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教学改革】搭建基于社区改革和分院需求的学生管理和支持服务体系
2015.10.30

随着我校学生管理社区化改革的逐步推行,学生生活管理从以院系、班级为主的传统模式逐渐向以学生生活区为主的学生社区模式转变,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团队随着社区改革转移到了社区,由学生处统一管理。分院直接面对几千名学生,对分院的学生事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此,会计学院重新梳理了分院的学生工作模式,“一个目标,两个指导,三个体系”为核心来搭建基于社区改革和分院需求的学生管理和支持服务体系。

一个目标: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为目标

社区化改革实施之后,学生的课堂学习等事务不再有辅导员老师的监督,学生与分院之间的相关事务也不再有辅导员老师的协作,要保障在几千名学生们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分院工作顺畅运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关键,这也是社区化改革之后我分院学生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和目标。我们学生管理模式的主体从原本的学院校、辅导员转变为学生本人。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学院、老师的主导下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通过目标来激励行为,管理的主体成为学生本人。但由于大学生还处在心智、思想的成长阶段,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弱,为此,学院老师必须加强在培养过程中的引导、控制和考核,逐步达到自我管理的目标。

两个指导:指导班级管理,重视学生自主管理

1.指导学生班级管理,实现学生班级自治

从学生班级管理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社区化改革最明显的特征是辅导员这一角色从班级管理的层面上消失了。班级由辅导员老师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变成了独立自主的团队。这时候班级能否保持一个团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变得很敏感。我们要首先从创新学生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改变长期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管班级、管学生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的传统思想。这其中包括提高学生尤其是班委干部的管理组织的能力,促进学生干部管理制度的优化,重视对班委工作的建议和督促,重视日常考核和常规管理工作建议,促进实现学生班级自治,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和必要的支持和建议,使学生有能力更好的参与自主管理的过程,提高管理质量,从而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2.指导学生自主考核和评价,给予学生自主管理监督和激励

重视学生自主管理,重视对管理效果的考核和评价,针对学生实际,进行考核制度创新,并结合奖励制度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奖评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综合测评方案,指导学生执行细则,突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并结合学生评议的原则,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和民主性,改进和完善学生自主管理,激励和保证学生自主激励、监督、服务、教育、控制、检查、总结、评价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调控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开放创新管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力量,通过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和模式,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自我管理的工作,积极行动起来,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整体质量。

三个体系:朋辈教育、全程化生涯指导、新媒体导航

1.创设朋辈教育体系

针对2015级新生,我们于新学期建立朋辈辅导员制度,通过勤工助学和志愿服务等多种渠道招募,经过培训和考核,建设一支由具备学业辅导能力的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的朋辈学业辅导员队伍,每班安排一个,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环境,适应大学生活,开展班级工作,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这不仅弥补辅导员角色的空缺,而且还可以起到老师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与新生同吃同住,与新生近距离地接触,可随时了解其思想状况,解决其思想问题。实行这项制度,新老生普遍认为是“双赢”,作为担任辅导员的老生来说,“锻炼了能力,让我一步步走向成熟”;作为新生来说,很快就适应了大学生活,完成了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学生朋辈教育辅导员是协理学院对新生进行文明养成、学习养成、素质养成、职业养成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帮助新生迅速融入大学、赢在大学的重要推手。我们的第一批朋辈辅导员是在分院在校二年级以上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他们综合素质高,而且性格开朗,善于沟通,积极主动,成为了学院和新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为新生和学院、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联系铺路搭桥。

2.构建全程化生涯发展体系

在高速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已经有了关于就业的意识,只是相对模糊,且这种模糊的危机感导致现在很多学生不能清晰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多的将时间浪费在各种各样的打工兼职上,而荒废了学业荒废了课堂甚至也荒废了同学人际等等。但其实就业只是个人生涯中的一部分,生涯教育应该是贯穿人的一生,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从入校到毕业就业的生涯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持续的体系,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的事情,而是在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了。一年级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最终从一个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将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全程,并不是说仅仅为狭义的“就业”,而是广义的“职业”,为学生梳理出较为清晰的蓝图,这将更有利于提高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我院在学习支持中心几年来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出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全程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体系,旨在增强我院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提高教学吸引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这也是促进我院学生就业的根本性的、长远性的策略和方法。

3.搭建新媒体导航系统

基于当前大学生网络使用习惯,我们将通过网站、微博、在线互动平台、手机热线等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大学生活、学习及就业等各类信息咨询服务。依托学院官方网站,在此基础上搭建学子导航网络平台,并开通QQ咨询、微信、微博互动平台,以及手机热线,由专业导师、高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学生社团骨干组成答疑团队,轮流值班在线互动,为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提供最全面、最细致、最周到的资讯查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高校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学生社区化管理模式,这个问题直接关乎现代大学制度是否能够贯彻,核心育人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为此,会计学院充分借助学校灵活的办学机制和国际化视野,在学生社区化管理模式上做了一些探索、大胆创新了分院原有的学生发展部和教务部的职责和组织架构,把学生管理事物整合成一个集教育资源与机构、保障资源与机构于一体的平台,希望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学生社区化管理工作。


(会计学院合作发展部供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