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品新春•一等奖|丹青传统中的鸡形象漫谈
编者按:“文艺微品迎新春”征文活动近期揭晓了获奖名单,获奖篇目21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7篇,优秀奖9篇。
2017年是农历鸡年。鸡是12生肖中唯一禽类。鸡与吉的发音相近,故被认为是天降祥物,有很强的文化属性。
与鸡有关的诗文可谓源远流长,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句。中国传统诗文中“鸡”的意象比比皆是:“鸡声茅店月”中的早行、“窗晓听鸣鸡”的闲适、“故人具鸡黍”的友情、“千里无鸡鸣”的凄凉、“斗鸡过渭北”的慷慨、“鸡犬莫登仙”的愤懑……而鸡在美术诸多门类中更是常见的创作对象,比如陶瓷中就有鸡俑、鸡头壶、鸡缸杯。篇幅所限,这里仅涉及丹青中的鸡形象。
图1:赵佶 芙蓉锦鸡图(中国画),绢本设色,81.5×53.6cm,北京故宫藏
就我看来,最著名者当属《芙蓉锦鸡图》。该画以S形构图绘芙蓉和菊花,一红腹锦鸡立芙蓉枝头扭首回眸花束旁的双蝶。技法系双勾填廓,风格则是“黄家富贵”,线条工细,色调秀雅,工而不匠。该画有瘦金书落款、题画诗及“天下一人”画押。题画诗曰:
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
雉鸡属鸡形目雉科,体长约90厘米,雄鸟羽色华丽,叫声单调而低沉,脚强善走有短翅长尾,但不能高飞和久飞,平时栖息于有草丛树木间,严冬才到田野间觅食。按儒家瑞应之说,“雉”同“治”,象征圣王出世。而“五德”为何?汉初韩婴《韩诗外传》谓鸡有五德:“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而这几种品德,正是儒家推崇的君子之德,似是徽宗以之自况并及人。花鸟画自晚唐独立成科以后,画之意义不在外表上肖形象物,更看重内在借物喻志的“比德”,创作主观感情与客观景象交融渗透,一如苏东坡的常形、常理之辨及“画意不画形”理论,因而文化上具有明显的东方特点。
图3:佚名 子母鸡图(中国画),纸本设色,41.9×33cm,宋代,台北故宫藏
类似的工笔作品较多,如《子母鸡图》画母鸡领五只幼雏漫步啄食,稚嫩小鸡的左顾右盼与慈爱母鸡的关切目光相对,画面写实而漂亮,可谓集真善美之大成。而类似的明宣宗《子母鸡图轴》,似是致敬之作。另外,元人王渊《花竹锦鸡图》,明人吕纪《榴葵绶鸡图轴》等画风也大致如此,多表现奇花异草,画面精丽严谨,风格富贵典雅。
图2:王渊 花竹锦鸡图(中国画),绢本设色,175.7×110.1cm,元代,北京故宫藏
明代中期沈周画《鸡》,背景空无一物,仅用不同浓淡墨色便画出一只羽翼蓬张,身躯圆润的母鸡,已然失去教化隐喻而仅仅是生活写照。清代以降,世俗化了的花鸟也如民间美术讲究“言必有意,意必吉祥”,画鸡有着太多的讨口彩意味,如鸡加鸡冠花寓意“官上加官”;鸡与荔枝组合称“大吉大利”;鸡与牡丹、蝴蝶、柿子画在一起为“富贵大吉”……当然,也有以鸡讽喻时政的,如徐悲鸿《风雨鸡鸣》,借之表现日本全面侵华在即风雨飘摇的黑暗时代君子的勇敢斗争。众所周知,齐白石曾画螃蟹讽刺侵略者,他也曾画《七鸡图》,东方及东北六只壮硕小鸡呈半包围状态,正冲着西边一只孤零零的柔弱小鸡,暗示民族的危机。
图4:(意)郎世宁 锦春图(中国画),绢本设色,68.6×121.6cm,台北故宫藏
供奉清廷的洋画家郎世宁值得一提,其画极其形似,体感强烈而且设色准确,不过非中国画正途。如《锦春图》,似是自然博物馆中的标本画。晚清以来的画家笔下的鸡多生活化,如居巢《菊下鸡雏》、张书旂《丝瓜群雏》,齐白石《他日相呼》,而倪田的《岁朝清供》居然把鸡画在菜篮子中。近现代的画鸡高手很多,而且各有千秋,如王雪涛的小写意、陈大羽的大写意,再如“城隍庙加毕加索”张仃。今人画鸡得其神韵者似乎不多,多粗野或匠气,但擅以俗气的谐音为题。偶尔看到一些江湖画家画鸡,不是太胖就是变形,图像之滑稽让人忍俊不禁。
图5:张仃 辛酉年(邮票设计),1981年
*作者:范美俊,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教授
*责编:艾超南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