保险学、互联网金融等4门课程获批校级精品课程或创新、引进课程。今年7月,在全国经济学课件大赛中金融学院选送“曼昆经济学课件” 获全国优秀奖。
3.积极学习和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近年来,金融教研室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积极推广CTE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BB系统、ICAN系统平台大力开展网络教学工作。今年6月,保险学获BB系统评比一等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等3门课程获得二等奖。
4.加强实践教学比例,推进过程性考核改革。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金融教研室与合作企业合作设计实践项目,创建实训基地,开设工作室,在日常教学中要求一定比例的实践学时,改变平时与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比例,推进过程性考核。
通过教学改革,金融教研室力求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推进应用型大学转型,增加学生真实工作体验。
二、科研工作全面布局
1.统筹规划,重点突破。金融教研室根据专业发展和大商科建设的要求,以应用型科研为目标,在每年12月份统筹规划来年的科研工作,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全体教师按个人研究方向和兴趣划分为若干科研小组,分头搜集、准备资料,研究科研选题。以便在第二年的4、5月份有备填报申报材料。这样既可以保证质量也可以保证申报课题的数量。
2.利用学生的力量推进科研工作。金融学院现有金融协会、博鑫苑、钱多多理财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在学生中也设有科研助理、教学助理,金融教研室以上述学生骨干为核心,积极组织学生以项目牵头教师为主,组建科研团队一同进行课题研究。这样既可以解决科研人力不足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
3.借助企业的力量,共建实验实训科研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实验实习的需要,也可以提升教师的科研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工作,金融教研室力求达到教师人人有项目,学生人人进项目的目标。
三、社会服务重点突破
金融教研室开展社会服务的思路:突出为专业建设与应用型科研服务,坚定取舍,重点突破。因此,一改过去割裂专业需求而一味迎合与银、证、保等高大上的金融巨头合作与服务的思路,开展调研,并对合作对象进行分析、取舍,积极寻找能够为专业建设或者应用型科研带来实效的金融单位。
如金融教研室与源代码财富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共建的互联网金融应用中心。在该中心教师带领学生组成项目运营团队,在运营中既获取一定的商业利益,也在实战中锻炼教师,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推进横向课题联合研究,从而达到校企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金融学院关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