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深海》:以深潜的姿态去探寻(张之薇)

2021-08-25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之薇 收藏

  由广东省话剧团出品,周振天、陈萱编剧,黄定山导演的话剧《深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之际亮相北京,当舞台上大屏呈现出的蔚蓝深海将观众深深包裹,仿佛让所有人置身于如梦如幻的海洋时,我却被故事主人公——那位独属于中国自己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半生舍弃的隐忍精神所震撼。属于核潜艇制造的那片深海,本来是距普通人千里之外的秘密海洋,但话剧《深海》却通过那个圆拱形核潜艇舱体为横坐标,以黄旭华的心路历程为纵坐标,一步步深潜,为观众细描出一位共和国无名英雄的动人样貌。

(摄影:新华社记者 熊琦,下同)

  “深海”作为一种意象

  很显然,作为军旅艺术家,导演黄定山是有英雄情结的,然而,如黄旭华这样的核潜艇制造者,却并没有往常印象中英雄的豪言壮语,而唯有埋头苦干的日常,以及隐姓埋名、抛家舍亲的默默苦干,怎么在舞台上表现这个人、这个题材?导演黄定山首先找到了“深海”这个意象。

  作为一名船舶制造者,一名核潜艇设计师,海洋对于黄旭华的意义是复杂而多面的,它是黄旭华心灵的栖息地,那里承载着他的梦想。但是,那里也是黄旭华需要攻克的战场,寄托着他的信念和使命。舞台上,导演黄定山运用多媒体手段尽情渲染海洋的神秘莫测。开场时,是借助舞台的宽幅大幕呈现出一个极其静谧的海洋,一艘巨大的核潜艇稳稳地潜入海中,正当向观众驶来时却突然火花飞溅、四分五裂,此时的海洋是一个吞噬生命又深不可测的所在。而更多的时候,海洋则宽广而平静,正如1988年黄旭华决定随核潜艇深潜实验下海之时,一排排高歌的水兵身后是浩瀚而蔚蓝的海平面。“深海”就是主创对主人公黄旭华胸怀和人格的隐喻,当海的复杂和深邃与人的心灵动荡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深海”的自然属性就被赋予了一种更深的精神内涵。

  深潜的姿态

  对于任何一部行业题材的戏剧创作者来说,难点就是怎么嫁接行业的特殊性与普通大众审美性的关系。笔者认为,其秘诀就是立足于当下时代,最终落脚点还是写人、写人类话题。而对于《深海》这部国家层面叙事的核潜艇制造题材作品,寻求国家主流价值观与艺术性的平衡,其实就在于真正深入黄旭华的内心深处,以平凡的个体来昭示那个年代英雄群像的伟大。

  深潜,即是去探寻与时代的沧桑和国家的命运深深绞缠在一起的个体灵魂,从旧时代进入新中国,毕业于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的黄旭华,无疑是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相浮沉的典型代表。在《深海》中,当年轻的黄绍强(旭华)擦干眼泪,挥别母亲,汇入敌机轰炸下中国逃难的人群时,希望国家强大的誓言就在他的心中埋下,而同时属于他一生的痛点也被种下——随着他爬上火车的那一刻起,母亲与家园将成为他一生难以抵达的远方,而唯有母亲留给他的一把银梳子成为他内心的寄托。步入新中国,作为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骨干的黄旭华可谓生逢其时,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可是,当妻子李世英沉浸在新婚喜悦之中,他们小家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此时国与家的纠缠交织,黄旭华和妻子李世英终于决定舍弃上海的优越环境,为了国家的核潜艇战略奔向远方,奔向更为偏僻的荒岛,而此种撕裂感正是表现人最佳的艺术空间。当逆境来袭,面对苏联专家的撤离、国家的需要,在那个默默无闻的战场中,黄旭华不仅需要面对事业的阻力带给他的压力,还要承受非常年代对他的不公平待遇,同时作为人,爱与舍弃的灼烧更让他承受着非人的煎熬。这一切都随着岁月化入黄旭华那如深海一般的胸怀之中,当新的时代来临,梦想可以与时代同行,投入蔚蓝深海之中的他与苍老母亲膝前的他最终化为了一体。一位科学家多面情感的表达也一步步展现了出来。

  现实与闪回的交错

  而如何将中国的核潜艇梦与核潜艇人平凡中的不平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呢?《深海》以老年黄旭华步入那艘即将退役的核潜艇为开端,细致地刻画出一个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与自己制造出的核潜艇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此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大闪回套小闪回是全剧的结构方式。

  老年黄旭华的记忆闪回到1988年那个值得被铭记的时刻——作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亲自参与核潜艇深潜这一惊心动魄的事件,全剧通过深潜300米的紧张悬念与黄旭华充满磨砺的一生的对接,从而,让深潜所能到达的极限深度与核潜艇人人格的厚度结合。所以,当深海中舱体每下降10米的海底压力也与主人公在事业与情感面前的抉择所产生的压力紧紧联系在一起。

  该剧的双线结构是在老年黄旭华的闪回中展开叙述的,这使得《深海》在1988年的现实时空和黄旭华的记忆时空中自由切换,每下降10米的刻度标记着主人公在中国核潜艇制造业上艰难的成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记忆向深潜的黄旭华心中涌来,与母亲挥别后半个世纪无法相见,在父亲临终前无法最后尽孝,妻子为了他的事业放弃自己所有,以及特殊年代下因为自己被打成反动权威而对妻女的不公,直至深潜实验前,他对家人的隐瞒。一个圆形的闪回,将“这一个”核潜艇科学家一生所奉献的挚爱事业与一生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勾连起的是普通人通向共和国建设事业的牺牲精神和伟大卓越。

  《深海》是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戏剧作品,广东省话剧团为观众树立起新中国一代卓越的科学家形象,而他们的卓越是值得我们后辈铭记的。

  (文中图片来源于“广东省话剧团”微信公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张之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话剧《逆行》:生命的礼赞(张之薇)

  柯军:昆曲不分传统和当代(张之薇)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