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小剧场有可能改变并激活中国戏曲(崔伟)

2019-12-26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崔伟 收藏

  11月29日至12月5日,首届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暨第五届“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成功举办,9台来自各地的小剧场戏曲剧目闪亮登场,不但展示了青年一代优秀戏曲家非凡的创作能力,鲜明表达了他们对中国戏曲传承发展的深刻理解与理想追求,更为中国戏曲带来青春的活力与时尚的创新。与往年比,本届小剧场戏曲展演中,小剧场戏曲作品和创作人才,包括观众群体的时代成果和变化,越发得以充分呈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以青年为创作和鉴赏主体的小剧场戏曲艺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一定会改变和激活古老深沉的中国戏曲传统观演习惯,让戏曲焕发新的活力。

  看似戏曲与现代小剧场概念蛮有距离,其实不然。仔细咀嚼,在发现与开掘生活事件,特别是思维的灵动,以及表现手段注重想象与创造性方面,戏曲和小剧场艺术不是很有共通之处吗?小剧场戏曲非但不小,还大有可为,甚至在笔者看来,小剧场戏曲有可能会改变并激活中国戏曲。

  从近年戏曲小剧场轨迹看,小剧场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已成共识,小剧场戏曲作品的个性意识追求也更鲜明。通过此次展演,我们看到了青年演员对传统继承和自我理解后的突破意识,感到他们的创造力正在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展演也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戏曲一定要以传统为基础,在戏曲演员的成长中,传承学习极为重要,但传承目的绝不是复制传统,更不是关闭在传统基础上的创造意识与能力。那样戏曲演员不仅创造意识难以被激发出来,而且中国戏曲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也难以焕发活力,遑论演绎的故事和塑造的人物能有情感、思想、智慧?必然是形式的躯壳、前人的克隆,那样,戏曲和戏曲人都是缺乏生气的。

越剧《宴祭》

  在小剧场戏曲节中,我们可喜看到,越来越多演员通过小剧场的形式,放飞着他们的艺术梦想,展示了不凡的才情,抒发着他们对故事、对人生,包括对戏曲精神和继承创造的强烈意识和活力创造。这些也体现在他们在每一个剧目与角色中对于文本把握、演技锤炼、回望传统的历练过程和创造成色上。通过小剧场戏曲节的持续举办,我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小剧场戏曲对年轻演员培养的积极效果,并证明其对中国戏曲传统传承理念和时尚面貌的激活所具有的起航意义与催化作用。总之,笔者理想中的小剧场戏曲所应该焕发的“现代意识、个性表达、传统元素、青春气质”已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成熟。

  通过五届小剧场戏曲节的举办,我们认识到,作为一种现代的戏剧创作方式,小剧场要与极为传统的戏曲更好结合,还有很多课题需要解决。小剧场戏曲不应只是为青年演员提供的创作平台,还应是中国传统戏曲更好贴近时代青年审美需求,用中国戏曲书写新内容、阐述老故事、实现新效果的创作舞台。我们这个时代创作的优秀小剧场戏曲,应该成为中国戏曲剧目和表演传统的今日积累、今人创新。

  当下戏曲小剧场的创作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剧场应该有小剧场的气质,这一点我们应永远追求。小剧场气质体现在小剧场戏曲中,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小剧场艺术的专属性还应强化;小剧场观赏的独特性还应增强;小剧场作品的思想性还应鲜明;小剧场讲述的灵动性还应探索;小剧场具有的锋芒性还应凸显。须知,小剧场不只是形式,更需要艺术家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力独特、个性,甚至极致、脱俗地呈现。

实验京剧《回身》李佳麒独角戏剧照

  尽管这些年小剧场戏曲展演的平台越来越多,但我认为,当下还是缺乏非常严肃的小剧场戏曲平台。而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今年扩展为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就是体现着这样一种担当。与之前一些民间色彩浓郁的小剧场戏曲节不同,此次展演更具包容性、学术性、多样性。这是一个体现上海包容、开放、创新的城市品格的平台,一个追求文化品质和文化质量的平台。

  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未来一定会成为上海的一个文化品牌,集聚海派特色、国家平台、世界窗口多重特点并充满活力和个性,以作品独树一帜,饮誉中外,并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戏曲人才华的窗口。就如昆剧《桃花人面》给予观众的启发和惊喜那样:一个非常古老的文学故事,表达的情感却是非常现代的。它固态的空间和舞台展示的手段,寄托了今天的艺术家对传统艺术和人生情感的解读,因此具有了当代审美特色和中国思想情感理念的全新表达。

  本质上讲,小剧场艺术应该是感性的、鲜活的。如果没有思想、没有个性、没有情感,甚至没有对生活的另类反叛解读的话,小剧场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表现就缺少了魅力。小剧场应当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倾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既是审美的交流,也是思想的交流。从这几届展演剧目发展来看,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黄梅戏《薛郎归》

  小剧场戏曲不会只是“应节戏”,小剧场应该是舞台上的“家常饭”。让小剧场戏曲优秀剧目成为各剧院的常演剧目和代表剧目,是当下戏曲发展剧目积累与青年演员成长的有效方式。

 

  (作者:崔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名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河北梆子现代戏《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深刻寓意和浓烈情感(崔伟)

  小剧场呈现大活力(崔伟)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