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证件号或手机号登录

还没注册账号?注册 >> 忘记密码 >>

2022北京冬奥综合训练馆 “冰坛” 大揭秘 奥运之家 今天

时间:2019年11月22日

 

近日,在国家图书馆的对面,有一座近似六边形的新建筑正式亮相,它就是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该场馆总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设有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局部二层),包括两块标准冰场、两片陆上训练场地、科研医疗康复用房、运动员宿舍和餐厅。

 

bingtan5.jpg


以“冰坛”的独特造型完美呈现

因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从高空看是一个冰壶的横剖面,从侧面看是一道道短道速滑的“冰痕”,造型非常优美,因此被称为“冰坛”。作为拥有我国第一块奥运标准冰壶训练场地的场馆,“冰坛”历时两年的建设,终于实现了从蓝图到现实的跨越,并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完工。

从西侧的入口进入“冰坛”内部,四面围合的建筑又是另一番感觉,一个半开放的室外庭院,将建筑与自然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你从建筑内部能够很清晰地看见,建筑北侧是下窄上宽、上大下小的形式,这既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冰坛’的寓意,也是基于退让城市空间的考量,形成用地内部的室外庭院空间。”施工方中建二局三公司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项目总工房世鹏向记者介绍。

以手工绘图攻克安装技术难关

和许多现代建筑类似,“冰坛”项目主体近一半采用了钢结构建设,钢结构总量为1900吨,其中仅屋顶钢结构就重达200吨,相当于5架空中A320客机的重量。

 

bingtan6.jpg


 

然而与众不同的是,由于“冰坛”整体建筑是下窄上宽的结构,所以有不少起竖向支撑作用的异形柱,这些异形柱的柱截面呈“Y”字形,因此成为施工 “冰坛”工程最难的地方。

难点之一,是穿钢筋。有的钢柱一根柱子在一个方向要穿20多根钢筋,这已经达到钢柱腹板穿孔率的极限要求。而如此密集且纵横交错的排布,允许的误差范围达到毫米级别,因此只能依靠技术人员一根一根精确计算后,再反复手工绘图修改。

难点之二,是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12米的异形柱,完全是一次性浇筑成型,普通的模板加固体系已经无法完成。经过反复试验以后,项目部定制了全钢大模板,通过现浇筑主体结构内侧直柱的混凝土,再用倒链与施工完成的直柱进行固定的方式,实现了无顶撑的“Y形柱”混凝土整体浇筑。

以量身定制实现挂板安装毫米不差

取意“冰痕”的外幕墙,同时兼顾了运动员对自然采光环境的舒适度要求和建筑本身自遮阳的节能理念,既是建筑造型的亮点,也是施工中的另一个难点。

 

冰坛1.jpeg


 

“冰坛”的外立面幕墙,由金属铝板、玻璃幕墙组成。由于建筑的曲线造型结构,导致异形铝板和玻璃很多,其中异形铝板更是超过了铝板总量的1/3,双曲铝板和玻璃也达到1400余块,约占工程总量的20%。“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块挂板都是根据建筑造型量身定制,拼装误差在毫米级。”房世鹏告诉记者,为此,外立面幕墙的施工全部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化)技术设计,确保每块挂板的精度和安装位置准确无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最完美的视觉效果,除了安装过程中的“毫米不差”外,项目部还要求“冰坛”外部和内部构件的每条线都得一一对应、严丝合缝,一丝差错,就可能导致处处都错。

以可持续发展促成“冰坛”的赛后利用

形似冰壶的“冰坛”,拥有两块31米×61米的国际赛事标准冰场,位于一层的冰场是我国第一块奥运标准冰壶训练场地。更为特殊的是,这块冰场也是国内首个使用二氧化碳直接蒸发制冷的冰场,未来可以在冰壶场地与速滑场地之间实现自由转换。

冰场特别设计了一套热回收系统,通过提供更多的热源来分担场馆用热需求,进而降低整个场馆的能耗。同时,为了将冰温控制在-3℃到-8℃,场馆还采用了自行设计的冰场智能自控系统,通过各传感系统和电气自控元件,可以实现主设备自动启停。

据了解,北京2022年冬奥会后,“冰坛”除了继续作为国家队的训练场馆外,还将作为全民健身和推广普及冰上运动的场所使用。届时,新建的“冰坛”将与首体短道速滑馆、首都滑冰馆、运动员公寓、冬奥赛事中心以及首都体育馆一起,形成一个以三个训练场馆、两个配套设施、一个竞赛场馆共六个主要建筑为核心的首体运动园区。

 

信息和图片来自: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