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School Dynamics > Text
【文化传媒学院】信息化视角下的教学创新之翻转课堂
2015.03.31

(图一)雷老师向大家介绍打印机的构成

(图二)刘力真老师授课现场

在学校“产学研”合作及课程建设的环境下,物流贸易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积极组织老师开展核心课程建设。《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由教研室主任党智军老师负责建设,在他的带领下,梳理人才培养方案,确立核心课程依据,建设教学团队,参加各类大赛,成效显著。

核心课程确立的依据

现代物流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作为物流信息技术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最为普遍。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为核心课程建设打下良好基础。《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主要是依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能力——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确立的。该课程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能力存在以下关系:

依据上图,物流信息技术能力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能力之一,在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核心课程具有现实意义。

在2012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在第五学期开设,其前置课程有《数据分析与挖掘》《运输组织与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配送管理》,通过前置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专业的基本功能,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后置课程有《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这些课程的学习需要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特别是对《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具有支持和保障功能。

课程建设

2014年,《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课程建设组成员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对该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设计、考核方式等进行了重新编写和修订。在课程设计方面,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老师略讲,给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进行方案设计,在课堂展示成果并组织学生评为进行评价的方法。

在考核方式方面也做了改革。学生最终成绩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

总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核成绩(40%)

这里:平时成绩=Σ{考勤打分*50%+(每次对作业打分*40%+团队作业或方案打分*40%+组长对成员打分*20%)/作业次数*50%}*60%。期末考核采用方案设计的形式,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团队建设

一门好的课程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为了打造好的教学团队,在党智军老师的努力下,聘请了两名校外导师,分别是西安向荣电子有限公司的雷磊工程师和陕西物品编码中心的刘力真高级工程师,与校内党智军、王鹏老师共同组建四人教学团队。

根据大纲要求,该课程安排64课时,占4学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党智军老师负责组织“全国大学生条码与自动识别知识竞赛”、“TIC100知识竞赛”,并进行BB系统建设。在竞赛组织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取得成果显著。

王鹏老师主要讲授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包括条码的概念、条码的类型、GS1标识系统及条码在零售商品、仓储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等。在授课过程中多次安排方案设计任务,比如,编码方案设计、GS1标识系统应用方案设计、二维码的应用及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种的应用方案等。让同学们对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有基本的认识,能够简单对供应链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占24课时。

雷磊老师基于自身企业实践,从多个方面做了专题讲授。首先向同学们讲授物联网的应用,介绍自动识别行业在现今社会的使用情况和地位分析,并以有趣的话题“连上互联网,我就是世界核心 ,给我一个IP地址  我能漫游世界,接入物联网  我就是世界的眼睛,给我一个RFID  我能掌握世界!”作为对物联网应用的总结。接下来分享本人经历过的案例,包括:防串货、盘点、工具领用、展会门票防伪识别管理、精益化仓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生产过程管理等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最后是时代信息大餐,分享DT(Data technology)时代的生活和创业思维,让学生们对现在的信息技术深入的思考,包括未来数据怎么收集、收集后能带来哪些影响等,课后准备了便利店和水果店的一些场景,让大家思考怎么处理有关的盘点、临近到期商品的销售思路、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构成思路等问题。占20课时。

刘力真老师从政府监管、条码的建设与发展、产品质量溯源、物流标准化等方面给同学们做专题讲座。占20课时。特别是12月16日,刘力真老师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和物流管理专业2012级学生作了交流。刘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产生和发展,接下来从编码与自动识别、商品条码技术的应用、服务质检相关工作、陕西商品条码技术发展等方面作了讲授。使同学们对编码的来历、物品的分类、ISO国际标准、我国商品条码工作走过的四个阶段、实施国家物联网重大示范工程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后强调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未来发展将会“关联信息更丰富、服务领域更广泛、统一管理更重要”。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载体“小型化、多样化、智能化”,将会更加关注“更好的服务产品质量、企业信息化、消费者安全、服务百姓、购物更便捷、智慧地球、数字中国”等。最后,刘老师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同学们积极提问,刘老师认真、耐心一一解答。整个过程气氛活跃。
经过本学期校企团队授课和学习,同学们对该课程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系统掌握了该课程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用学生的话说:我们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开拓了眼界。

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年的核心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编制了《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新大纲;

编写了2012级《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授课计划;

形成该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形成该课程的BB教学系统;

形成“校内教师+行业教师”的教学团队:

西安欧亚学院物流贸易学院     党智军、王鹏

西安向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雷磊(总工)

陕西省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首席   刘力真(高工)

组织学生参加了两个全国性竞赛并获得奖项:

(1)2014全国大学生条码自动识别知识竞赛;

(2)2014Tic100智慧物流与物联网竞赛

【校外导师简介】

刘力真,女,1970年11月出生,高级工程师,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学术带头人。现任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首席标准化师。长期从事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产品质量溯源、物流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支撑项目《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综合应用示范研究》、质检公益专项项目《突发事件自救应急包基本功能特性与检测技术》以及物流国家标准、中国条码推进工程等10多项科研项目的研制开发工作,并多次荣获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条码工作优秀奖,发表论文10多篇。

雷磊,男,1983年12,西安向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主要负责自动识别领域相关的软件系统的开发。熟悉Net环境、Sqlserver数据库相关操作及数据库设计基本原理、webservice、Net CSFramework框架,能够熟练使用C、C++、C#进行系统架构和开发。曾经主持或参与北京弗拉迪尼服装厂生产过程报表系统、西安建行仓库物资条码管理接口、西电通用MES管理系统、监狱系统的工具管理、电力系统工具RFID管理等系统的开发。

 

(物流贸易学院 物流管理教研室 王鹏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