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青年文学批评论坛举行
批评如何重新深入媒介新变时代的文学现场
文学观念的嬗变,新的媒介形式带来的冲击,现实主义的新变,这一切让文学批评面临着新的课题。当下的文学批评如何介入更为复杂的文学现场,它自身内部又有着何种变化和开拓,它如何在更宏大的社会场域内发声?近日在由江苏省作协主办的“江苏青年文学批评论坛”上,与会青年批评家们共同探讨了以上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作协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全省青年文学评论工作者座谈会、青年文学批评家研讨会,以图鼓励江苏青年文学批评人才的成长,此次论坛旨在进一步提升江苏青年批评家的力量,形成江苏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比翼齐飞的新格局。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党组书记汪兴国、书记处书记汪政,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高民,以及来自全省的27位青年批评家出席论坛。
1文学批评要应对媒介新变时代的文学生产
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新媒体的发展,媒介形式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由此文学的内核与外延也随之不断丰富。南京大学副教授李丹发现,视频网站上很多文学作品以配视频、配音频、解说的方式,被制成了一种全新的作品进行传播,他将其称之为“富文本”,当下的文学受到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干预和有意的时间压缩。《神剪辑,12分钟看完90万字科幻小说神作〈三体〉》《世界上第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源氏物语〉》……诸如此类的视频通过大量的影视素材的剪辑拼贴对文学作品进行重构,在视频制作的同时也预示了文学资源流动的一种方向。
在李丹看来,这种“富文本”对文学的影响是,一方面意味着我们的写作中故事和写作技术之间的分离更为显著,这可能对过分追求技术的写作带来了一种正向冲击,“也就是说,我们时代的文学叙事有一种向故事回归的趋势,写作的情节性、戏剧性、完整性的追求会更为突出。”但另一方面,小说的存在形式受到解构的冲击,小说形式方面的探索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事实上,随着媒介形式的发展,文学受到的影响也不断扩展。与最初网络论坛催生网络小说、诗歌创作大有不同的是,当下自媒体公众号、抖音、视频网站、游戏等多种渠道发展,即使是脱胎于网络媒介的网络文学内部,也受到了冲击。《扬子江文学评论》编辑王晴飞表示,网络文学往往用几万字篇幅描述某个战斗场面,这固然与网络文学的连载制度和报酬制度有关,也无疑借鉴了电子游戏的思路。然而,这些冲击对文学本身是否有所裨益,这种探索又是否必要,仍存在着疑问。
新媒体技术的迭代,当下文学的传播方式、阅读方式和平台不断发生着改变。一个新问题悄然产生,自媒体写作是文学吗?扬州大学副教授施龙认为,这些写作具有文学价值,“自媒体或者其他新媒体写作成为当下文学、文化生态体系中的一种建构力量”。自媒体写作区别于传统媒体写作方式,最重要的是开放、链接、互动,而且互动非常频繁,由此导向虚拟社区的建构——以文本为中介建立起读者共情,形成社区,主要作用是有效沟通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情绪乃至态度。这种写作往往依托全民IP来进行,如西游记解读、重读金庸等,也较多吸纳传统文章的笔法,议论为主记叙为辅。在他看来,自媒体写作如果和处于主流地位的某些文学观念相激发,产生一些新的文学观念,是一个可期待的愿景。当下的文学批评也更应该发掘其适应时代变迁的诸种特性,而不应将之反向同化,使之成为传统文学样式的一种。
这也是与会青年批评家们的一种共识,多种媒介方式影响着当下文学的发展,文学批评要应对它带来的诸多变化,正视其自身特点,寻求其与传统文学共生共荣的方式。实际上,文学批评自身的场域也在其间发生了变化,江苏泰州文联周卫彬以豆瓣为例,豆瓣上成千上万的短评长评,批评家的身份没有从前那么分明了,更多呈现了混为一体的现象。当然,这些评论以批评来指导规范文学的作用有所弱化,更多的是解释作品的含义、丰富读者的阅读经验。南京大学讲师叶子则介绍了“纸托邦”这个业已没落的中国文学海外推介网站,它所呈现出来的当代文学风景和主流文学期刊呈现的风景有很多不同,实际上在主流文学批评之外起到了补充作用,构成了多元化的文学批评实践。
网络以及由其而来的多种媒介正在从一种外在的传播媒介发展成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下媒介新变对于文学的影响不应该局限于作品发表的媒介平台,而应指向整个媒介时代的文学创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初清华认为,坚持文学世界的本质追求,可能是这些新变之后的“不变”。
2多样媒介形式之下的现实主义写作
