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话剧《情系贺兰》:塑造感人肺腑的扶贫干部艺术形象

2021-06-18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宋宝珍 刘平 乔宗玉 张忠义 收藏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舞台艺术委员会积极关注和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组织文艺评论家观摩在京演出作品并撰文评论,现推出一批优秀评论文章,以期展现舞台魅力,分享精彩瞬间,交流心灵感悟。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作品,由中国煤矿文工团与宁夏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联合出品的脱贫攻坚主题话剧《情系贺兰》,日前在北京进行了第二轮演出。

  该剧取材于从西海固到闽宁镇搬迁,及福建援建宁夏过程中发生的真实事迹,通过讲述忘我付出的扶贫干部与勇于开拓的西海固人民携手将“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宁夏银川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

  为反映这一真实历史事件,中国煤矿文工团的主创团队深入西海固固原六盘山、固原黑窑洞、吴忠红寺堡、永宁县、西吉县、闽宁镇和贺兰山深处等地体验生活,为创作一部优秀的脱贫攻坚题材艺术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该剧于2020年11月首演,得到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专家委员会的肯定与指导。此次复排演出即结合了首演经验并听取了相关意见,对该剧的剧情设置、舞美设计、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了再次修改与提升。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

  展现精准扶贫的美丽画卷

  《情系贺兰》剧组经过深入生活,贴近百姓,对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创作素材不断地进行提炼、加工,将一台有品质、有真情、接地气、传得开的优秀剧目呈现给广大观众。

  此剧主题鲜明、意象生动。闽宁镇的脱贫攻坚起步早、成效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建任省委书记时,促成福建与宁夏对口支援这一示范点的建立。《情系贺兰》的写作姿态和演出面貌都是朴实自然的,它以现实主义的戏剧创作方法,表现时代环境下的真实事件、人物性格和心理特点,塑造了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闽兰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保持大无畏奋斗精神,始终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此剧以情动人,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既表现了农村脱贫的艰难性,也表现了农民追求美好新生活的内驱力;既表现引领农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艰苦性,也表现农民热爱土地和家园、朴实善良、知恩图报的天性。闽兰作为女性,情感丰富,她是驻村干部,也是妻子、母亲,她把身为农业专家的丈夫留在贺兰山下,成为脱贫攻坚的技术指导,却不能把小女儿带在身边,对女儿的负疚和思念成为她心中抹不去的隐痛。她跟村里的奶奶倾情诉说,她以柔情留住丈夫在村里工作,她心里放不下家乡的那片海,更舍不下眼前的这片山。弥留之际她明白已经无法陪伴女儿成长,她嘱咐丈夫一定要给女儿买她喜欢的书包,当得知葡萄酒生产线已经运转,她的笑容坦然而灿烂,她依偎在奶奶怀里溘然长逝,灵魂永远植根于这片厚土苍山。

  此剧在舞台呈现上注重西北地区的文化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感,以戏剧的仪式感和富有西部况味的音乐,烘托戏剧场面的壮阔和情绪的波澜。徐涛娴熟地运用导演手法,认真开掘有戏剧性的细节和场面,舞台调度有气势、有韵律、有表现力,他还善于调度群体性场面,形成有生活质感的形象画面,比如序幕中的求雨场景,交代了这个地区干旱少雨、经久贫困的主因,结尾时众乡亲悼念闽兰的场面,则显现出他们的真挚情感和奋进姿态。

  此剧表现了农村生活的面貌,舞台设计简洁而不简单,突出了人物表演的魅力。苗圃扮演的闽兰,贾雨岚扮演的奶奶,聂远、张晞临扮演的丈夫,还有春生、秋来、水花、水草、二蛋等人的扮演者,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之这是一台有情怀、有特点的戏剧,也是文艺工作者向新时代交出的优秀试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

