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人民日报》”,查看报纸报道,链接为: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1-02/07/nw.D110000renmrb_20210207_1-08.htm)
中华美学赋彩体育名片
——谈大型体育赛事形象景观设计
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进入倒计时一周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亦进入关键期。活力中国,再次吸引世界目光。冬奥形象景观设计,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2月4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正式问世。
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初步探索形象景观设计,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形象景观设计系统,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形象景观设计理念和体系不断成熟,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直观窗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国体育设计的亮点所在。如何以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展现国家形象、诠释体育精神,成为当代设计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荟赛事特色展中国韵味
设计区别于纯艺术创作,需要直接服务社会大众。特别是体育设计,需要依据不同赛事的性质、任务和特色,展开创意设计。
南京2014年青奥会会徽“青春南京”
一些体育设计,以“立象取意”的方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择取适合的文化意象,突出赛事特色,展现国家形象及城市性格。比如,南京2014年青奥会会徽选用活泼明快的色彩,将南京明城墙城门和江南民居轮廓,艺术地组合在一起,勾勒出“NANJING”字样,既彰显举办城市的文化气质,也洋溢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青春气息。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是广泛普及田径运动的重要契机。在设计吉祥物时,团队选择大众喜爱的、具有北京文化特质的沙燕风筝作为主要视觉元素之一。吉祥物“燕儿”充满生机,线条流畅,代表了田径运动员矫捷灵敏的身姿,体现出此次赛事的鲜明特征。
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吉祥物“燕儿”
当下,国内不少体育设计以汉字为主要元素展开。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其丰富的形态变化推动了艺术发展,美学内涵深厚。如何将汉字巧妙转化为兼具美感、表现力和传播力的视觉符号?如何避免同质化设计?这需要设计师在深入理解设计项目定位的同时,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对相关元素进行整理、归纳和提炼。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运动人形与汉字“京”相结合,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和韵味融入“Beijing2008”字体设计,巧妙借用传统印章形式,表达北京将“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在设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时,设计团队同样以汉字为基础,着力呈现厚重的东方底蕴。同时,为向世界展现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设计团队创新设计手法,赋予视觉形象以国际化的现代风格。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标识“墨舞冬奥”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飞跃”
当设计师选择同一个汉字时,立意和表现更需有的放矢。比如,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标识与会徽的设计灵感都源于“冬”字,但设计理念并不相同:申办时,更加强调实力、文化和承诺;举办时,更侧重“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表达对冬奥会以及每一位运动员的重视。因此,申办标识更写实,而会徽则更抽象、更有运动感和力度。两个标识,既一脉相承,又富有不同寓意,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由此可见,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设计,并不是一味拷贝、堆积传统文化意象,而是对传统文化合情合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融运动形神寻文化根脉
古人有自己的设计观——“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古老的智慧随着时间流淌,汇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传承至今。今天的体育设计,不仅要展现运动的形与神,更需追寻文化的根脉。
在构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形象景观设计系统时,设计团队的首要工作便是寻找能够支撑这一系统的文化根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成为设计团队的灵感源泉。它像一根线,贯穿设计工作始终,体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核心图形的三个色调
作为奥运会和残奥会形象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核心图形”是连接会徽、吉祥物、体育图标、口号等形象元素的关键纽带,主要应用于场馆内外景观、城市景观等领域。为做好这一重要元素的设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设计团队将京张赛区山形及长城形态,与象征传统文化的青绿山水长卷、充满动感与力量的线条、书法的韵味,以及运动员的激情、赛场的滑道和前沿科技相融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中国风韵的冬季美景。与此同时,团队就如何使其“动”起来这一问题提出过许多构想,“道法自然”——遵循地球的运转规律,成为共识。依据自然法则运动的动态图像,呈现出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立体空间。当观众走进比赛场馆时,他们不只是在观看景观,更是在“参与”景观的形成。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大自然留下的丰厚遗产,比如传统矿物颜料。从古至今,传统矿物颜料广泛应用于壁画、彩塑等中国传统艺术中,成就无数佳作。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以传统矿物颜料色彩为基础,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三个赛区城市冬季色彩、春节文化色彩的调研,最终确立而成,形成人文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多彩视觉呈现。
无论是会徽设计、吉祥物设计,还是色彩系统设计,其本质都是运用现代设计符号表达传统文化背后的关键支撑点。设计师要想做出有中国韵味的体育设计,必须沉潜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对书法、绘画、雕塑、器物、家具等都有所了解、吸收,把握思想精髓,然后才能化一为万,在转化创新时得心应手,成就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体育设计。
向未来求变促协同创新
伴随时代发展,人们观看事物的方式不断改变,设计也必须随之而变。
“面向未来”应成为大型体育赛事形象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可以预见,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5G、4K/8K超高清等技术,将在未来几年迎来快速发展期。因此,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形象景观设计团队在设计会徽时,着重考虑了图形的技术延展性和立体可能性,经过无数次修改和推敲,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结合渐变色彩,使会徽更具“未来感”,为新技术应用留出空间。
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左)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右)
设计不仅要融入新技术、瞄准新空间,也要面向新受众。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的主要受众群,是“00后”甚至“10后”,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吉祥物的创新思维和表达有着更高要求。因此,在设计吉祥物“冰墩墩”时,设计团队以熊猫为原型,用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赋予整体形象以“创造非凡、探索未来”的寓意,展现出浓浓的科技感。北京冬奥组委还联合专业设计团队,推出吉祥物微信表情包,让吉祥物“动”起来,走进大众生活。在设计体育图标时,考虑到移动终端传播效果与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团队同样选择将源于篆刻、古文字的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动画,既展示出现代冰雪运动的蓬勃生命力,也让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认识。动态体育图标设计,可以说是传统艺术、现代设计与科学技术跨界融合的生动体现。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中英双语版(朱文)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动态体育图标
设计师,本来就不只是单一领域的专家,还是肩负多重责任的组织者。今后的设计师更需充分了解不同领域,把各领域人才集结在一起,协同完成设计工作。比如,在动态图形设计中,团队便集合了物理专家、数学专家、计算机程序员、动画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等,一起展开协作。
未来,持续推进跨媒介、跨学科、跨领域多元合作,激发体育设计灵感,促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体育精神的新创造,将不断为世界体育运动贡献独特的中国文化符号,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自信、热情友善的良好形象。
(本文原刊于《人民日报》2021年2月7日第8版。文中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文艺”微信公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林存真,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本报记者马苏薇采访整理)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