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20年校庆】传统产业的华丽转型——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人居环境学院
2015.05.2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新战略,对于建筑产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要紧跟时代步伐,走在产业前沿,改革创新,稳定发展,占领行业制高点。

从传统到时尚的华丽转身

从建筑工程学院到人居环境学院,是从内到外的华丽转身。2003至2015年,十二年的传统产业发展,是人居环境学院由传统到时尚的奠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和各高校亟需完成的任务。

2014年,历史长河中一个时间点,是建筑工程学院的发展史的里程碑式标志。面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学校战略转型,建筑工程学院对十余家企业、高校、专家进行了多元、深度调研,分析建筑行业发展形势,了解市场需求,找准方向,坚持差异化发展,坚定不移走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办学之路,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应用型办学思路,明确了绿色建筑、建筑信息化(BIM)、不动产服务三大战略发展方向。新方向、新战略,将为学院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015年,建筑工程学院战略转型发展,更名为人居环境学院。

新战略源于对生活方式的探索

在推行全球生态化的今天,建筑污染(总污染占比43%)、城市雾霾、温室效应等生态危机下“绿色建筑”的理念应运而生,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新浪潮,绿色社区已然成为时尚首选。从盖房子到关注人居环境,从能有房住,到追求实体的高、大、尚,进而向往绿色、节能、环保、宜居,是现代人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自然转化。

2008年奥运会“水立方”的BIM技术应用,开启了我国建筑从自动化到信息化的转变。这种模拟、可视的从草图设计、建材价格、施工流程、幕墙颜色、成本质量、安全环保等一体化的信息管理模型,颠覆了传统的建工程序,高资源、低成本地预知和控制建设项目有效施行。同时,建筑业的生产总值和固定投资正在逐年增加,建筑信息化行业潜在市场正全力打开。

积极与不动产服务对接,先期培养服务于未来建筑和建筑信息化的技术管理人才,是学院另辟蹊径、不与传统行业“抢食”,占领高质量、高效能技术和就业空间的新通道。

由此,锁定建筑产业的新科技前沿,围绕“绿色、宜居、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主题,以“绿色建筑、建筑信息化(BIM)、不动产服务”三大战略理念为指引,“人居环境学院”应运而生。

新的起点拥抱新的梦想

在对学院进行系统规划之后,2015年,学院进入战略落地、全面建设的关键阶段。

学院的绿色建筑工作室、BIM中心、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和招投标工作室已进入筹建或试运行阶段,还将大力推进师资队伍的转型和提高,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使命,培养满足建筑及相关行业市场需要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在土木、管理及造价类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绿色、信息化、不动产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进行产学研合作与职业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同时,学院还继续努力推进教师发展转型,使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流;积极与行业、企业、高校等加强合作,搭建实践地基和工作室平台,将产学研合作教育贯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及服务社会的能力;凝练改革成果,注重学院品牌塑造和推广,提高学院在地区行业中的口碑和声望。

对于未来,人居环境学院冯革侠副院长谈到:”社会的变化我们无法改变,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以积极的心态拥抱变化。人居环境学院的发展必须始终基于未来,前瞻性地把握行业及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将绿色建筑、建筑信息化、不动产服务等融入人才培养中,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附: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国家战略。丝路沿途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必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设施建设等,伟大的战略为我院学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学院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学好专业技术,掌握绿色、信息化技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行业人才需求,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宣传部实习生林湘羽,人居环境学院杨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