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广大观众的喜爱。它描写现实社会的真实生活,传递时代的信息与新的价值观 念,表达人们在现实中的生活诉求与精神情感。近年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鼓动下,现实题材戏剧的创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出现了争奇斗艳的新局面,收获了多 部优秀作品,丰富了戏剧创作的百花园。
弘扬主旋律戏剧创作出现突破
主旋律话剧,是以贴近社会现实、反映民众心声、弘扬民族精神为特点。它是一个国家戏剧创作的主流,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时代 的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但是,如何写好弘扬主旋律戏剧,做到“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直是制约弘扬主旋律话剧创作的“瓶颈”,写的不好就成了简单化的 “英雄模范颂扬剧”或“好人好事展览剧”,而失去了吸引人的艺术魅力。近年来弘扬主旋律的话剧创作在经历了一番探索、寻找后,艺术创作上有了很大改观,出 现了一种新的气象,从展现英雄模范的好人好事向真正的艺术作品层次迈进。话剧《共产党宣言》是比较突出的例子。
《共产党宣言》让观众感动的是讲了一个好故事。该剧宣扬《共产党宣言》的精神,但没有照本宣科讲大道理或概念化地宣讲革命理想和斗争精神,而是 依据中国近现代史重新写出自己的故事,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剧中的国民党稽查队队长邝为在审讯共产党员林雨霏时,说她传播《共产党宣言》是“犯 罪”,林雨霏说:“这不是罪,这是我的信仰。”邝为说:只有孙总理创立的三民主义才是革命的纲领和旗帜,它曾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你们为什么又要搬出一 个《共产党宣言》?“因为它是救国救民的真理!你知道吗?在中国,第一个读到《共产党宣言》的,就是孙中山先生……他就是受此影响,制定了民族、民权和民 生这一‘三民主义’。”林雨霏的这段话让邝为大惑不解:“我们的三民主义与你们的《共产党宣言》有如此联系?”戏就是这样入情入理地讲起了“故事”,不仅 为剧中人邝为解惑,也为观众解惑,观众一下子便被吸引了。
以红军长征为题材创作的各类艺术作品已有很多,但东莞保利三宝演艺集团创作演出的原创音乐剧《王二的长征》却有着自己的特色。该剧用中国的故 事、中国人的情感、中国式的旋律,奏响具有中国歌剧的生命律动,写活了“小人物”的情感,写出了“小人物”的“大境界”。剧中通过王二跟着红军学习“人” 字,懂得了作为“人”的意义与尊严,并在不断地寻找人生价值的过程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形象地说明了“长征是一个大熔炉”,融化了旧的王二,也锻造了 一个新的王二。
写出现实中的新人物
现实题材的戏剧创作比较难写,它需要剧作家有对生活的长期积累,对纷纭复杂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考,有像蜜蜂酿蜜一般的精神劳动,更重要的是要有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激情,以及把生活艺术化的创作思维。这样,作品才能够接地气,写出现实中的新人物,才能传达出时代的新精神。
商洛花鼓戏《带灯》成功地塑造了带灯这样一个基层干部的艺术形象。面对各村各户纷纭复杂的矛盾,带灯没有逃避,而是以真心关心群众的疾苦,以真 情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以真诚的精神大胆介入矛盾。有人说她不识时务,好心人说她傻。带灯却说“只要为村民多办事”就感到幸福快乐。带灯不是英雄模范,不是 明星大腕,却是普通百姓嘴上念叨着、心里牵挂着的“贴心人”。话剧《惊蛰》以真人真事为题材,塑造出可爱的艺术形象。矿工儿子朱清扬侍候成为“植物人”的 母亲30年,父亲生病后他独自承担起这个家。年轻姑娘韩梅不嫌朱家穷,与朱清扬结为夫妻,精心照顾他的母亲。韩梅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传统“孝道”的光彩与美 丽。沪剧《挑山女人》塑造了“一生挑山坦荡荡”的普通农村妇女的高大形象。在这个人物身上,彰显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不屈不挠的人格品质与奋进精神。 《顾家姆妈》塑造了一个保姆阿旦的鲜活艺术形象。阿旦为抚养主人留下的两个孩子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与幸福。别人说她多管闲事,但她坚信“有情的地方就有爱, 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她的无私彰显了一位“母亲”的博大情怀和高尚美德。