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刚刚结束,通识教育学院便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两会”主题报告会。
本次讲座由通识教育学院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赵小荣老师主讲,由思政部的三位新晋教师曹阳、李帆和王玉婷辅助完成。四位老师分别从“两会”基本概况、大数据下透视“两会”、 解读习总书记两会“团组”讲话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分享。
一、“两会”基本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两会”,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机构名称,而是对自1959年以来历年召开的“”的统称。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两会”每五年称为一届,刚刚结束的即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二、大数据下透视“两会”
对于刚刚结束的“两会”,相关数据显示,改革、环保、养老、创业这四大话题排名居前,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搜索“高频词”,这四个话题的搜索量均超过亿次。紧随其后的则是反腐、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依法治国、价格改革等,这些话题的搜索量均超过千万次。消费环境、教育公平、户籍改革、全面两孩、看病难看病贵等关键词的搜索频率也在百万次以上。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吸引人眼球的数据更是比比皆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走过的历程,教育公平、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养老……这些昔日的热点、难点逐步得到改善,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三、习总书记两会“团组”讲话
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6个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他在这6次团组会议上的讲话,围绕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新型政商关系、干部精气神、军队改革创新等话题阐发了诸多新论述。这些新的论述,开阔了老师们的思路,激发了老师们的思考。对此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很多老师表示,今天的学习机会非常难得,收获也是超乎想象。特别是从事数理、体育和外语的授课老师来讲,更是如此。他们指出,之前由于自己的专业所限,对时政新闻关注甚少,但是听了这次讲座之后,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尤其是一名党员,应该多多关注时政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我们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一个大学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年迈的父母,作为儿女,关注养老和医疗体制改革等相关政策首当其冲;我们都有年幼的孩子,作为父母,关注教育体制改革,还孩子们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我们义不容辞;我们都奋战在教学的第一线,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关注最新的就业和创业动向,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我们生活在一个雾霾肆虐的城市,提倡环保,重现蓝天,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刻不容缓。原来,“两会”真的没有印象中的离我们那么遥远,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通识教育学院,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严格把控授课质量,甄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甚至把学生带到课堂之外,放手让他们去听、去看、去实践、去历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成为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下的紧俏人才。
通识教育学院的老师们,也在不断地突破自己,有的华丽转身,成为受欢迎的培训师;有的发挥自己的体育专长,承接公司的素质拓展;有的发起了“小明读书会”,积极投身教育和公益事业;有的钻研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通识学院所有改变的出发点,都离不开对时事的洞察和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因地制宜,构建出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案与发展方向。
因此,通识教育学院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培养目标,借助新的视角与思考逻辑,举办更多的时事政策专题讲座,也请广大师生关注和参与。
(通识教育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