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黎峰:择善固执,做时间的朋友
杨黎峰:择善固执,做时间的朋友
编者按:
作为中伦的新锐力量,他们是涌入群英之海的“后浪”,正值人生主场的当打之年。他们诠释着自己与中伦的情缘,也延续着中伦与时代的对话,传承梦想,翻越荆棘。适逢中伦而立之年,在奔赴下一段三十年长路之端,“中伦视界”公众号开辟专栏,推出系列新生代法律人在中伦的成长故事,敬请关注。
Torch Bearers
“有所作为的方法不难,就是择善固执——选择最擅长和喜欢的职业,长期耕耘。其中择善和固执同样重要,如果只做到二者之一,并不是完成了一半,而极可能是一无所获。”杨黎峰如是说。
今年是杨黎峰从事专利律师行业的第十八个年头,在这十八年中,他始终耕耘在专利代理这一知识产权细分领域,努力将技术与法律完美结合,惟精惟一,勤而行之,为数百家企业申请了数千件专利,为科技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Chapter.01
与法律结缘,在大平台成长
1998年高考,杨黎峰未能如愿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被调剂到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为一名理工科学生。2002年初杨黎峰正准备报考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却由于成绩优异获得了保送本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并且学院院长和导师一致认为杨黎峰是一名材料工程的好苗子,假以时日一定可以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于是再次与法律专业擦肩而过。然而,杨黎峰的心中始终涌动着对法律的向往。研究生毕业后,彼时的杨黎峰了解到,国家日益重视科技创新、重视对创新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行业方兴未艾、大有可为。而兼具工科背景、法律知识以及高水平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颇为稀缺。
于是,杨黎峰毅然选择了专利代理人这个职业,并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终与法律结缘。入行仅两年,杨黎峰即高分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和全国专利代理人考试,成为了一名彼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持有双证的知识产权从业者。在入行十年后,杨黎峰和同伴成立了一家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自办公司后,杨黎峰发现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市场推广以获取业务机会,还需要兼顾管理很多琐碎的日常事务,牵扯很多精力。深感创业不易,2017年机缘巧合下,杨黎峰带队整体加入了中伦。在中伦,他从诸多杂务中解脱出来,可以更专注于业务本身。单从内部资源共享而言,中伦定期组织举办的知识产权业务论坛和内部合伙人交流会,使他能够更高效地获取专业信息和资源;高质量的候选人才库,让他能够在需要时随时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杨黎峰说,“中伦后台支持部门各有专精,这让我们这些希望专注工作在业务一线的合伙人极大节省了精力。”让他深受触动的,还有中伦对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中伦丰富而系统的培训课程使年轻律师可以接受到持续的专业培训,在软硬件及精神层面也对事务所表现出满意和信赖,这让我们的队伍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让杨黎峰受益的,还有中伦的内部合作机制。“黎峰,我这里有位客户的项目需要进行全球专利申请和布局,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咱们一起去见客户吧!”他每周都能接到不同合伙人的类似电话。杨黎峰每年合作的中伦合伙人超过百位,配合不同区域、不同业务领域的合伙人处理好客户的专利申请、权属与风险评估、FTO分析等专利事务,以一站式法律服务提供综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杨黎峰与所内合伙人分享交流】
Chapter.02
做对的事,把事情做对
在长期的专利律师职业生涯中,杨黎峰始终秉承着“做对的事、把事情做对”的理念。做对的事,是“道”的问题,就是不做不对的事。他有一个自己的stop doing list,包括:不因时间紧张而对案件质量作出妥协,不因价格问题对案件质量作出妥协,不因客户知名度不高而不珍惜。他经常开玩笑说,不抽烟,患肺病的几率就小;开车不超速不闯红灯,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就低;哪里有危险,就不去哪里。他常自嘲敢为天下后,就是少犯错误,只有少犯错误,才能后中争先。“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是杨黎峰的工作准则,也正好与中伦的“专业”理念不谋而合。
他的业务专注于专利申请和分析,每当客户有其他需求时,他都会交予中伦其他擅长相关方面的合伙人处理。杨黎峰说,“我只有一个主业,没选择辅业,我要力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同事石必胜是中伦从事专利诉讼的合伙人,石律师的客户常有专利申请需求,他说“黎峰是我十分信任和放心的伙伴,不仅能出色完成客户的专利申请任务,每当这些客户之后出现专利诉讼需求时,他仍旧会回来交予我处理,这难能可贵,因为他自身也具备很强的专利诉讼案件处理能力”。杨黎峰感慨,选择一个主业看似是一条很窄的路,实际是一条更专的路。在中伦每位合伙人都有自己的业务重心和特色,大家互相赋能,所以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了共同繁荣。
