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台湾世新大学余阳洲教授受邀参加我校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助理高昱老师组织“《小王子》读书交流会”,帮助读书会建立起SOP。
交流会上,高昱老师邀请了十位读过《小王子》的同学,以围坐一圈的方式进行现场读书交流,同时,文化传媒学院部分老师和班委参与了旁听。
据悉,此次读书会共分为三个发言阶段:第一阶段发言,针对书中内容,发表个人读后心得、感想;第二阶段发言,针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或赞同,或提问,或质疑,以及读《小王子》这本书产生的种种疑惑与他人分享交流;第三阶段发言,现场参与者(包括旁听老师和同学)自由发言提问。
首先,受邀读过《小王子》的十位同学依次作了自我介绍并发表自己对《小王子》的阅读体会。有的同学认为小王子一书语言优美动人,有的同学认为小王子的经历十分有趣,有的同学认为《小王子》含有深刻的寓意,还有的同学从作者本人的生平推测小王子与玫瑰花的感情故事是在影射作者和他的妻子的分离。余阳洲教授也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说:“我之所以喜欢《小王子》这本书,是为了不断提醒自己曾经是个小孩子,要始终保持那颗赤子之心。
随后的第二阶段,十名同学围绕着“小王子最后是否死了”的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大家众说纷纭,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最后的自由发言阶段,高昱老师提出“书中猴面包树象征什么”这一问题让现场旁听的老师和同学发表意见,大多数同学从书的主体考虑,认为书中的猴面包树象征人内心的欲望,也有同学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考虑,提出了猴面包树象征当时盛行的法西斯主义,两种观点都得到了高昱老师的认可。
在同学们的分享交流过程中,屡次提到小王子是寂寞的,对此,一直在认真旁听的李青林老师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说:“从全书来看,主题并没有表现出小王子的寂寞,而是追寻和爱。”这个观点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在读书交流会进行到尾声时,余阳洲教授拿着我校的《欧亚报》说:“我在这上面看到让同学们引以为傲的校图书馆,硬件设施十分优越,同学们一定要多读书,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余教授还说:“我知道大陆有一种一个人在台上讲书,下面好多人听的模式,这不好,要自己讲才能对书有深刻的理解。”高昱老师拿起录音笔表示,随后会把这次交流会的内容整理成文字,今后的读书交流会也要这样做,等数量够了就整理出版。
据了解,本次读书交流会是余阳洲教授所执教的台湾世新大学的一种常规读书活动。而今天余教授亲自指导参与,旨在使读书交流会活动在欧亚学院长规划,让同学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读书学习。
附:《小王子》简介: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文化传媒学院 雷霆报道小组 盛广兆/供稿 张秋枫/编辑 阿力木江 、张诗楠/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