或许可供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媒介新变产生的新的文学样式之后,是否也包孕着传统文学的路径、观念?以网络文学为例,近几年来现实主义无疑影响了它的创作,如苏州大学教授房伟所说,网络文学并不全然是一个新事物,它对中国神魔小说、对西方传统文学的借鉴和利用是很多的,而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延续了自“五四”新文学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看似好像断裂的文学现象或者是文化现象,如网络文学、新的媒介变化,背后有强大的传统文学血脉的延续和新变,这对批评家也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我们的阅读视野、阅读趣味,包括对自身的反思和反省,将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经典传统,在当下焕发出新的活力。究其原因,当下现实的丰富性、多元性,让如何书写现实、如何书写时代成为一个新的挑战。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陈进武认为,现实感的提出,是在提醒作家和批评家们重视文艺创作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文学作为世界上的一种存在方式,要抓住现实和真实感,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下的文学创作要回归到一种以真实和现实感为基准的形式上。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裂变、重组带来了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为儿童文学的现实创作也提供了新的资源。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姚苏平看来,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作品往往在沉重、苦涩的成长困境在有节制的叙述之后,带有光明理想的色彩,这带来的问题是,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否穿透儿童内心的一些问题抵达文学的深度,“就儿童文学整体来说,它的现实主义是什么样的现实主义,还需要更高明的人来解读它。”
当下的现实主义创作的面貌应该是怎样的?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吴鵾认为,现实主义创作要有微观视野的引入,作家以这种视野去关照现实世界,将原本被现代化、科学化、理性化而成型的现代社会存在所遮蔽的生命样态和文化样态显现出来;现实主义创作要从启蒙主义向人道主义过渡;同时现实主义要与文化结合,在审美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上实现民族认同和身份定位。
3当下文学现场中的同时代批评如何进行
评论家黄子平曾在《批评总是同时代人的批评》一文中,强调同时代批评的重要性。在《钟山》杂志副主编何同彬看来,这是文学批评深入文学现场的必然要求。文学批评不介入文学现场,就会带来一个问题,“我们总是说‘70后’、‘80后’、‘90后’优秀写作者出现了后继匮乏的问题,如果这是一个事实的话,我们作为评论家在其中一定程度的缺席是不是也是造成这种匮乏的一个原由?”
新媒体时代海量文本的涌现、学院化批评对当下文学创作的忽视,造成了同时代批评的某种程度的缺席。但是,当下文学伪现场和伪同时代性也特别强。何同彬解释,所谓伪现场,在于当代文学的现场非常喧嚣,文学活动此起彼伏。新媒体、抖音的兴起,似乎让文学的现场感更强了,作家带货、文学编辑上场,这种现场往往是事件性的、新闻性的、甚至有时候是带有广告色彩的,新媒体的便利让包括资本、出版业、书店以及作家自身在这个现场很突出,但这里面真正关注文学讨论文学问题的究竟有多少?同样,一个伪现场催生出很多所谓的同时代批评家,仿佛结成了青年作家和青年批评家的命运共同体,但这个共同体的结合是不是建立在一种青年精神或者是创造性的文学实践上,值得商榷。由此,他认为,进入文学现场成为同时代批评家,既要进入也要超越,既要努力进入现场去掌握什么是文学的当下性,也要在理性和学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
苏州大学讲师朱钦运作为诗歌批评家更有同感。“当代诗的批评家离诗人比小说、散文的更近。当代诗的批评者从表面上来看是缺现场感的,但实际上通常是距离感不够。因为当代诗批评者的从业特性,往往是自己是诗人,也是批评家或者兼顾诗的批评,大家在一个小型的共同体中互相安慰。”他更倾向于当代诗的批评者是一个举荐的角色,始终在两者之间游离,既要有现场感,同时要保持审慎的距离。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据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李徽昭调查,活跃在文学现场前沿的学院评论家,所指导的研究生论文选题基本上是活跃的作家和新推出的作品。也就是说,当下学院批评与文学现场之间,需要重新思考。
在江苏省作协创研室黄玲看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仍然在作家、编辑、批评家三者中生产,但新世纪以来,市场成为文学生产中一股重要的力量,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复杂的文学现场给文学批评造成了困惑,形成了理论障碍。“从那个时候开始,说到文学批评,总是跟困境、危机、转折、转向、突围、出路、重建的字眼联系在一起,最近几年有文学史终结和后文学时代的提法,文学史终结了文学批评又如何进行?今天,传统的文学批评观念和理论不断遭受难以阐释的困难,文学批评依旧没有摆脱这种困境和焦虑。”她表示,社会高度发展时代,文学现场不断出现新的变化是一种常态,文学批评要做的就是直面当下文学生态的复杂性,而不是一味退缩到文学批评的理念当中,才可能实现文学批评的重申。
如何深入文学现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杏培认为,面对当下的文学现场,批评家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思想资源、升级批评武器,“仅有文学的视角和资源远远不够,需要有一些思想史的资源、社会学的背景、知识分子恒定的立场;文学批评从业者,也不光是介入自己的专业,也要这个专业里去瞭望时代,对文学事件、文化事件以及社会事件有自己的思考和担当,对社会的大命题进行思考和回应。”
(文中图片来源于“江苏文学”微信公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