把事情做对,是“术”的问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专利申请是一个程序繁琐、细节要求严苛、件复一件、日复一日的工作。在杨黎峰眼中,专利代理绝不是写写专利申请那么简单,期间贯穿着多种能力,比如:技术理解能力、文献检索能力、风险排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行业洞察能力。作为一名专利律师,不仅要理解并熟悉客户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洞悉客户的商业需求,为客户设计实现其商业策略的综合知识产权保护方案。杨黎峰非常注重与科技企业技术负责人、技术创始人在技术层面的同频对话,充分赢得客户的信任。在关注技术的同时,杨黎峰还关注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企业市场化、资本化进程等,以使所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切实符合客户的商业利益和诉求。
近年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持续攀升,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要“走出去”打拼,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的重要砝码。曾有一个新能源领域的国内企业客户,计划拓展海外市场,落地海外工厂,需要对海外特定国家的专利侵权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进而确定具体出海的产品。接到这一任务,杨黎峰第一时间组织团队与客户的技术团队进行研讨,并与海外律师密切协作,连夜制定分析方案,快速排查海外专利侵权风险。多年的涉外服务经验,使得杨黎峰具有非常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也非常了解海外的专利侵权制度以及专利许可策略,在极短时间内为客户提出了有效的工作方案和分析成果,为客户决策扮演了知识产权智囊的重要角色。
作为涉外知识产权律师,杨黎峰定期与所服务的全球客户沟通,并积极参加知识产权国际会议,与国际同行交流。他为国内企业海外专利布局精心挑选海外服务机构,成为众多国内企业海外专利的“大管家”。“专利代理有些枯燥,是如何坚持干了近20年的?”杨黎峰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他总笑答道:“虽然专利代理是一个很平凡的岗位,但它却与国家利益、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参与国家创新工程,做热爱的事,保持一颗平常心,不需要刻意坚持”。
【杨黎峰拜访韩国专利代理人协会】
Chapter.03
坚持长期主义,与客户共成长
杨黎峰早期主要服务国外客户,帮助其专利申请顺利进入中国。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国科技创新日新月异,近年来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增强,杨黎峰也逐步更多地服务国内的创新企业。初创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特点之一是其申请专利鲜有是为了数量,而是切实为了保护自身的核心技术。这类保护核心技术的专利撰写工作需要精益求精,且由于专利具有无形资产的属性,其用于界定权利边界的权利要求书的布局和撰写是重中之重,杨黎峰常常就创新企业核心专利的权利要求书进行反复审核。
核心专利有较高比例需要进行全球布局,这就要求专利律师在撰写中国专利申请的同时,需要提前综合考虑未来所需落地海外国家的专利实践,而各国的专利法和专利实践不尽相同,这对专利律师的专业度和全球化视野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一般而言,初创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不成熟且欠缺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人员,因此需要咨询的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多且杂,而初创企业往往可投入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资金有限,尽管如此,杨黎峰常常不计一时的得失,始终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客户的问题,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由于能切实根据客户的商业需求解决问题,且在费用上不计较,带着同理心始终与客户共成长,因此很多企业长成独角兽后仍旧将杨黎峰作为首选律师。他常说,“懂得延迟享受的人,先胜一筹,慢就是快。”
杨黎峰深知长期主义之所以难以坚持,是因为短期诱惑太大了。在坚定与客户共成长的信念下,他对于不同客户的业务一视同仁,不因费用少而对提供的服务打折,也不因客户变得有实力而提高报价,始终追踪新技术、新经济的发展,以前瞻性知识产权服务伴随科技企业成长。
【杨黎峰与客户分享交流海外专利布局】
长期主义亦需要长远的眼光和持久的努力,在从业近十年之后,为了更好学习美国知识产权法,杨黎峰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丰富自己的国际化视野。由于伯克利位于硅谷的中心地带,杨黎峰也借机在求学期间去拜访硅谷众多创新型企业,近距离了解美国先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夯实了为国内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供法律服务的基础。他说,作为一名律师,需要终身学习。
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必有所成。杨黎峰始终坚信在树立目标、找准方向后,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做正确的事,面对外界变化以及诸多诱惑时,保持平常心,在不确定性中迈向确定。杨黎峰将与中伦覆盖各技术领域的专利团队一道,择善固执,做时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