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艺品新春>正文

文艺微品迎新春•最高人气丨“行花街”过地道广味年

2017-03-1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 收藏

  岭南的民俗生动活泼、不落俗套、与时俱进。最地道最具广味的过年习俗当属“行花街”。

  岭南岁晚,放眼均是五彩缤纷的花花草草。羊城又名花城,一年四季如春。这座城市从来不爱伤感,也从来没有伤春悲秋的闲情,落花从来无法吸引路人停顿注目。紫荆花、玉兰花、姜花、鸡蛋花等,低头抬头比比皆是。两千多年前,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火红的木棉花不经意地在这片沃土停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扎根在越秀山镇海楼城墙边、黄埔古港一隅、南海神庙一侧、沙面一角等。古时的荔枝湾涌边,受益于“一口通商”的海上贸易政策,这里的富商密集。大户人家充分地享受着大自然地馈赠:用素雅的素馨花制作成头饰、灯笼,装饰花艇,还能制作成素馨鲜花饼、茶点。

  天时地利人和,岁晚偷闲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赏花买花,逐渐成行成市。19世纪中期,今儿北京路、西湖路一带形成了岭南最早的“花街”。最初人们“行”花街最喜欢选在除夕。一家人吃完“九大簋”(粤语,意为丰盛的年夜饭),三五成群地到花街上溜达,讨个好意头。金橘、金桔、桃花、水仙花、吊钟……每个品种都有一大堆讲究。如金橘,寓意发财大吉、金银满屋、吉祥如意;桃花,寓意大展宏图、来年走个桃花运;吊钟,寓意财源广进,来年“钓”(与吊音同)个金龟婿;水仙花,则寓意花开富贵。“花”音同“发”,刚享用了年夜饭中的发菜、冬菇、虾米、蚝豉、鱿鱼,接着到户外继续“一路发”,赏心悦目之余,遇上熟人街坊,互相问候,浓浓的人情味形成了最醇厚的广府民俗年味。

  近年来,“花城看花”“请到广府过大年”的金字招牌,成为羊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州11个区以中心街为主的花街,大大方便了市民就近就地“行花街”。不再是两百多年前,北京路西湖路花市一枝独秀。如今,荔枝湾涌边,还多了“水上花市”,云山珠水环绕,花艇上赏花买花,冬日里增添几分生机和乐趣。

  对于孩童而言,旧时上街“卖懒”习俗,如今早已与时俱进。除夕之夜,四面八方聚集到花市的孩童,唱着“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口中唱叨着童谣,手里提着灯笼的孩童心里暗下决心,懒惰已经“卖”掉了,新的一年,早起上学勤奋读书。神清气爽的孩童回到家中,父母会递上利是(压岁钱),祝福孩子来年快点长大、勤劳勇敢。

  广府年俗中的花街通过“行”的独特方式,融汇古今,延续2000多年广府人的文脉民俗,流动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广府年味。参与的不仅仅是本地人,更多的是“新广州人”和专程来穗过年的外省人、外国人。而包容、务实、勤劳、精明的老广,过年也不停歇,生意照做,花市上人财两旺,其乐融融。广州有句老话,“无行花街唔算过年”,的确“行花街”这一文化风尚中展现出的旺盛生命力、包容性、开放性,的确值得细细品味。

  (文/刘妍,系新闻记者)

 

       延伸阅读:

       “乐舞剧戏” ,一个都不能少

       春节文化走出去 文化符号不可缺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