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一文看懂金融科技:围猎2万亿市场,金融数字化转型如何超车?

作者: 时间:2021-07-28 来源: 字号:  

金融行业变革正在发生。

1994年,比尔·盖茨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我们需要银行业,但是我们将不需要银行。传统银行将成为21世纪的恐龙。"

2014年,大数据首次出现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1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设为金融科技的重点研究方向。

传统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在即,很多问题依然摆在大众面前。金融科技是什么?怎么用?金融科技能带来什么效果?"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的困境如何解决?今天,我们将从政策、技术、产业等方面,全面解读这个最熟悉的陌生词——"金融科技"。

1. 概念众说纷纭,到底什么是金融科技?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如今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也更加深入到金融业务中。

金融科技(Fintech)的概念由此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金融稳定理事会(FBS)将金融科技定义为:主要是指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到2020年将有望达到近20000亿元。

回顾金融科技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行业内普遍将现代金融科技发展历程划分为了三个阶段——IT+金融、互联网+金融、新科技+金融。

1.0时代,IT+金融。从上世纪50年代起,词条信用卡技术、ATM机、POS机等"基建"技术的出现,加上CRM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业务办公的电子化与自动化,这一阶段的技术公司主要以软硬件提供商为主。

2.0时代,互联网+金融。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使得金融行业的服务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网上银行、手机支付、互联网信贷、个人理财等业务的线上化,提升金融行业服务效率的同时,催生出了从未有过的业务场景与产品服务。

3.0时代,新科技+金融。随着前两个阶段的积累,全球金融行业数字化步伐加快,行业每日要处理的数据量骤增,对于数据处理速度、风险控制管理以及数据存储方式等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金融科技开始迈入3.0阶段。

不难发现,科技创新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引领经济金融变革的主导性力量,金融与科技深度结合,使得跨界合作、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成为新趋势。

2. 金融科技四大核心技术——"ABCD"都是啥?

代表金融科技前沿发展方向的技术有哪些呢?

金融科技核心技术,被普遍归纳为ABCD。A即人工智能(AI),B即区块链(Blockchain),C即云计算(Cloud),D即大数据(Big DATA)。

a. 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仍需人工监督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体系庞杂的综合类技术。其中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知识图谱等。从智能程度来分,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目前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弱人工智能"方面,覆盖了包括营销、风控、支付、投顾、投研、客服等众多场景。我们常说的指纹支付、人脸支付以及在网络信贷过程中面部特征提取,都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范畴。

金融行业作为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完全替代一些计算或者规测清晰的业务,如智能客服、智能营销等,但是,人工智能在核心金融业务场景的应用,仍需要人工的监督和引导。

b. 区块链:去中心化面临阻力重重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可谓是潮起潮落,但最终还是将"区块链"这个概念深植于大众认知中。

区块链技术目前主要包括分布式存储技术,其特点为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应用场景包括供应链金融、征信管理、分布式账簿、数字票据、贷款放款等领域。区块链技术作为一个具有变革意义的技术,现阶段发展仍面临不小的阻力。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风险,从技术角度来说,区块链技术还尚未成熟,许多虚拟货币的出现也都是以概念炒作为主;其次是其去中心化的特点与中心监管的矛盾得不到解决,发展面临的政策风险较为突出。

c. 云计算:技术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云计算技术相较前两者,出现时间较早,目前技术水平已经相对成熟,且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云计算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在交付方式上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通过云计算的应用,可以帮助金融企业降低风险、便于数据集中化管理、节约研发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云计算的应用场景主要在于金融企业内部,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升金融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目前已知的如开发测试、办公、网上交易、移动营销以及一些中后台业务都已经实现"上云"。

未来,云计算作为一个核心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的技术类型,技术壁垒将逐渐被拉齐,核心竞争力将逐渐从技术水平向生态水平偏移。

d. 大数据:数据能力向分析能力转变

金融行业数据资源丰富,且对数据依赖程度较高。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因而起步也相对较早,目前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基础技术。

随着数据孤岛的打通,金融大数据的核心竞争力将从金融数据掌握转移到金融大数据应用与分析能力方面。通过大数据应用,可以帮助金融企业提升运营效率、促进业务与服务创新、节约成本、充分了解客户状态。

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精准营销、消费信贷、风险评估、股市行情预测、智能投顾、诈骗识别等。以精准营销为例,通过对消费者的行为数据分析,实现对特定消费群体的定制化服务或产品的投放,提升合作达成效率,就是大数据分析的功劳。