  让理想在脱贫路上飞升

  在众多描写脱贫题材的作品中,《情系贺兰》是一部有思想深度、有艺术品质的话剧作品。

  “扶贫先扶志”,这是剧中郭闽兰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情系贺兰》所体现的思想深度。西海固的现状和村民的思维方式让郭闽兰深深感到,要让他们脱贫,绝不只是带来救济款、找到一个好项目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改变“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建设新农村的观念。为此,她一边做春生的工作,动员他带领村民一起干;一边自己带头劳动,给村民鼓劲儿。正是她的这种一往无前、不干出一番事业决不罢休的行动和坚定信念,感动了那些懒散惯了的村民。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戈壁荒滩种出了葡萄,“把干沙滩变成金沙滩”,让村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让他们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迈开了成长的步伐。

  该剧的艺术品质体现在舞台演出的二度创作。导演的艺术创造提升了剧本、深化了主题、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赋予该剧演出一种诗意的美。开幕时的祭天仪式和结尾的“开酒”仪式庄严、肃穆。舞美对原生态环境的营造与人物的性格与心理相统一,既真实又震撼人们的心灵,且具有一种艺术的美感。演员的激情表演,演出了人物的独特个性与真实的情感,为全剧增添光彩。

  苗圃的表演演出了郭闽兰性格中的韧性,演出了她对西海固村民的一片真情,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表现出她对普通民众的大爱,以及为人民的事业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的乐观向上精神。

  马驭崧的表演非常松弛,努力使自己的表演贴近人物的情感,在自然表达的状态下演出了人物的真实,从形象到情感都达到了极佳的状态。尤其是他在处理与秋来多年积怨的一场戏中,当他为了集体利益去给秋来道歉,乃至下跪求情时,观众分明看到了一个朴实、憨厚的西北汉子的敢于担当的胸怀,看到了一代青年在物质脱贫的过程中思想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个形象无疑是体现“扶贫先扶志”思想重要意义的一个典型人物。

  贾雨岚扮演的奶奶很真实、很形象,从语言到行动,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体现出一个艺术典型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应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尤其是奶奶的情感转变演得很符合人物的情感发展逻辑,从抗拒到相知,合情顺理,令人信服。她对郭闽兰前后态度的转变,自然真实,令人动情。

  演员们出神入化的表演,无疑给全剧增加了亮色,凸显了该剧的艺术魅力。西海固村民脱贫了,但我们更看到了年青一代在脱贫道路上人的成长和理想的飞升。特别是扶贫干部郭闽兰,她虽然走了,但她的精神是留给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青年评论家乔宗玉:

  一曲拓荒者的奋斗之歌

  “喊一声亲亲的贺兰山,一步一回头……”《情系贺兰》在高亢苍凉的秦腔中开始,村民们端着酒,在75岁老奶奶主持下,进行祈雨仪式。郭闽兰的来到,改变了这个村村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山上搬到山下,一路攻坚克难,其实,她与之较量的,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民族弱点——惰性、怯弱等。

  村里的男人们翻地翻得叫苦连天,怨声载道,狗娃嚷嚷着要闽兰分救济款。闽兰耐心地劝解大家……众人停工,唯有闽兰一个人埋头苦干。这一幕,非常现实,也非常感人。我们党的干部,应该如何扶贫?是简单分款,还是授人以渔?显然,闽兰具有长远的目光,她要让大家种上葡萄,酿出葡萄酒,用钱生钱……面对群众的不信任,闽兰没有动摇自己的意志,她以身作则,一个人埋头苦干,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葡萄种出来了,却患上霜霉病,急需农药,这时,全剧引出农民春生与农药厂老板秋来的过往恩怨。闽兰亲自上山,与老奶奶促膝谈心,促成春生主动去找秋来解开十年前的心结,大家握手言和,解决了农药的问题。随后,又是寒潮降温,此时的闽兰不再是独自战斗,她的身后是全县老百姓,大家齐心协力,抢收葡萄……闽兰由衷感到“有一种力量,在他们心里生长了”。这也就是丈夫口中的“志气”!我们看到,在党的带领下,中国农民不再是自私自利小农思想,而且懂得了集体的意义,懂得了团结奋斗,不再依赖救济金度日,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变化啊!

