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当代舞台上的医护形象:抒写崇高 致敬天使(武丹丹)

2020-03-20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武丹丹 收藏

当代舞台上的医护形象——

抒写崇高 致敬天使

  2020年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视线聚焦到医护人员的身上,“最美逆行者”的背影让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原来天使在人间,最极致的外部环境给了我们重新认识医护人员、理解医护人员的机会,他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把这些“最可爱的人”立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弘扬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歌剧《呦呦鹿鸣》

  “难度系数高”的医护形象塑造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戏剧舞台上,很长一段时期,除了曹禺的《明朗的天》、苏叔阳的《丹心谱》等少数作品之外,以医护人员为主角的作品凤毛麟角,像电影《人到中年》的陆文婷医生那样深入人心、引起共鸣的人物形象更是几乎没有。究其原因,创作难度大,难度系数高是其重要原因。

  首先,医务人员的工作专业性强,要把一个充满专业术语、体现专业精神的故事用两个小时在舞台上展示出来,是相当考验编剧手法和导演手段的。1952年,曹禺先生为了创作《明朗的天》,光在协和医院蹲点体验生活就有3个月之久,各种材料记了20多个笔记本,即便如此,这部作品依然被后来人称为“勉强适应时代但真诚的创作”,无法与其《雷雨》《日出》《北京人》相比肩。当然,这部作品有当时创作环境和要求的客观原因,但也同时说明这类题材的不易。

  其次,与现实太近,戏剧冲突与现实冲突几乎不同步。即使是有所点染,也都是浅层次的解决与回应,一方面,舞台艺术的体量有限,在两个小时的演出时长里,无法充分展开、深入表现,只能浅尝辄止;而且即使有篇幅呈现故事,也仅仅停留在故事表层,鲜有追问,鲜有深入挖掘,缺少讲述更深层原因的篇章。此外,对于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医患关系,如何把握这其中的分寸,难度极大,不少编剧便尽量回避。

话剧《麻醉师》剧照

  第三,医生本身的职业形象特别突出,工作场景更是变化甚微,大同小异,在有限的空间里,难以更多的展示。借用一个影视剧的概念“P+P”模式,即专业(professional)+人性(personal),要求我们的编剧对医生的职业行为、专业知识都要有非常专业的表达,对于基本都是文科生出身的编剧们来说无疑是个短板,因此,不得不将视角对准后一个P,试图在人性的范畴内,以主人公的家庭生活、情感遭遇、人际关系去凸显工作性质,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打通与观众的共同空间,以达到共情,但又总情不自禁的追求完美主义,结果人人医术精湛、个个奉献牺牲,反而没有那么多更别致更多元的展示。

  向着医护工作者的内心挺进

  纵是如此,作为现实题材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以医护工作者为主要形象的文艺作品还是有了大幅上升,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5年间的医疗题材电视剧的数量超过前20年的总和,而在戏剧舞台上,随着现实题材的升温,以医护人员为主人公的作品也有所增加,其中不乏佳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涉及的舞台艺术门类多样。像话剧《麻醉师》《庄仕华医生》《那拉提恋歌》《天上草原》、歌剧《呦呦鹿鸣》、评剧《藏地彩虹》、越剧《林巧稚》《我的娘姨我的娘》、瓯剧《好人兰小草》、花灯剧《云上红梅》、淮剧《小城》等,充分展示了各艺术门类的特点和风采。以地方戏为例,这类题材的出现拓宽了地方戏剧种的题材,特别是以淮剧、评剧、瓯剧这类更长于表现家长里短、邻里乡亲、传奇故事的剧种来反映现代的医护人员,均属鲜见。

越剧《我的娘姨我的娘》剧照

  第二,主创团队实力雄厚。《麻醉师》的作者唐栋、《庄仕华医生》的作者刘星、《呦呦鹿鸣》的作者王勇、《藏地彩虹》的作者张明媛、《小城》的作者徐新华、《那拉提恋歌》的作者王宝社、《好人兰小草》的作者张思聪、《我的娘姨我的娘》的作者余青峰等都是业界有名的编剧,而一众导演黄定山、傅勇凡、卢昂、廖向红等更是业界知名的“高手”,演员的阵容则是汇聚各个出品单位最骨干的力量,歌唱家吕薇,越剧名家王滨梅、华渭强,淮剧名家陈澄、陈明矿,评剧名家王平,瓯剧名家方汝将、蔡晓秋等也都是各个剧种领军人物。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类题材的创作难度。

  第三,就题材而言,真人真事比例极大,命题作文较多。主角几乎都是“先登奖台,再登舞台”,在医生的职业特点之前,首先是有奉献精神和社会担当的道德楷模,“仁术”“仁心”缺一不可。《藏地彩虹》根据“北京榜样”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内科顾虹医生、北京援藏医疗队以及其他行业援藏干部的先进事迹创作而成;《麻醉师》以已故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的事迹为原型;《好人兰小草》根据2017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王珏隐善“星雨心愿”的故事为蓝本改编;《我的娘姨我的娘》里面坚守海岛、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女主人公,就是浙江省玉环县海山乡卫生院院长吴棣梅;《庄仕华医生》以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为原型;《林巧稚》根据林巧稚的生平创作,展现她的大爱医路人生;《呦呦鹿鸣》则是向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屠呦呦的致敬之作。现代戏写这样的人物往往容易拔高,常常失去人性的真实性,从而造成虚假,而以医护人员为主人公的作品难度系数更大,稍不留神,就容易落入宣传好人好事的窠臼,因此十分考验主创的功力。这几部作品均是从真实出发,最终超越真实本身,实现由生活到艺术、再从艺术成功反馈生活的正向激励。

