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国内疫苗头部企业研发大比拼升级

2021-11-12 来源:E药经理人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接种疫苗被公认为预防新冠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而新冠疫情对国内疫苗研发生产企业来说,意味着一场研发实力和产业化能力大比拼的全方位考验,谁掌握了硬核科技,谁能将研发成果快速顺利实现产能放大,开启与病毒的时间赛跑,谁将最终成为疫苗创新的引领者。

自主研发mRNA疫苗,国产疫苗技术水平逐步接轨国际

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mRNA者得天下”,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有实力的疫苗大厂竞相开展mRNA技术研发,这项全球顶尖技术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布局了mRNA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研发,仅有3家获得了临床批件,其中,沃森与艾博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已开展三期临床,艾美疫苗收购丽凡达后,加速推进mRNA新冠疫苗研发,一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安全性非常好。这标志着国产疫苗企业的技术水平已逐步接轨国际。 

mRNA技术引发的疫苗行业强大变革值得期待,但其应用远不只于针对新冠疫情,还有可能成为基因治疗递送技术的突破口,这一切预示着基于基因技术mRNA技术的时代已经到来。未来,mRNA技术有望在更多的传染病预防领域大展拳脚,甚至在癌症治疗领域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Nature》杂志刊登Drew Weissman 教授撰写的论文中提及,mRNA疫苗能够模拟病毒的天然感染过程来激活免疫系统,可激发潜在更强力的免疫反应;多个mRNA可以被包装在同一款疫苗中,提高疫苗的适用性;mRNA疫苗的发现和生产,与蛋白疫苗相比更为迅速,对突发流行性感染可以更快作出反应;不同的mRNA疫苗可以使用同一生产步骤和设施。这些独特的优势,让mRNA疫苗以极为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目前不仅有多种新冠 mRNA疫苗,针对狂犬病、寨卡病毒等传染病,以及癌症、自身免疫病、罕见遗传病的mRNA疫苗都在研究之中。

纵观国内疫苗大厂的研发管线布局,对mRNA疫苗的应用前景也有着清晰的构想。艾美疫苗招股书中就披露,其研发管线中包括了第二代mRNA新冠在研疫苗、mRNA狂犬在研疫苗和mRNA呼吸道合胞病毒在研疫苗等。

多糖结合疫苗,全球畅销产品陆续问世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疫苗企业也在其它先进的技术路线中不断取得突破。例如通过细菌多糖与蛋白共价结合制备的多糖结合疫苗家族中,已经诞生了多款畅销产品。

目前,全球多种常见疾病的致病菌,例如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都有一层名为荚膜的特殊结构。因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非常适合做疫苗抗原。多糖疫苗即通过提取细菌的荚膜多糖经过一系列纯化工艺制作而成。然而,由于多糖疫苗的作用原理是藉由人体内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而产生抗体,所以无法用于B细胞抗体生产能力较弱的婴幼儿(小于2岁)以及部分免疫缺陷人群。

鉴于此,在多糖疫苗的基础上技术升级的多糖结合疫苗应运而生。通过将荚膜多糖共价结合至蛋白载体上,激活T辅助细胞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从而突破了多糖疫苗的适用年龄限制,并延长了免疫持续的时间。自上世纪80年代第一支多糖结合疫苗在美国获批上市以来,各种多糖结合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今全球疫苗行业的研究重点之一。同时,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也在部分疾病领域里推动结合疫苗替代传统多糖疫苗。

国内市场上,大部分相关技术产品仍是多糖疫苗,更为先进的多糖结合疫苗仍被各大跨国药企所垄断。对此,国内疫苗企业不断加码投入此类创新疫苗产品的研发。2020年,沃森生物的13价肺炎多糖结合疫苗(下称PCV13)实现破冰。今年10月份,中国第一大民营疫苗产业集团艾美疫苗接连公布了PCV13和ACYW135脑膜炎多糖结合疫苗(下称MCV4)两款热销产品的研发进展。

