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的制度设计和法律实践
绿色信贷的制度设计和法律实践
一.
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体系中起核心作用
为支持《巴黎协定》共同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目标,2020年9月22日,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庄严宣布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据渣打全球研究团队发布报告显示,为达成碳中和目标,2060年前我国在脱碳进程中需进行高达人民币127-192万亿元的投资,相当于平均每年投资人民币3.2-4.8万亿元。金融业将在支持向低碳经济结构转型,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领域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绿色信贷是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绿色信贷政策通常是指银行用较优惠的利率或者其他条件来支持有环保效益的项目,或者限制有负面环境效应的项目。绿色信贷包括针对个人的房屋贷款、汽车贷款、绿色信用卡业务,以及面向企业的项目融资、建筑贷款和设备租赁等。
二.
绿色信贷的体系建设及发展阶段
相比其他绿色金融领域,我们绿色信贷起步较早。自2012年起,银保监会陆续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2】4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185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绿色信贷工作的意见》(银监办发【2013】40号)、《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银监办发【2014】186号)和《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能效信贷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5】2号),旨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积极调整信贷结构,积累有关绿色行业专业知识,加强绿色信贷能力建设,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绿色、低碳、节能经济领域。
现阶段绿色信贷业务主要是银行为各类绿色项目提供担保型信贷产品,并配套创新担保方式,除此之外,碳排放权金融衍生品的信贷产品也是各金融机构积极相继探索的方向,力争建成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完善绿色信贷体系。总体而言,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已经基本覆盖了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及生态经济三大领域。
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绿色信贷余额从 2013 年 6 月末的 4.85 万亿(老口径)迅速增长,截至 2021 年 3 月突破 13 万亿(新口径)大关。从增速看,自 2019 年以来,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速基本保持高于贷款总额增速的水平,尤其是2021 年以来增速环比显著上行,说明银行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
三.
绿色信贷业务相比传统信贷业务的优势
1. 银行视角
*
(1)满足银行合规需求。2021年5月27日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价等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绿色金融评价指标定量和定性权重分别为80%和20%。银行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将有效提高其绿色金融评价结果。
*
(2)便于国际市场再融资。绿色金融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具有良好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品牌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被充分证明投向绿色行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融资项目,将更有优势获得国际资本市场低成本的再融资。
*
(3)伴随企业绿色升级,绿色信贷将是银行业务的高增长点。企业为进行绿色升级而引进的绿色技术、生产线、设备等,将产生大量资金需求,显著提升银行贷款业务规模。
*
(4)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2. 企业视角
*
(1)降低融资成本。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各地纷纷出台绿色金融扶持政策,通过贷款贴息、费率补贴等多种方式降低融资主体的绿色项目融资成本。如湖州市政府按照融资主体绿色等级,分别给予12%、9%、6%的贷款贴息。
*
(2)信贷担保品更加多元。金融机构创新担保方式,如光伏行业信贷产品的政府补贴应收账款质押等。
*
(3)更大可能性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我国信贷业务传统上以短期流动资产贷款为主导,伴随企业绿色升级的进程,势必产生大量项目建设等固定资产融资需求,从而引导银行增加长期项目融资的信贷投放。
*
(4)打造自身绿色企业品牌形象,获得更广泛的投资者,拓宽业务领域。
四.