  第四,在题材的罅隙里寻找更广阔的主题。以上提到的作品,主创者几乎都在描述医生的神圣与崇高之外,向着人物内心挖掘,寻找更多的可能。比如《我的娘姨我的娘》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戏剧性的传奇,但是它展示的是对生命的救护与守卫,一个人对一方水土的具体、深邃的爱,诗意深情地展现了吴棣梅的“医者仁心”,让我们在主人公的故事之外有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礼赞;《麻醉师》讴歌陈绍洋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倾心为患者服务的感人事迹,但是剧作不拔高、不过誉,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本着对生活真实的细腻挖掘,成就艺术真实的亲切与动情;《呦呦鹿鸣》的质朴无华是它赢得观众的重要原因,虽然屠呦呦是高不可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了不起的科学家,但是她的故事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她追求梦想的执著和努力攀登的精神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品质,她代表的更是听从祖国召唤,将个人的青春、事业与梦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的一代知识分子;《藏地彩虹》中老一辈修公路,新一代筑铁路,新时期医疗援建架“心路”,从原来的“骑马式”援藏,到今天的“组团式”援藏,一批批援藏者犹如朵朵格桑花在西藏落地生根,给西藏人民带去温暖,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剧中人也完成着自我的心灵洗涤,凸显“雪域高原几十载,献了青春献终身”的高尚情怀。

评剧《藏地彩虹》剧照

  把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立在舞台上

  在科技发展无比迅捷的今天,医疗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如果说当前的手术室里早就不乏最尖端的现代化医疗设备的话,我觉得有一种最古老而又最青春的设备不能丢,那就是‘妙手仁心’。这种对于患者的付出和承诺,对医德的坚守,是最为可靠的医疗设备。”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的一位医护人员曾经这样讲。《林巧稚》展示了林巧稚从一名卓越的妇产科医生成长为中国妇产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的历程,她曾经说过,“作为一个医生,既然病人把自己的健康希望给了你,你就要尽心尽力,负责到底。”一辈子无儿无女,却被尊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的林巧稚,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她身上展示的正是对行业精神的坚守。《庄仕华医生》以一位女记者的采访为线索,不仅用生动的故事还原了庄仕华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己任的先进事迹,更通过一望无际的荒凉大漠、高大茂密的白杨、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诠释了主人公30多年如一日坚守边疆、服务边疆、守护边疆的赤诚与坚韧,以及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甘愿奉献一切的博大情怀。《那拉提恋歌》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了心内科专家刘主任在新疆伊犁那拉提草原的援疆故事。刘主任立志要培养一支专业医疗团队,改善当地就医环境,然而他的妻子赵颖不理解丈夫的梦想,就在当地哈萨克牧民想尽办法解决刘主任婚姻“危机”的过程中,刘主任援疆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依次得以呈现。该剧展现了以刘主任为代表的援疆医务工作者的精湛医术、医德坚守,讴歌了他们长期扎根基层、把宝贵年华奉献给新疆的精神品质,同时,也通过援疆工作者与当代哈萨克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呼应了国家对口支援、助力新疆脱贫攻坚战略,弘扬了民族团结的主题。“无影灯下无魅影,柳叶刀上毫厘争。”医生的神圣并不仅仅是救死扶伤,更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不止是病痛,还有艰难的现实和自己的内心,淮剧《小城》塑造的医生肖悦华形象,唯美烛照出的则是医生这个群体灵魂深处的真和美。

淮剧《小城》剧照

  2020年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视线聚焦到医护人员的身上,“最美逆行者”的背影让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原来天使在人间,最极致的外部环境给了我们重新认识医护人员、理解医护人员的机会,他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把这些“最可爱的人”立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弘扬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在抗疫主题的舞台创作中,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陆军创作的话剧《护士日记》成为较早问世的一部话剧作品。该剧视角独特,用日记回溯的艺术结构,独特的叙事方式将疫情之中各色人物、生活百态、生死存亡等串联起来,特别是主人公护校学生董丽丽在日记里重新认识了自己当护士长的妈妈的同时,我们的心里也建立起了一个整洁、爱美、温柔、坚韧的护士长董芳的形象,并且深深爱上了身边这个平凡、安静、不起眼的女人,也正是千千万万个这样寻常女人的牺牲,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伤痛与哀思。

  该剧为抗疫题材作品创作带来了不少启示。第一,少一点感天动地,去一些显而易见的道德楷模的痕迹,多一点敬畏与平常心。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人在危难前选择英勇;所谓担当,不过是普通人在困难中选择坚强。医生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平凡如你我,但是平凡的人往往能带来最多的感动,创作者需要的是多一些朴素平实的表达。诗意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在现实基础上升华的一种情怀,让人油然而生的生命的愉悦与美感。第二,向生活俯下身子,倾听并记录,不虚假、不造作、不概念地去表达那份真切,多一点纯粹与深沉的爱,多一点思考与真诚。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舞台上会出现很多医护工作者的身影,而以他们为主题的作品也将进入一个深情酿造的新时期。

 

  (作者:武丹丹,中国文艺家评论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战“疫”正青春:“90后”医护青年群像

  医者仁心:百年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创作主题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