长期以来,PCV13一直是全球销量最高的疫苗品种,被称为“疫苗之王”。2020年,辉瑞的Prevnar13销售额达到58.50亿美元,在全球疫苗销售排行中位列第一,远高于第二位的HPV疫苗39.38亿美元的销售额。

但国内市场中,目前仅有三家企业PCV13产品获批,其中辉瑞的Prevnar13(沛儿13)于2016年11月获批上市并于2017年开始销售,但其作为进口疫苗高昂的价格和每年仅仅400万剂的批签发量远远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直至2020年初,沃森生物的13价肺炎疫苗(沃安欣)获批并于当年开始销售,设计年产能不低于3000万剂/年,但2020年全年,辉瑞及沃森生物PCV13的批签发量分别为642万剂及447万剂,若按数量计两者批签发量仅可满足约四分之一新生婴儿的接种需求,而康泰生物于10月22日刚刚获批,尚未在市场上销售。此外,国内PCV13对6岁以下儿童的普及率仅5%,远远低于美国81.4%的普及率,因此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10月14日,艾美疫苗的PCV13获得云南省疾控中心疫苗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签发的III期临床伦理审查批件,标志着该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并有望于2024年实现商业化。

对于该产品,艾美疫苗凭借全技术平台优势、无缝对接的项目推进能力和产业化实力,保障了产品研发、生产以及质量控制水平。

就产品质量而言,根据动物试验数据显示,针对13个血清型的抗体水平的比较中,艾美疫苗的PCV13有10个血清型表现出比进口疫苗更好的免疫原性。与此同时,艾美卫信也完成了肺炎球菌疫苗生产线的重建和升级,设计年产能4700万剂,在上市量产后,或能切实解决新生儿家长们的接种需求。

MCV4主要用于预防由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脑膜感染。该疾病若没有及时治疗足以致命,死亡率约为20%至35%。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披露,脑膜炎球菌疾病的发病率在12月龄以下的婴幼儿以及老年人中最高,因此,12月龄以下是婴幼儿接种脑膜炎疫苗的最佳时期。

脑膜炎奈瑟球菌有13种临床常见的血清型,其中血清型A、C、W135、Y是最常见的致病血清群。目前,全球仅有三家跨国企业的MCV4产品获批。但国内市场血清群覆盖最广的产品——四价流脑疫苗产品为多糖疫苗(MPSV4),并不适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只有A群流脑多糖疫苗(MPSV-A)和AC群流脑多糖结合疫苗(MCV-AC)适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对这一群体并不能建立全面的疫苗防护。

因此,既可适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又能获得全面防护能力的MCV4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根据灼识咨询调研显示,2020年至2030年,中国流脑疫苗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或可达到11%,而国金证券预估,MCV4作为一款重磅产品,上市销售后的行业平均毛利率或在90%上下。

此次艾美疫苗自主研发的MCV4,临床试验申请已接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评审,正式进入评审阶段,继续站稳行业创新研发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艾美疫苗本就是国内MPSV4主要供应商之一,产品的多项关键质量指标均优于各项标准。例如,A、C、Y、W135群的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的O-乙酰基、分子大小分布以及细菌内毒素含量等质量标准均高于中国药典、欧洲药典以及WHO规程。优质的产品背后折射出的是企业领先的技术和工艺实力,这也是可以保障MCV4延续高品质质量标准的重要前提。

从行业来看,医药领域里疫苗的研发生产对企业的技术与工艺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作为行业前沿代表的多糖蛋白结合技术更是拔高了企业间的竞争门槛。当前,国内仅有几家头部疫苗企业在该技术路线的产品上取得重大进展。
 
艾美疫苗此次获得进展的两款疫苗均涉及到多糖和载体蛋白的结合等多项尖端技术。据了解,艾美疫苗在原有多糖抗原提取纯化方面的技术基础上,开发了基于TT及CRM197载体蛋白的载体蛋白生产技术。同时,艾美疫苗基于全产业链、大平台的显著优势,也能保障产品在获批上市后,实现大规模的产能放量,保障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