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金融科技公司进入全新关键期,科技与数字化未来将如何发展并存

作者: 时间:2021-06-30 来源: 字号:  

前言:当下的金融科技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金融科技向善,技术为驱动已经成为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基石。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金融科技公司已经走到了科技与数字化并存的关键时期。这不仅仅是行业的发展,更是科技本身对于金融业务的全覆盖。从现在开始,才是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元年。回顾金融科技发展的历程来看,并不是短时间内获取利益最大化就代表着成功;也不是短时间内企业上市,通过资本运作就能够引领潮流。金融科技的本质依然是金融,科技只是技术。回到初心,回归本真,金融科技依旧是服务。


金融科技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从2016年发展以来,金融科技也是历经了数个阶段。2021年,监管提出对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业务都要纳入监管,所以金融科技也不例外。不管是针对互联网的反垄断,还是对新兴金融机构、金融业务的监管,其实从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将“金融科技一网打尽”,而是让整个行业进行有序的发展,回归本质。


如果把金融科技单纯的看成“数据买卖”,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儿。当然,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在整个应用落地和生态建立完善之前,数据的转移、交易、以及使用,包括流量的转化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欧美国家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给出了充足的案例和说明。虽然这项业务、这种行为方式游离在监管之外,但是对于监管和金融科技来讲这只是相对暂时的过度。监管会加码,金融科技也会作相应的调整。


除了数据以外,从业务形式上来看,多数的金融科技公司,不管是借贷、保险、理财,还是大部分都以中介定位为主。这无可厚非,这是基于用户流量和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之上短时间内的为下一步的转型,为今后的发展做出的适度调整。我个人观点认为,依然是要抱着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当下的金融科技,毕竟这个行业才刚刚开始。虽然大部分的金融科技主营业务没那么成熟,上市公司的股价起伏不定,财报上有增有减。但是并不能因为财报上的盈利与否去判定一家金融科技企业或者有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这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


在现阶段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还不能去否定当下金融科技公司所从事的中介业务。这就好比一次生物的进化,同样无法否定前者的过程就是错误的。因为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讲,没有一个“物种”是相对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是绝对“超前”的。


所以,透过2021年金融科技上市公司的财报就能看到未来的战略布局已经初现端倪。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这一年的金融科技公司无论从事什么样的业务,虽然没有完全的“深陷泥潭”,但确实阻碍了发展的脚步。“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但是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2020年的特殊性在于,这一年的财务数据状况没有相关的可比性,任何行业几乎都在经历第一季度“不挣钱”,第二季度“复苏”,第三季度“崛起”,第四季度“爆发”这样一个局面。虽然有较为诸多的不利因素,但也给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2020年是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开局之年,未来数字化将成为所有行业的有效工具。有观点认为,如果企业在五年之内不转型数字化,在今后将难以发展。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


金融科技同样如此,如果将科技比喻成现金的工具,数字化就是要利用好这件“工具”,进行场景的搭建,从事相关的业务,最为重要的是未来数字化的金融科技能够真正的去做好金融服务。这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目前金融科技公司却都在找寻自身的出路。


一、是牌照还是定位自身?是业务还是科技?——第一道双选题


金融科技公司在未来持牌经营,这不仅仅是监管的方向,更是金融科技公司寻找自身定位的唯一出路。


从微观方向上来看,金融科技公司持牌经营和找准自身定位这两者是一个递进的关系。不管是从事金融业务的牌照,还是今后金融科技公司本身的牌照,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主营业务模式。前文所提到的,现阶段部分的金融科技公司定位为中介属性,不管是借贷业务、保险业务还是财富管理类业务,随着2021年监管的不断推进,中介业务的属性会越来越清晰化,责任也会越来越明显。如果金融科技公司未来依然将重头戏放在中介业务上,出路并不会特别大。


但欣喜的发现,金融科技公司已经看到这一点。2021年小赢科技获得了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回函,批准小赢科技注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如果未来金融科技公司想要从事借贷业务,小赢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同样,目前较多的财富管理类公司,也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获客销售。但随着“理财新规”的落地规范,引流与代销成了同等的“权益”。对于这类的金融科技公司或者是财富管理公司而言,纳入监管规范了业务中的行为,但可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会遇到一些阻碍,并不能够跟当下的产业情况相匹配,势必会做出很大的调整来符合监管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无形中等于获得了一张“牌照”。


