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网页如上“来源:《文艺报》”,查看报纸报道,链接为:http://wyb.chinawriter.com.cn/content/202012/04/content57639.html)
为平民画像 为时代立传
——淮剧《谷家大事》观后
看了盐城市建湖县淮剧团创排的一部抗疫题材的现代戏《谷家大事》(编剧:陈明、袁晓亚,导演:李杰)后,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观剧感受,“家国情怀,举重若轻”。抗疫题材属于重大题材,这样的戏写好不容易,题材偏沉重,戏编出来可能也会沉闷,特别是在两个小时的观剧时间中,若是口号宣讲,很容易让人感到乏味枯燥,最终的结果无非是演出完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样的作品确实已出现过不少,但《谷家大事》却另辟蹊径,既写活了百姓故事,又巧妙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驾轻就熟,以小见大,举重若轻,将一位舍小家、为大家、保国家的农民企业家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戏曲舞台上。
目前,许多抗疫题材作品都选择正面强攻反映抗疫第一线,有的着力表现医护人员救治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生死搏斗的紧张场面,有的聚焦援鄂医护人员的家庭矛盾,还有的则讲述援助城市和被援助的武汉之间的互动等,以散点透视多方位展现抗疫情势,展现主要人物的成长和人物关系的变化。而淮剧《谷家大事》却独具匠心,故事取材于江苏建湖县“正清米业”于今年正月初五向武汉捐赠五万斤大米的真实事例,创作者的视野没有仅停留在抗疫的中心地带,而是扩大视野,以深情的目光凝视大众抗疫这一群体行为,为我们精心编织了一个曲折而动人的精彩故事。
《谷家大事》讲述了庚子年正月初,新冠疫情突发,江城紧急实行交通管制,在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一个小村,退役老党员谷年富与老伴却里外忙碌着,等候大儿子回来复婚,二儿子回来结婚。结婚复婚是谷家的头等大事,然而这个“大事”因疫情的到来却不能一帆风顺。打算复婚的长媳苏娟因为疫情突发,驰援江城;即将结婚的老二夫妇,为再添一部“豪车”爆发了公媳冲突;孙女美丽不告而别,瞒着爷爷奶奶毅然“逆行”;亲家顾山的神秘到来,又掀起一场“粮食合同风波”,剑拔弩张中谷家危机四伏……最终,谷年富毅然选择捐出企业的全部大米驰援江城,以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点燃了众人的情怀。突破一般新闻报道式叙述层面的《谷》剧,其完整的艺术构思将人欲、人心、人情进行了横向呈现,深入开掘了全民抗疫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一个县级剧团创排一台剧目,首先要考虑如何赢得戏迷观演的热情。《谷家大事》不能写成新闻纪录片,也不能过度“诗化”。诚如编剧陈明所言,“如果我们一方面描绘出‘糖精兑水’般的甜津津的虚幻乡土,一方面刻意避免面对真实乡村生活的冷峻与思考。这样必然会出现一种结果,就是把乡村题材写得不真实!”在《谷》剧中,他坚持“换一个角度去观察,换一种思维去体味, 换一种方法去表达。努力尝试打通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谷》剧以谷家两个儿子的终身大事为中心事件引领戏剧结构的进展。全剧共设计了六场戏,每场都有叙述重点,指向性也强。第一场,谷年富和老伴为老大老二的婚事忙得脚打后脑勺,哪成想喜事临门,却赶上疫情来袭,谷家大事难办。第二场浓浓渲染祖孙情谊,孙女谷美丽想追寻母亲的足迹去疫区做贡献,不想被爷爷撞见,祖孙二人一番推心置腹的恳谈,爷爷谷年富深明大义,鼓励孙女做正确的事情。第三场,亲家顾山不请自来,想收购谷家的粮食发一笔国难财。谷年富佯装醉酒了事,不想却意外暴露,谷家大事要砸。第四场随着疫情形势加剧,疫区的人民生活物资紧缺,谷年富下定决心要让粮食派上大用场。第五场谷年富在团圆饭桌上毅然决然放弃自家“大事”,拼着负债累累也要保证国家大事,他的一番良苦用心最终感化了所有人。第六场谷年富与老伴的大段唱更是让人动容,将一对老夫妻多年相濡以沫的浓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结构上,《谷》剧每场戏相对独立完整却不游离主线,在相互呼应中由小变大,以小见大,将草根叙事与家国书写巧妙融合进整场演出。
此外,《谷》剧对叙述小人物的个人生命体验尤为擅长,阐述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中个人和家庭的命运时,把个人抉择和国家书写水到渠成地结合起来,展现了小人物独特的个人经历和深刻的生命体验,将普通百姓掩藏在心灵深处温暖的家国情怀抒写得感人至深。如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苏北汉子谷年富屡遭挫折,却越挫越勇。同时,他也是感恩的人,一直记挂着班长的救命之恩和国家政策对他的好处。谷年富身上的这种浩然正气,正是驱动一个人去追求,驱动一个家族去发展,驱动一个民族走向复兴之路之力。面对疫区人民急需物资需要支援时,他身上迸发出的民族精神和个性风采,一下就照亮了全剧。
多年来,编剧陈明深耕“三农”题材,坚持为社会记录,为平民画像,为时代立传。导演李杰更是中青年导演中的出类拔萃者,他执导的作品坚守戏曲本体,走进生活的底层,善于表现平凡人物的不平凡。可以说,这两位对乡村生活洞察入微且具备提炼生活艺术本领的剧作家和导演联手打造的现代戏《谷家大事》,通体都散发着强烈的平民意识。他们坚持通过小人物传递民族精神火光,通过作品振奋了民族精神。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靳文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