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学习交流】注重他人感受,学做流程专家—— 记通识家人读书沙龙第二期活动:《高效演讲》工作坊
2016.04.08

“工作坊(workshop)”一词 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将其引用到都市计划中,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甚至在争论都市计划或是对社区环境议题讨论时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

2016年3月30日下午14:30,我校通识家人读书沙龙第二期活动在6号教学楼108教室拉开帷幕。沙龙主讲人西安交通旅游电台知名主持人、西安U理论一块儿DO书会骨干李朵(李连海)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高效演讲》一书的分享。

(图一)

《高效演讲》一书底稿为连续三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的私房演讲训练教程,美国雀巢公司营销副总裁多琳•伊达、美国思科公司副总裁伊冯•勒鲁和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前主任乔•科万等政商界精英人士对《高效演讲》一书也都做出高度评价。作者彼得•迈尔斯(Peter Meyers)为斯坦福大学沟通力与领导力讲座教授,美国Stand & Deliver咨询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他在斯坦福大学开设的沟通力与领导力课程,连续八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公开课。此次分享,李老师告别传统的宣讲式传授,采用流程教学,通过参与式工作坊,让老师们获得全新感受。

(图二、三、四、五)

李老师与老师们分享《高效演讲》一书章节目录。并对重点内容进行引导、讲解。

在参与式工作坊中,“场域”至关重要。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大家手拉手,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

(图六)

  感受、讨论之后,老师们按照《高效演讲》核心步骤,进行主题演讲。

(图七、八)

在分享的最后,老师们畅谈学习感受。每一次授课,其实就是一次演讲。在民主觉醒的今天,精英式演讲已受到挑战,传统授课方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探寻。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火种,是可以被点燃的。老师要做的是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而不是一味的灌输。本次工作坊不仅让老师们对高效演讲感受深刻,同时也对新型授课方式以及教育本质的探寻有了新的理解。知识的学习不仅在于丰满自身,更在于福泽他人。通识家人读书沙龙正是秉承这一宗旨而不断努力。

 

(通识教育学院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