这就产生了第一个有意思的“悖论”。到底是为了今后获得相关的牌照去迎合监管,还是找寻好自身的定位去申请牌照?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第一种可能性适用于大部分的金融科技公司。目前一些金融科技公司营业范围较广,在未来合规中可能会出现牌照上的选择,这种选择的主动权并非由自身决定,或者“牺牲”自身的某些业务来获得相关的牌照。第二种主要是借贷中介类、保险中介类的金融科技公司,或是纯技术型金融科技公司。第二类的主动性要比第一类高很多,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自身的定位逐渐清晰,再去获得牌照是良性的选择,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并且,在合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金融科技公司是以自身技术为先,还是以科技为先。在2020年,从已经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的财报中不难发现,金融科技公司的科技业务已经在慢慢的崛起,由金融业务带来的收入虽然占比较大,但是科技也开始贡献收入。前文提到,这确实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单纯的凭借自身的科技无法短时间内产生盈利,除非它造出来的是“终结者”。


那么,这个双选题就变得显而易见,自身定位清晰获取牌照,用科技来决定未来的业务发展,这是一条主线。


从2021年一季度金融科技上市公司的财报中也不难发现,通过2020年的不断调整,2021年的一季度已走进了盈利期。同时,金融科技公司参与到金融机构数字化改革的程度越来越高,并且金融科技公司本身的数字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未来,金融科技公司将进入到科技与数字化并存的时期。


二、科技与数字化的并存,二者是单选还是多选?


答案必定是一个多选项。但是,科技本身如果单纯的利用技术,单纯的使用科技来驱动业务的发展,是无法形成全链条的数字化。目前,供应链金融火热,这个行业也是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打通供应链的上下游。如果说供应链就能代表金融科技数字化,那这个结论还为时尚早。


不可否认,供应链金融是个好的产品,只是缺少没有经过任何风险的考量。数字化并不是全场景、全生态都能在线上运行的,科技的高低,科技的先进与否与数字化之间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交集和联系。并不能把科技程度的高低来作为衡量“数字化”好坏的标准。从本质上来讲,数字化靠的是科技与运营的相结合,从而嵌入到业务中。


所以,金融科技公司未来的发展重点并不在于业务的好坏,市场的覆盖程度,包括客户的转化率。如果金融科技公司只是盯着这些“细枝末节”,就等于捆住了手脚,未来的发展必定会出现偏差。


同样,对于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的财报分析也不能单纯的进行罗列比对,因为每一家业务不同、模式不同、客群不同、场景不同。虽然技术上略有相同之处,但是先天的条件都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几家公司之间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可比性。


可以理解为金融科技也会出现“内卷”。


但是,通过2021年一季度财报发现,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开始出现共同点,除了盈利水平都在上升以外,还有前端以技术为驱动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后端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已经开始形成良性的场景服务模式。


最为重要的一点,各家逾期率都在降低。除了2021年信用环境市场较好等因素之外,金融科技公司自身不断通过技术完善业务流程,使得客群上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先看360数科。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360数科累计连接105家金融机构和1.69亿用户;为其中3270万用户提供授信服务,同比增长25.1%;为2100万用户提供借款便利,同比增长24.9%。单季促成交易金额741.49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40.4%。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019.2亿元,同比增长37.5%。实现营收36亿元,同比增长13.1%;非美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452.8%。截至2021年3月31日,360数科的M3+逾期率持续降低至1.29%,D1入逾率进一步降低至史上最好的5%,近期M1回收率提升到90%以上。


