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等教育起源以来,一代代教育家们从未停止过对高等教育理想的追求与实践的探索。5月22日上午,一场关于“中美高等教育”的对话在我校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一层大厅举行。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美国杜肯大学William P. Barone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与我校校长胡建波教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美国教育的现状、世界教育的未来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来自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我校师生代表倾听了此次对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我校董事长、校长胡建波教授: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从1.0到4.0
1980年至1999年是中国民办教育的第一步,也是中国民办教育的1.0时代。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不到6%,所以当时上大学是挺难的事情。在这样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陕西的民办高校率先用举办自学考试辅导的方式,为高考落榜考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时的教育主要以提升办学条件为主。
2.0时代以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提出刺激经济为大背景,高等教育迎来“大扩招”,于是,一批民办高校被纳入国家统招计划。民办教育的工作重心是“完善教学条件、建立教师队伍、规范教学活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内容”是 3.0时代的表现。2013年,教育部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要求转型高校基于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融入区域和产业发展。欧亚在2005开始探索从“关心学校发展”转变为“关心学生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主要原则是:1、教师少做,让学生多做;2、教师尽量少“告知”,给学生更多“发现”的机会;3、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设计尽量多的任务;4、教师要尽量多地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模型;5、教师努力促成学生们之间相互学习;6、教师努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和环境;7、教师尽量提供丰富的反馈信息,包括形成性和总结性的评估和评论。我们很幸运,比国家推动3.0早行动了几年。
4.0时代是教育的新生态,是互联网时代下高等教育全新的发展时期。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受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年龄的限制大大减弱,终身学习将成为常态,部分基于互联网基因的教育组织已经开始进行革命性的创新尝试,比如COURSERA等在线教育公司推出MOOC教育模式,中国顶尖的高校,比如清华、北大也开始推广自己的MOOC课程,这种态势继续发展和演变,现有的教育格局将有可能被颠覆。
BAT等互联网企业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在教育领域里降维打击。由于国家法令、基础设施和教育Know-How等几大壁垒的存在,互联网企业暂时还不能侵入学历教育领域,但这些壁垒,都有可能被突破,就像UBER,嘀嘀专车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政府一定会顺应生产力提升的发展趋势,放松管制,支持高效、环保、有利民生的新兴产业、新兴模式。我希望我对互联网企业跨界打劫高校的判断是危言耸听,但是“互联网+”将彻底改变高等教育的未来生态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著名教育学家、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潘懋元教授:
1.0到4.0时代基本反映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态势
全国民办高等教育最早出现在80年代中期的北京。1989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探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文章。胡校长提出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基本反映了全国的态势。
我补充两点,一是在3.0时代许多学校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欧亚已经进入到以课堂为中心,但大多数学校的“以学生为中心”还在考虑如何适应学生对硬件的需求,忽视其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二是,第四个阶段即4.0阶段谈得非常好。全国高等教育都要进入网络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硬件问题已经完全可以解决,但MOOC现在做的是精英教育,真正的应用型学习内容还没有进入。我们需要的是应用型的MOOC。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211高校目前开展MOOC不一定符合应用型的课题。欧亚学院可以作为先行者,尝试开发MOOC课程。
美国杜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大学教育领域专家William P. Barone教授:
如何让教师队伍运用科技,这是4.0时代教育的唯一使命和目标
胡校长提出的1.0到4.0框架具有醒世意义,欧亚的成绩也给同仁展示了一个好的例子。欧亚学院建立CTE中心,重点打造教师团队的能力建设以及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对教育的4.0来说是一个好的契机。
在4.0时代,科技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来帮助大学转型,4.0时代不是为了科技而科技,而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科技。如何让教师队伍运用科技,这是4.0时代教育的唯一使命和目标。我看到了欧亚学院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
互联网+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课题
胡校长为民办高校教育从1.0到4.0的发展对教育界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模式。
在1.0到2.0这个阶段,大多数院校都比较急于功利化;从2.0到3.0这个阶段开始,教育家对高等教育的情怀,对理想的追求真正开始显现出来。我在西安欧亚学院看到了新的东西,这种新东西表现为新体验,体验贯穿到学生的课程、生活、和个人交往中的新生活。学生成为学校、教学过程真正的主人。
4.0阶段是互联网进入高等教育,信息科技开始融入到教育中,这是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课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话持续三个小时,会议现场,观众还对通识教育改革、MOOC的未来形式等问题与大师们进行了交流。来自省内的多家媒体来到现场,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在此对话之前,潘懋元教授对我校进行了一周的诊断与咨询,他以“民办新锐 古都传奇”来评价我校。
(宣传部 陈娟/供稿 姚川予、张秦晋/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