此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5G也逐步投入商用,将进一步拓宽金融科技的外延。这些技术,主要作用在于帮助金融行业提效,实现高质量增长。提效主要体现在提升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协作、服务效率,增长则是面向消费者端提供更多贴合场景需求的服务及产品,提升客户体验。新的技术出现不断催生出新的应用场景与业务形态,而同时也会伴生出更多业务需求,反哺到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3.金融科技如何渗透到金融业务?金融业务转型的三大层级

金融行业的业务转型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核心业务层、金融周边支持、通用配套业务支持,并由外向内逐步渗透。

a. 核心业务

金融行业核心业务层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涉及场景涵盖了全用户合作周期的各个环节。

目前,除证券行业外,银行、保险、基金的数字化程度主要体现在云服务的使用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包含用户的触达、存留、激活以及沉默用户再活跃的整个流程的用户行为数据挖掘与分析,并制定相应的产品策略。

其核心产品与服务,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优化迭代,涉及核心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精准营销、智能投顾、智能风控等。

证券行业由于监管更加严格,数字化的历程仍处在信息系统应用与提效的2.0阶段,对于证券行业的核心业务变革相关的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目前仍处在暧昧的探索期。

b. 金融周边支持

金融行业的周边支持业务包括在上文中提到的风险控制的解决方案、支付方式的转变、营销方式的转变等。目前来看由于大数据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对而言应用更为普及,因此其周边业务也主要围绕大数据分析与精准营销,以及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来实现风险把控。

c. 通用配套业务

通用配套业务主要是指并非具有金融行业独特特征一些通用化的技术应用,如以提升内部协同与办公效率的云服务技术,以及节约人力成本实现7X24小时在线的智能客服等。

d. 头部机构成果喜人

通过总结金融行业的业务场景与技术应用水平,不难看出,由于全新的技术研发成本高,技术门槛高,目前金融行业的整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对于头部金融机构来说,占据资质的先天优势外,资金实力雄厚,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以银行业为例,目前,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设立700多家科技支行或专营机构。2019年以来,国有大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创新方面不断提速。

工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及金融科技研究院,推出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1.0.中行创新设立了数据资管部,进行有关数据的基础、数据的标准、整个数据的价值挖掘方面的工作;农行把数字化转型作为"第一经营战略",打造"农银e贷"线上融资品牌及"智慧识别+个性定制+场景融合+远程互动"新型智慧网点;交行正加速推进集团智慧化转型,启动了"金融科技万人计划"、Fintech管培生工程、存量人才赋能转型工程等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三大工程"。

在区块链领域,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已上线试运行一年多,业务上链3万余笔,业务发生笔数6100余笔,业务发生量约760亿元人民币。建行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自2018年4与上线以来累计交易量突破3600亿元,中行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所、清华大学目前正在开发供应链融资纯粹的区块链融资应用,中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共同搭建的跨行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BCFT)已于2019年10月25日作为区块链核心节点成功投产上线。

4. 金融科技在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中如何起作用?

但是除了头部金融机构外,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并不顺畅。

"不会转"、"没钱转"、"不敢转",在2020年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有关负责人在解答记者提问时提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痛点催生产业。

金融科技行业的产业链简单,主要由上层的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中间层的科技公司以及底层的基础前沿技术提供方组成。

除了少数头部金融机构外,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都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从无到有的技术研发攻关。而且前文所提到的ABCD四大基础技术普遍存在技术门槛高,开发周期长等问题,且目前我国在这四大技术方面已经有一些成熟的技术公司,再度自主开发容易形成资源浪费。

在没有技术储备的情况下,想要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更高效的方式是,调动市场上各类主体的优势,实现合理有效的社会化分工,应用已有的成熟技术直接与业务相结合。中间层的技术公司应运而生。

如果把底层技术比作没有任何属性的原材料,那么中间层的技术公司就相当于一个"加工厂",将原材料组合加工成为一个个适合业务层需求的解决方案,对外输出。金融科技,是一座联结科技与产业的桥梁。

通过技术公司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解决了缺乏技术储备和攻关困难的"不会转"的问题;通过推广普惠型服务,加之各项补贴政策来解决缺乏资金的"没钱转"的问题。

还有个问题"不敢转"。

为什么不敢转?一方面,由于数字化转型需要一定的周期,一些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直接采购底层技术取代采购成熟的解决方案,自我摸索的方式延长了企业转型的阵痛期,提高了企业生存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即便购买了成熟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数字化生态尚未形成,无法享受到生态协同带来的增长效果。

怎么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有关负责人提出"聚合力建生态"。一是树标杆示范和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快速转型。二是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充分发掘企业间协同放大效益。支持具有产业链带动能力的核心企业搭建网络化协同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链向更高层级跃升,打造传统产业服务化的新生态。

