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是一个信息、文化、技术的“枢纽”,是广大师生求知的“第二课堂”。它能丰富读者的知识,扩大读者的视野。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服务功能,为学院教学和科研提供坚实的文献资源保障,2011年,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在服务模式、馆藏资源、品牌建设、组织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创新服务模式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21世纪,知识、信息、载体、技术、读者等多种元素都处于不断变化中,原有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读者需求及学科发展需要,图书馆服务急需创新,由“等待服务”向“主动服务”推进。对此,学院图书馆在2011年做出了有效探索和尝试。
——2011年4月及12月,在各分院的支持和配合下,分两次举办了“图书馆联席会”,建立了图书馆与分院之间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依据学科发展趋势及各分院师生需求,分院协助图书馆完成图书采购工作,确保采购图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2011年9月,针对2011级新生共举办了92场入馆教育培训。入馆教育由原来的大型讲座模式改变为分小组实地参观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形式,更加直观,易于接受,极大地提高了培训效果。
——2011年10月,图书馆为每位工作人员制作了工作牌,附有照片及姓名。挂牌服务,欢迎读者监督,提高服务满意度。
——2011年11月,我院图书馆与中国科技资料进出口总公司北京分公司联合举办了为期三天的“2011年外文原版新书巡回展”,现场图书数量1500多种,图书内容涉及文学、经济、艺术、文化、社会科学、建筑、计算机等众多学科领域。众多学生和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共采选外文图书271种,约275册。
——2011年12月,在社会—自然科学借阅室首次推出了“馆长推荐”图书专架,此类图书以后会定期更新,从而及时、有效地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
优化馆藏资源
图书馆作为连接知识和读者的桥梁,及时有效优化馆藏资源尤为重要。既要优化配置文献信息资源,重视虚拟馆藏的开发,又要深化网络建设,实现书刊资源的动态管理。
——2011年10月,完成了书库整合工作,将原外文图书借阅室、工具书阅览室合并入期刊阅览室,形成现“外文图书—工具书—期刊借阅室”;将原自然科学借阅室与社会科学借阅室两层合并,形成现“社会—自然科学借阅室”。
——电子资源建设方面:新增非书资源管理平台,对随书光盘进行管理,读者无须到图书馆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下载所需随书光盘;对内容有重复的期刊、论文系统进行整合,保留点击率较高的CNKI系统,淘汰了点击率较低的万方系统,节约了经费。
——书刊资源动态管理方面:期刊征订增加了与电子资源查重,减少电子资源已有的、分院使用较少的期刊,增加一些新的期刊,使期刊总的覆盖面有所增加。
加强品牌建设
图书馆品牌建设的根本目的与宗旨是为读者提供更好、更快、更方便的优质服务,从而更好地体现出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中的整体形象,加强图书馆特色建设。
——2011年3月—5月,其一,组织了别开生面的图书馆文化节,将图书馆资源融入趣味性、文化性的活动当中,极大地激发了读者参与的积极性,举办了知识竞赛、读书漂流,学术讲座等活动,参与人次约达1500名;其二,图书馆员工自编自唱的“图书馆入馆须知—青花瓷版”和文化节的宣传片出台,前者网络点击率超过1.5万人次,并获得了业内好评。
——2011年4月,成功注册了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官方微博,由专人负责管理,及时策划并更新微博内容,发布内容主要包括【新书推荐】【图书馆动态】【图书馆知识】【图书名言】【温馨小贴士】等,加强宣传了图书馆的品牌形象,使读者及时获知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图书馆微博学习到一些与图书相关的知识。目前粉丝量1300余人。
——2011年6月,承办了“2011年陕西省图书情报界中青年学术年会”,其中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教授曾蕾博士做了关于“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前沿问题”的报告;部分院校、单位分享了“陕西图书情报界信息资源管理实践创新优秀案例交流报告”;陕西教育学院图书文献与信息传播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熊伟讲解的“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与价值管理”报告,成为本届年会主题报告类的重点。本次会议的举办,提升了欧亚及图书馆在业界的影响 。
——2011年11月,举办了“共享文明空间,让文化与文明同行”的文明月活动。倡导全院师生树立文明形象,共创幽雅静谧的阅读环境。
——2012年1月5日,由陕西高校图工委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承办的“陕西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西安召开。为了不断提高图书馆业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鼓励创先争优,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省高校图工委对我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我院图书馆被评为“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图书馆的组织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而成的, 是维系或推动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其他管理特征的集合。加强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是推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力量。
——2011年,为了不断提高馆员职业素养及业务技能,组织全馆人员参加了“图书馆2.0理念下深化服务的初步探索”、“图书馆服务礼仪”“图书馆基础知识”等培训,在适应读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趋势下,为读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2011年4月,组织馆员积极参加图工委组织的陕西省高校图书馆“超星杯”第二届乒乓球赛。加强了与其他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2011年5月,组织馆员参加由省高校图工委文献编目工作组和CALIS陕西省中心联合主办的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培训,培训内容有:《中图法》第五版修订概况;社会科学类修订要点及分类要点;自然科学类修订要点及分类要点;《中图法》标记符号系统和复分表的修订和使用;以及《中图法》修订、使用及对策等,通过培训,工作人员在相关专业知识方面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参训人员受益匪浅。
——2011年8月,组织全馆人员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完成了高空断桥、穿越电网、信任背摔等项目,提高同事之间相互协作的意识,加强团队建设。
——2011年9月,组织馆员积极参加图工委组织的CALIS培训,并及时有针对性的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馆内二次培训,尽可能的将CALIS知识在馆内普及化,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应用。
面对日新月异的环境形势,图书馆肩负着巨大的使命与责任,2011年,图书馆的各项努力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她将在知识殿堂曲折而漫长的建设之路上不断前行,奠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图书馆 杨慧婵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