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30
浏览量: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符合民族地区基层医疗机构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药学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可从事药品使用、药品流通、质量控制、药事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物理化学、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临床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药剂学。
三、主要实践环节
(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见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等。
(二)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医学实验、化学综合实验、药学综合实验等。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学生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级各类医院、政府药品与食品监管局、海关进出口管理部门、药物流通企业、药物生产企业等工作。
六、专业特色
本专业坚持“药学教育,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参照“新医科”建设的思想,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着重于人文素质的培养,致力于追求教育内容的人文性和专业技能的实用性。
讲好入学第一课。新生开学,邀请药学领域专家钱金栿教授为学生讲授药学专业导论,让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树立专业自信。
药学教育,德育为先。秉持“创新与服务并重,专业与人文共行”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关爱人类健康,探索科学精神。教学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成果为导向。学生管理上,开展“药学人文论坛”、“药学人文电影展播”、“榜样的力量(屠呦呦教师、周俊院士、蟑螂教授李树楠)”、“药学人文对话”等特色活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
强化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努力打造医本课堂。学院本着“以人文思想引领学子、用药学先驱感染学子、用课外专业活动培育学子”的观点,致力于探索“专业与思政融合的课堂”。在医学实验楼广场两侧摆放了李时珍、孙思邈等科学家雕塑,让学生通过学习先辈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达到文化氛围育人的效果。教师授课时自觉地将药学专业教育与思政融会贯通,激励学生将个人发展目标与中华民族复兴有机结合起来。
立足滇西北,建设一流实验基地。学院立足滇西北药用植物多样性,建设“滇西北特有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真伪标本馆”,综合实验室,购买一流的实验仪器设备,打造一流实验基地。
鼓励教师科研兴教,以研促教。申请云南省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项目1项,厅级教研项目2项及丽江市哲学社会学科项目1项,校级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20余篇,SCI 4篇,专著3部,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教师科研素养与教育教学水平。
延伸“第二课堂”,开展多元化教育。成立“本草社”,有计划组织学生到丽江市药材市场、丽江高山植物园进行见习,教师带领学生到玉龙雪山进行药用植物科学考察,并纳入学生综合考核内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形式:大一写感恩文章或到药店见习;大二学习药品说明书,写用药分析文章;大三参与药学人文论坛;大四实习。
药学专题讲座。学院将通过有计划地开设“人生的选择”、“滇西北药用植物科考纪实”、“青蒿素发现之路”、“考研十知道”、“现代药学服务模式简介”等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强化职业精神。
七、技术技能证书
西药剂师、健康管理师证、医药商品购销员、专业英文词汇能力国际认证(PVQC)、大学英语四级、六级、普通话证书等。
八、技能比赛
药学专业本科生实验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