前不久,京东数科首次提出了"Tie"模式,即"科技(Technology)+业务(Industry)+生态(Ecosystem)",完美诠释了科技公司在金融行业和技术创新中间的行业定位。

5. 科技公司提供了哪些数字金融解决方案?不止于方案与服务

随着社会化分工逐渐明确,加之金融行业对技术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金融科技的主要业务方向也开始从曾经的百花齐放,逐渐稳定为行业提供完整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与服务,帮助金融机构将逐渐实现基建、业务、产品及服务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如今的金融科技行业,从其业务类型与产品丰富性方面,主要形成了如下三类:

a. 垂直技术解决方案类

b. 综合解决方案类

c. 综合解决方案+生态类

垂直技术解决方案类,主要是以在ABCD四大核心技术有一定技术优势的科技类公司为代表。例如为金融行业提供云服务的阿里云、京东云、腾讯云等,为金融行业提供智能客服解决方案的科大讯飞、环信、网易七鱼等。另一些则是有金融机构为代表分拆出来的部分垂直业务成立的公司,如央行数字货币研究院在上海成立金融科技公司专攻金融区块链平台与技术研发。

综合解决方案类,主要是以大型科技公司为代表,这类公司由于技术实力强,解决方案可以涵盖金融行业的大部分业务场景。例如蚂蚁金服、京东数科、苏宁金融等。另一些则是由一些头部金融企业自主研发的并对外输出,如宜信、平安金融等。

前面两种解决方案主要是以提供打包产品为主,而且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市场,如果说这是金融科技上半场的成果,那么"生态"则是金融科技下半场的胜负手。

综合解决方案+生态,是由综合解决方案"进阶"而来。在原有解决方案这一产品的基础上,加入了生态的优势,通过科技公司自身的生态,反哺金融行业,为其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的同时,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存量业务与增量业务的双增长。如果解决方案是解决数字化转型的速度问题,那么生态则是解决"效果"这一问题。目前提出生态这一概念的主要以京东数科为代表。

技术决定了能不能做,生态则是影响了能做多好。金融科技发展到下半场,当技术壁垒逐渐被拉平,生态的对抗将更加明显,谁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资源,谁将更受企业的信赖。

6. 我国金融科技行业走到了哪儿?又将去哪儿?

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特点概括来看主要是:起步晚、发展快,且现在仍处于初级阶段。毕马威发布的《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领袖观点洞察报告》(下简称"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有接近半数的企业认为金融行业业务层面金融科技的应用程度一般,只有基础关系结构,仅有2%的受访企业认为目前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建设程度非常高,体系完善。


立足当下:政策支持+市场需要

在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数字化转型等战略及政策推动下,我国金融科技行业迎来快速崛起的机会。

首先是政策方面的支持,央行金融科技顶层规划目标是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使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以京东数科、蚂蚁金服为例,都已经打到国际领先水平,且开始实现技术输出。

其次是业务方和技术方双方的发展。尤其是技术层面,我国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列入到国家战略层面,未来金融科技在人工智能方面将会迎来重大突破。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如保险业等金融行业,业务与技术的齐头并进,将为中间层的金融科技发展拉撤出更大的空间。

但是,发展的挑战依然不容忽视。

首先,金融科技面临技术与人才双重压力。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投入到产业应用阶段,但是目前人工智能仍属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从技术突破到投入产业应用,道路依然曲折且漫长。

进入智慧金融时代的另一个约束是人才缺口难以一时填平。根据中国教育部门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但是人工智能人才普遍面临着培养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如何平衡人才的供需关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监管层面的压力是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不确定因素。随着监管收紧,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也随之收缩。

还有则是技术方面高速发展,和业务场景结合的矛盾需要解决。以成熟的商业化解决方案为产品的技术公司仍是少数。

毕马威的报告中显示,60%的企业认为科技企业与金融企业的对接是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主要痛点,其原因在于对金融业务需求、科技的落地方式存在较大的理解差异和沟通成本。系统与数据方面的问题、数据质量问题、数据安全等问题紧随其后。

此外,还提到监管的不确定性和人才不足都是影响未来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主要痛点问题。


未来:土壤肥沃,金融科技将更规范化

聚焦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尽管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差距,但是庞大的经济体系、以及各方政策的支持,给金融科技在我国的高速成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随着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界限逐渐明晰,社会化分工逐步明确,以及"监管沙盒"的逐步成型,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将更加规范化。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885704557486146052/?channel=&source=search_tab

————————————————————————————————————————————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所发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