信也科技一季度促成借款金额为268亿元,同比增长104.6%,创单季历史新高;一季度营收达21.13亿元,较去年同期小幅微升,同样创历史新高;净利润为5.93亿元,同比增长41.0%,一季度新增借款用户数为100.5万人,同比增长169.4%,新用户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本季度和未来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截至2021年3月31日,信也科技累计注册用户数达1.25亿。同时,凭借着更优质的客群与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信也科技2021年第一季度的最终逾期率(vintage

delinquency rates)预计将在2.5%左右,优于预期。


乐信一季度营收29亿元(人民币,下同),毛利13.7亿元,调整后净利7.71亿元,环比上季度增长27.9%;息税前利润(Non—GAAP)9.11亿元,环比上季度增长29.4%。乐信新增用户1400万,截至季末,乐信用户数达1.32亿,同比增长56.5%,授信用户3030万,同比增长46.5%;季度新增活跃用户180万,同比增长88.0%;截至1季度末,90天以上的逾期率为1.84%,新增借款的FPD30已经连续8个月保持在1%以下,为疫情以来最优水平。

嘉银金科一季度促成贷款金额41.72亿元,同比增长44.1%。强劲的业务增长驱动了嘉银金科亮眼的营收及利润表现。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撮合服务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24.7%,面向持牌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已经成为了嘉银金科的主要收入来源。一季度实现净利润9367万元,同比暴增137%,环比增长15.5%,创一年以来季度净利润新高。目前,嘉银金科0-30天逾期率(M1)仅1.17%,90-180天逾期率(M3+)仅1.56%。


小赢科技一季度业务规模和业绩高速增长,实现营收9.063亿元人民币(1.383亿美元),同比增长71.3%;经营利润为2.512亿元人民币(3830万美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928亿元人民币(2940万美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小赢科技在贷余额达到人民币165.89亿元,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撮合贷款总额为10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1%,环比增长25.2%。在逾期率上,截至2021年3月31日,未偿还贷款中31-60天逾期的逾期率为0.82%,稳定在较低风险水平。


总结一下,共同点比较清晰,风险下降、收入增高、用户增多、为持牌金融机构服务。同时,信也科技、小赢科技、嘉银金科开始进行了新的场景和业务布局,积极的利用自身科技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并且帮助合作金融机构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


那么,未来一段时期内金融科技公司在第二季度能否将良好的势头进行延续?科技与数字化长期并存,关键点在哪里?


首先,金融科技自身的科技是驱动自身未来数字化的重要工具。这句话听起来比较绕嘴,简单说就是金融科技公司未来先要将自己数字化,科技技术是最为有利的基石。这个技术并不仅仅是金融科技本身的风控技术,前文提到,要是只盯着客户、逾期,那势必长久不了,以上这些只是一个基础工作。欣喜的发现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开始夯实基础,同时也期待2021年第二季度能够有精彩的表现。说到底,金融科技公司应该放眼于技术能带来什么,数字化会服务于什么。(眼里要有星辰大海,别只盯着那几捆菜)


其次,科技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是自己的“看家宝”,数字化是要实现未来的宏伟蓝图。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像信也科技、嘉银金科、小赢科技等科技公司将自身科技服务于金融机构,等同于将科技植入到未来金融机构数字化的“体内”。这就产生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金融科技是工具,运用金融科技能够完成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单独的科技是为了全生态业务体系而服务,消费金融公司有自身科技构架消费金融体系。互联网保险公司运用自身科技来构架商业保险体系。那么,金融科技公司的技术同样也是金融机构数字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内。


金融科技公司自身的数字化实际上更多是运营和业务的末端服务。在这里不去分析所谓的“长尾效应”,任何行业都有“长尾”。当下,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在资产端开始转型,从服务消费到服务小微企业。从客群上来讲这是一个传递的过程,从金融业务上来讲这是一个延伸的过程。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虽然客群主体发生了变化,但是风险控制的逻辑基本不变,并且能够使得金融科技公司技术不断迭代。前文提到,数字化的本质是运营,那么未来的金融科技公司是否会利用自身技术开展数字化对小微企业客户的运营,同样值得期待。

所以,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已经非常明确,严守自身定位,服务对象清晰,科技属性加强,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金融科技公司科技与数字化并存的先决条件。2021年金融科技迎来监管会让条件更加清晰,同时也会让整个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服务群体、业务模式、科技透明度更加清晰。回归到开篇的前言,金融科技公司科技只是技术,本质仍是服务。



本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977631834486096398/?channel=&source=search_tab



————————————————————————————————————————————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所发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