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2018年的春节,中国文艺评论网特别策划“诗意的春天”专题约稿。自2月2日发出征稿至3月12日截稿,陆续收到来自文艺评论家和诸多网友的约200份作品,包括影评、剧评、书评、乐评及诗歌、散文、摄影作品等。经过仔细筛选、审校,我们将陆续推出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初入女儿国的唐僧师徒
张靓颖;李荣浩 - 女儿国
众生何渡之《西游记女儿国》
《西游记女儿国》别开生面,虽是贺岁片,却非单纯的喜剧,甚至有些悲情,引人深思。主题曲《女儿国》与影片的爱情主线无比贴合;“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这些不仅保留了《女儿情》的精髓,还让唐僧这个圣僧角色添加了情僧性格。
相比原著“一个要洞房花烛交鸳侣,一人要西宇灵山见世尊”的单相思,片中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情感纠葛甚是强烈。影片甚至还安排了国师与忘川河神的感情副线。若说“梅妻鹤子”尚是人与有灵生命的精神交互,那爱上了一条河,便是一种真正超脱了世俗的爱情,是灵魂的完美统一。而在后面的铺陈中,河具现化为河神,虽更易懂,却缺少了令人心向往之的神韵。故事的结局,不禁让人感叹“有情皆孽,众生皆苦”。
女儿国国王(赵丽颖饰)与唐僧(冯绍峰饰)
“婴儿妄结成胎像”这个经典桥段,本来可以抖很多包袱,但该片却出人意料地让人陷入一种悲伤。那破儿洞里的烛光微微,却夺走了所有的光明。如意真仙说:“可是这些落了胎的孩子,不也是众生吗?每当有人落成一次胎,我都会在这里点燃一支蜡烛,照亮那些落胎孩子的前路。”
这一丑角形象得到彻底反转。只有被真情感动掉落的泪才是真正的落胎泉,既是一种反讽,同时又说出了人间众生的无奈。不知唐僧去西天求取的《法》《论》《经》三藏,是否真的可以“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观音菩萨(刘涛饰)
影片中唐僧的佛性在他拒绝落胎时才真正显露。而当悟空为了护道,为了众生强行帮助唐僧落胎时,眼前的却突然闪过女儿国国师的影像。悟空国师何其类似:悟空为唐僧护道,为了众生,断其亲情;国师为女王护道,为了天命,断其心髓的情爱。当悟空说出“这个恶人,我来做;刀山火海,天打雷劈,三个字,来来来”,他往往被大多数人视为有担当的英雄形象。但可能大多数人却对国师这一角色充满厌恶,最多因其爱情悲剧而略施同情。其实,国师又何尝不是抛弃了所有,只为了女王和国民奉献自己。
女儿国国师(梁咏琪饰)
影片的后部,抽象出佛家“苦海”的意象,以唐僧女王两人逃离女儿国之行,象征着众生的人生。亦借用“人人都是一座孤岛”唐僧西去的行为合理化。苦海难度,唐僧也是在渡他自己的苦海,就算其取得经,恐怕也只是他自己靠岸。众生苦海罹难,但惟有靠自己,才能“活着走过去”。
影片最后提出的度一人抑或度众生的问题,却没有想像中深刻,无论是经典的“火车司机的困境”,还是刘慈欣《三体》中的讨论,都比“爱一人与爱众生”的谈论要更有哲学深度。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西游记女儿国》在中国内地上映。它的整体创作并不完美,无论是故事性,还是逻辑性都有缺陷,但它是整个春节档里最吸引我的影片。至少,在走出电影院之后,我还是会不断地回想影片提出的问题,而答案,其实就是唐僧说的那句“门一直就在那里,走不出的是我们”。
作者:董道泽 | 四川大学 | 95后大学生
附:《西游记女儿国》的另一种微评
《西游记》有神也有魔;有探险之旅,也有反抗精神;有宗教冲突,也有礼教约束,因此成为我国最大的神话IP,没有之一。
1995年刘镇伟以《西游记》人物为原型,将其大胆解构,推出《大话西游》。近些年几乎每年都有改编自《西游记》的电影出现。周星驰的《西游》系列,目前已经推出的《西游•降魔篇》和《西游•伏妖篇》产生近30亿票房。田晓鹏执导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不仅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还将观众对国产动画片的认知提升到新的高度。
郑保瑞的《西游记》系列改编数量多、票房好,但特效强、剧情弱成为最大软肋。他的后续创作已经提上日程,未来还会有“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经典桥段被他改编成电影。在此,希望郑保瑞和他的团队能够好好打磨剧本,呈献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西游”。否则,在现今西游题材已经泛滥的情况下,如果光靠特效和明星做卖点,岂不祸害西游?@吕冠兰,俱乐部经理
中国文艺评论网
编辑:艾超南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