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中国文化报》”,查看报纸报道,链接为:http://epaper.ccdy.cn/zh-CN/?date=2021-01-25&page=3&detailId=%E5%BC%BA%E5%8C%96%E8%9E%8D%E5%AA%92%E4%BD%93%E7%9A%84%E6%88%8F%E5%89%A7%E4%BC%A0%E6%92%AD%E6%95%88%E5%8A%9B)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言,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来袭,给人群密集型剧场艺术的发展带来严重困难。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3月,全国取消或延期演出近2万场,直接票房损失超过20亿元。戏剧艺术讲究的是真人演给真人看,可是为了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即使在疫情轻微的地方,主管部门对剧场上座率也划定了必要的上限。应当说,疫情的出现让戏剧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话剧《村里新来的年轻人》剧照
在困难面前,戏剧工作者以问题意识为先导,以辩证思维谋发展,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推动艺术精品创作、生产、传播,组织“云”上和“线”下文艺会演,如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2020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第九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舞台艺术获奖剧目线上展演、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戏剧展演、全国脱贫攻坚题材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大戏东望·2020全国话剧展演季、第七届武汉国际戏剧演出季等等。这些演出大多打破了传统剧场在固定空间形成的观演模式,让剧场艺术突破传统媒介的限制,搭乘融媒体时代快车,利用新媒体、移动客户端等,实现戏剧信息、戏剧教育、排练场景、幕后花絮、演出视频、观演互动、戏剧批评多渠道发送,跨区域传播,充分发挥了文艺作品培根铸魂、鼓舞斗志、振奋民心的现实作用。
利用融媒体进行的戏剧活动主要有:一是组织线上戏剧生产,如创意沟通、剧本研讨、云端排练、线上推送等,一些戏剧项目的论证与评定、戏剧人才培养计划也在线上完成。
二是组织保留剧目和新创剧目的线上观演,与受众形成积极的交流互动,并展开广泛的、不拘形式的戏剧批评。如武汉国际戏剧演出季,不仅有NT live的现场播放,也有移动客户端的线上欣赏;中国国家话剧院在喜剧《那拉提恋歌》剧场版上演之前,组织了主创、专家、学者、观众参与的线上剧目推介活动;由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剧院平台、扬子晚报等参与协办的“戏精学院·狂想戏剧节”云集剧院工作者、戏剧爱好者、导演、观众等,形成网络直播连线和平台戏剧联欢。
三是围绕戏剧演出、戏剧现象在线上形成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渗透性联动,以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如广州大剧院的歌剧《马可波罗》演出,观众付费12元即可在大麦网的APP上观看。观众的人数多,演出的点击率高,剧院收入相应提升。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将演出直播与网络电商带货直播结合,通过取得网络演出点击量、刺激商品销售,产生经济效益。
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海报
线上戏剧传播以演出为依托,向市场扩展,并对市场进行综合的、广泛的、多层面的渗透。既然一个自媒体网红都可以有不菲的经济收益,一座好剧院、一部经典剧、一台优艺术家,其内涵的文化价值、衍生产品,如果得到有效开发,会成为良好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融媒体的戏剧传播效力,让实体剧场发生的不可逆的真人观演,在互联网中具有了可复殖、可审视、可弹幕、可臧否的自由参与的多种可能性。如果说,以前以剧场为中心的戏剧传播,呈现的只是艺术生产的成果,那么在融媒体时代,以移动媒介为主流,可以实现全方位、多元化、多场景、立体化的戏剧传播效果,它的交互作用甚至可以对戏剧文化生态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
毋庸置疑,2020年是中国戏剧线上演出元年,戏剧院团线上演出和直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与渠道也在不断升级。线上戏剧传播,是疫情时期的适应性调整,还是未来演出的新途径,还有待人们进一步观察、思考和验证。应当指出,线上戏剧演出利弊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它弱化了戏剧演出的直感、质感,甚至是仪式性和严肃性,弱化了剧场演出特有的群体气息、情绪感应的审美效能。
融媒体时代的戏剧传播,其实是思想层面戏剧发展理念的转型、创新模式,是一种实践层面全面提升戏剧功能、手段、价值的运作模式。融媒体既是对既有媒介的整合与拓展,也是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的新方法。
要打造有特色的线上戏剧,我认为首先还得是“硬核”剧目的演出,正所谓内容为王,质量为上。质量的意义指向包括思想主题、文本优势、演出形式、品质保障、品牌效益、IP影响力等等。其二是强化戏剧的本体优势和特色,线上演出要形成鲜明的创作理念,并且结合剧目本身的特点来打造演出风格和互动交流的模式。其三是摸准线上人群的观剧心理,做好前期宣传,准确对接特定人群和目标受众,提高受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其四是发挥互联网强大的传输功能,做好线上线下的导引、交流、互动,不能让戏剧的正面意义陷落在众声喧哗之中,而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竞争。其五是确保线上播出时的技术条件,维护传播渠道的有效支撑。
融媒体与戏剧的结合,是一种新型戏剧传播方式,我们应当不断探索,大胆尝试,以求取得良好效果。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宋宝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