  《情系贺兰》集中了苗圃、张晞临、贾雨岚等中国煤矿文工团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与第一轮演出相比较,苗圃的表演更为自然、松弛,她赋予角色质朴、热情的气质,在舞台上,她的一举一动非常生活化,符合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基层扶贫干部形象,同时加强了细节上的处理。像闽兰得到丈夫理解后,要他陪自己去葡萄地散步,向他招手,丈夫本想回家,又拧不过她,两个人一来一回,招手、摆手间,流露出饶有趣味的夫妻情感,生动极了。最后一幕,闽兰在病床上思念故里,说道:“我要坐船回家了……”苗圃那平静而缓缓的语气,让观众感动不已。张晞临作为中生代演员,成熟、稳重,台词功力了得,他扮演的迟子怡,在闽兰病逝时,念道:“郭闽兰,女,三十三岁……我的妻子, 我女儿的妈妈,她坐着她的船,回家了。”那凝重的语气,展现出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情深义重,极为感人。贾雨岚在剧中贡献了教科书般的表演,不论是形体上,还是台词功力,均做到收放自如,举重若轻,活脱脱一个大西北贫困山区德高望重、慈祥厚道、眷恋故土的老太太形象,令观众敬服!

  清华大学教育学博士张忠义:

  “闽兰,回家啦” 喊出百姓对党员干部的信赖

  《情系贺兰》的开篇是一场在大山中的求雨仪式,沉重的气氛中充斥着封建迷信的气息和对现实满满的无奈悲凉之感。年轻人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想法,想要冲破这规矩的大网,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碍于对固执的奶奶的尊重,不想正面与老人家的意愿抗衡,迟迟没有人开口。随着扶贫干部郭闽兰的到来,以赵春生为代表的一群有干劲的年轻人鼓起了勇气,向奶奶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语气中充满了坚定。而奶奶的顽固想法又岂能因为几句话为之动摇?不觉中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激化,郭闽兰也成了矛盾的导火索。可是奶奶一口难敌众口,在百般争执下,只得无奈妥协,此刻她的心中对郭闽兰或许是充满着怨恨的,而郭闽兰的肩上也被暗暗增添了很大的责任——扶贫任务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否则将会愧对所有人。“我是党的干部,我说到做到。”正因为如此,郭闽兰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诠释在扶贫攻坚战上,她牢记初心和使命,奉献了她的生命。

  但是,在荒滩上种植出大片的葡萄岂是容易的事情,在多年来种植粮食几乎颗粒无收的年轻人们眼里,更是几乎荒谬。很快,他们便失去了耐心,只想得到眼前的一点点利益——郭闽兰带来的种植葡萄的经费。他们不想用现在的持续坚持努力,求得未来及后辈们的幸福。同时,丈夫的犹豫和对于女儿的愧疚更加重了郭闽兰的负担,让她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困境。可她仍然坚持本心,用自己重病的身体和顽强的意志感动了所有人,包括奶奶。最终在众人的一齐努力下,终于让“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在西海固这片贫瘠的土壤中种出了葡萄、种出了希望。

  然而,积劳成疾的郭闽兰带着对家人和对西海固的村民的眷恋离世,观众皆为之哀叹惋惜,话剧的艺术性在此得到充分展现,催人泪下,引人深思。

  《情系贺兰》不仅表现了党和国家对于贫困地区的关心与关怀,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苗圃、贾雨岚等演员的精湛表演,精准把握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演员间的大段对话台词设计,巧妙将生活中的矛盾和细节放大,奶奶的声声“闽兰,回家啦”喊出了所有人真切的不舍和爱,喊出了百姓心中对党员干部的信赖,更喊哭了所有现场观众;场景道具更是完美展现了从满目荒凉的黄土高坡到绿野遍地的巨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郭闽兰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本版稿件由刘淼统筹整理;杨天昊、铁燕宁摄影)

 

  延伸阅读:

  话剧《雨花台》:血雨飞花铸魂台(宋宝珍)

  建党百年话剧发展历程及艺术成就:历经风雨向高峰进发

  话剧《人生天地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阿Q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