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学习交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兄弟院校到访探究“应用型”转型
2016.03.21

在新闻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专业人才应如何培养?这一直是我校文化传媒学院在“大传媒”领域中所努力探究的核心问题。经过数年的探究,文化传媒学院已经在新闻融合、网络与新媒体运行以及互动出版方面走出了新路径,并得到业界和学界的普遍认同。3月16日下午,河南财经政法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方雪琴副院长带队到访分院,探究相关专业在“应用型”教育中的相关问题。

到访的方雪琴副院长首先详细介绍了该分院近两年来的转型情况,并着重强调“应用型”对于当前高等学校新闻教育的重要性——避免学生实践能力与行业要求之间存在鸿沟。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引进专业教师时与其过分注重其学历,不如注重其行业经历。与此同时,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当迎合市场,通过不同模块提升学生能力。因此,方副院长认为:“文化传媒学院已经在这些领域走在前面,值得很多公办院校学习。”

我校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闫晋瑛在回应时指出:实践教学和项目运营是推动“应用型”教学的有效手段,前者可以在小学期、媒体工作室、毕业设计中逐层体现。后者可以通过搭建团队,在运行中不断积累课程案例,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技能。当然,在这些工作中,相应的保障和激励体系不可或缺。我校充分授权二级分院,使得上述工作可以顺利推进。

我校文化传媒学院院长慕明春教授认为:与教学模式相统一的还有对学科发展的认知能力。伴随着传媒环境的大变革,文化传媒学院将传统新闻学进行“微改造”,力争其在新时代依旧充满竞争力;而网络与新媒体则成为分院的龙头专业,通过拓展业界资源和推进项目运行,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分院还鼓励青年教师深入行业挂职锻炼,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

方雪琴副院长感慨称:此次欧亚之行收获颇丰,对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有了更新的思路。感谢欧亚同仁给与的毫无保留的分享,也希望此次交流是两所院校深入合作的开端。

 

(文化传媒学院 李佳寅/供稿 章炜/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