《何事惊慌》和《活出你自己》描写青年人的生活、家庭及爱情,塑造了鲜活的年轻 人的形象。两剧都从不同的视角探讨、追问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寻找生活的信心。《中华士兵》描写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一段历史,体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 的抗争精神与为民族大业敢于牺牲的忘我精神。《灯火阑珊》以陕甘油田三代石油工人60年的工作和生活为题材创作,通过谭文虎、冼由之两家在工作与生活方面 的矛盾描写,展示了他们各自复杂情感的纠葛,折射出时代风云的变幻,引发了观众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突破观念束缚写出生活新意
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除旧革新,可是要抓住生活中的新,并以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就需要创作者突破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地张扬新事物,表达新理想,传达新精神。在这方面,《兵者·国之大事》《古田会议》等作品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兵者·国之大事》敢于突破思想观念束缚,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当代军人的治军观念和实战思想。该剧围绕如何评价某部举行的一次军事演习,展开了两 种军事思想的激烈矛盾冲突。指挥演习的钟世成局长认为“这是近年来我们搞的最精彩最成功的一次演习”,而他钟爱的高才生杨天放却认为,“如果按照实战标准 评判,这并不是一场成功的演习。”戏一开场就把人物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直接向陈旧的、习以为常的治军观念和处世哲学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把每个人物放到矛盾 冲突中,放在亲情、友情和家国之情的漩涡中,经受风吹雨打,经历触目惊心的痛苦的历练,经受人格和尊严的挤压,从而展示他们的灵魂搏斗和内心挣扎。为实现 我军能打胜仗的强军目标,楚玉麟接受了杨天放的建议,以实战为目的进行军事演习。可是,当意外事故发生——楚玉麟的儿子楚小虎在实战演习中为掩护战友不幸 牺牲时,还要不要继续这样的演习方案?杨天放徘徊了,“往前走,险象环生,步步惊心”,楚玉麟的心里也在“搏斗”。最后“为了中国军队在未来战场上不败, 为了历史悲剧不再重演”,他作出了果断的决定:“把演习场彻底变成真正的战场。”
《古田会议》把一段非常复杂的历史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语言鲜活,人物个性突出,使观众看到了中国革命历程中年轻一代领导人——毛泽东、 朱德、周恩来、陈毅的崭新艺术形象,也看到了中国革命是如何在艰难曲折、重重矛盾与复杂的思想斗争中逐步取得成功、走向胜利的。
用理想的火光引领孩子的审美
用理想的火光引领孩子审美,是儿童剧创作的重要职责。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那么,如何 讲好故事让孩子们喜欢,以艺术之美引领孩子求真、向善、趋美,让孩子们在看戏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获得成长的勇气,增强实现梦想的信心。在这方面, 《大山里的红灯笼》《传统的味道》《寻找》等作品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大山里的红灯笼》通过孩子们在追寻“梦想”过程中的人格成长,塑造了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形象。郑天宇的转变尤其感人,他从一个顽皮、迷恋网 吧、不服管教的“差等生”,在受到农村孩子艰苦奋斗的事迹影响后,逐渐变成一个懂得关心他人、争做好事的孩子,其转变非常自然、真实,没有一点儿人为拔高 的痕迹。农村孩子赵刚、刘梦生、孙铁蛋、周雪梅等那种不怕吃苦、奋发读书的精神也给看戏的孩子们增加了信心,尤其是对像郑天宇那样常常挨批评的孩子更是一 种鼓励。《传统的味道》描写中学生面条与经营牛肉面餐馆的爷爷以实际行动践行传统文化的精神,老实做人,诚实做事。《寻找》描写孩子们对爱、对亲情、友情 的“寻找”,由此启发了成年人的“寻找”意识。《少年马连良》描写马连良从小勤学苦练,克服重重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取得艺术上的成功。他的成长经历对今天 的孩子无疑是一种鼓励。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