绿色项目的认定及绿色贷款核心要素
为促进支持绿色经济活动,国际银团贷款协会出台了《绿色贷款原则》,为绿色信贷领域建立一套框架性的市场标准和指引,以维护绿色贷款市场的诚信发展。
1. 绿色项目认定
根据《绿色贷款原则》附录1,绿色项目涵盖: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益,如新建和翻新建筑中的能源存储装置或产品;污染预防及控制;生物自然资源及土地利用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管理;陆地和水域生态的多样性保护;清洁交通运输;可持续的水资源和污水管理;气候变化的适应,如气候观测预警系统;高生态效率和/或循环经济的产品、生产技术及流程;符合地区、国家或国际认可标准或认证的绿色建筑等。
为避免绿色金融宏观背景下个别“漂绿”情形的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采取审慎态度挑选和评估绿色项目。贷款人将与借款人沟通其环境可持续性目标,拟融资的项目如何符合《绿色贷款原则》附录1中规定的合格类别,同时鼓励借款人积极寻求外部绿色认证。目前实务中聘请的具有认证资质的绿色信贷认证机构主要包括审计机构、咨询公司、协会和评级机构等。
2. 绿色贷款核心要素[1]
绿色贷款必须符合《绿色贷款原则》的如下四项核心要素,且该等要素将贯穿该项目的不同阶段,并通过签署融资文件的形式就借款人应履行的义务予以明确约定:
(1)资金用途
判断绿色贷款的基本因素是贷款资金必须用于“绿色项目”(包括其他相关及支持性支出,如研发支出),而此用途必须在融资文件以及营销文件中进行适当的描述。所有申请的“绿色项目”均应具有明确的环保效益,且借款人需就此等环保效益进行评估、量化(如可行)、测量和报告。
(2)项目评估及挑选过程
见上述第1段“绿色项目认定”。
(3)资金管理
绿色贷款可出现在一笔贷款的一个部分或多个部分中,且应指明贷款中绿色贷款的部分。绿色贷款部分的资金应由借款人存入独立账户,或以适当方式展现相关绿色贷款资金的流向。
(4)信息报告
借款人应在绿色贷款完全提款前,及时更新并随时提供最新资金使用信息,并在其后每年或项目有重大推进时更新。该等信息应包括:被分配绿色贷款资金的“绿色项目”清单、项目简要描述、已分配贷款金额以及预期环保作用。
五.
绿色贷款协议的特色条款
1. 贷款资金用途条款
如上述《绿色贷款原则》“资金用途”“资金管理”所述,贷款协议通常就资金流向、使用、监管作出明确约定,限制属于绿色贷款的资金仅能用于指定绿色项目。
2. 利率调整条款
贷款协议可根据绿色项目的评定等级、绿色资金使用情况,约定贷款利率调整机制,或者同一贷款协议项下,就满足绿色贷款的部分与非绿色贷款部分进行分级处理,以适用不同利率。
3. 绿色信息承诺条款
贷款协议通常要求借款人就其绿色项目在贷款期限内符合《绿色贷款原则》出具相关的绿色承诺,并就其绿色贷款形成的环保效益成效(如能源容量、发电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避免等)(如可行)、成效认定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等在定期报告予以披露。
4. 绿色陈述与保证
贷款协议通常要求借款人就其绿色项目符合特定评级等绿色指标做出陈述与保证,如要求借款人在贷款期限内陈述并保证,其运营和管理的标的物业将获得中国绿色建筑协会认证的二星级或以上绿色建筑,并使用中国绿色建筑标识,以确保该项目达到绿色信贷的要求。
六.
绿色贷款创新担保制度
1. 碳配额质押登记
2021 年 5 月 6 日,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向交通银行申请获得了长三角地区首笔碳配额质押融资。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借款人提供了碳配额(即政府分配的碳排放额度)作为创新性担保品,并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办理碳配额的质押登记。
经笔者查询北京环境交易所、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官网,上述碳交易所均推出各自特色碳金融服务。如四川联合环交所推出碳配额和CCER(国家核证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组合质押融资,北京环交所推出碳回购融资等。
2. 排污权质押融资
与碳配额质押登记类似,借款人可将其享有的排污权作为担保品,经环交所办理质押登记后,向银行(通常为环交所合作银行)申请质押融资。
3. 电费收益权及应收补贴款质押
可再生能源企业可将其发电项目并网后获得的电费收益权,以及纳入补贴名录、已确权应收未收的财政补贴资金向银行申请质押融资。上述应收账款质押应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办理质押登记。
★结语★
以上为我们根据实践经验就绿色信贷业务进行的概要总结,在此抛砖引玉,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未来随着绿色金融制度进一步细化,绿色金融市场及实践不断发展成熟,我们期待绿色信贷的融资方式和实现路径也将更加多元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金融引领和助力经济绿色转型,银行及企业携手共作绿色金融的积极践行者,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