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现场观众的音乐会云直播、由艺术家在网上发起的在线“马拉松”视频接力的“云演出”、由传统电视媒介与5G新媒体平台共同打造的融媒体节目……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由国家艺术院团等策划的“线上”主题音乐节活动,由艺术家、演艺明星自发参与的音乐公益演出,以及面向传统媒介平台观众播出的跨媒体合作音乐节目等,新媒体传播技术下形态各异、内容丰富的云上文艺演出、云音乐会等艺术生产与传播,使人们在今年这个依然被全球疫情影响的假期里,通过“云演出”在网络世界的“云端”再次获得了沟通彼此、重建联结的艺术体验。
“我想谢谢Lady Gaga和那么多的艺术家们。”在数天前那场全球群星云集、持续刷屏世界朋友圈的“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同一个世界,团结在家)“宅家”慈善直播“云音乐会”义演中,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着镜头如是说,“我们用这场演出,来纪念逝去的人”,以及“寻找并看见最好的自己”。从线上的“数字音乐厅”到“云音乐会”,从“世界地球日”“世界读书日”再到未来可以期待的一次次运作更成熟、更具仪式感与文化情怀的主题“云”演出及“云”分享,面对被疫情影响下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当我们谈论“云音乐”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面对仍处于停演状态的剧场、音乐厅以及受疫情冲击下的音乐演出行业,我们又在等待或期待什么样的未来?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记者也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请他们从各自角度谈谈其疫情期间的感受与思考。
从“线下”到“线上”,没有人是局外人
今年的“五一”节,最让中国煤矿文工团党委书记刘中军担心的,是刚刚恢复起来的、已有18届历史的“五一”音乐会传统还能不能接续。今年2月起,往年文工团最忙的年后演出季,已因疫情,不得不全部取消或推迟计划中将前往老少边穷地区的慰问演出以及“文化进万家”演出安排等,而将工作重心全部第一时间放到了战疫主题的文艺创作中。剧场演出无法恢复,“但创作不能停下来”。年前刚带着文工团下属的民乐团从非洲慰问演出归来的刘中军,又投入到了新的战场,开始组织协同团里上上下下的创作力量,号召大家在家中通过“云创作”“云合作”等另一种文艺“在线”方式,加入到全民抗疫的队伍中来。从一开始的曲艺作品到后来的歌曲、舞蹈、民乐等,30多部主题文艺作品相继推出,在给战疫一线的工作者送去祝福之外,也更坚定了“作为国家院团,步子还要走得再大些”“无论如何演出传统不能断”的信念。4月30日晚,经过反复研究设计,煤矿文工团作为首家采取在线直播方式主办文艺晚会的国家院团,在爱奇艺、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成功主办了新一届的“云音乐会”,晚会以抗疫为主题“致敬英雄”,除经典作品外,院团在战疫期间创作的部分优秀主题作品也在这台晚会中成功演出,并为未来的一系列主题文艺晚会创作开了一个好头。
2020年的“五一”节同样过得难忘的还有中国爱乐乐团的青年指挥家夏小汤。“五一”期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发起倡议、由其任指挥并兼任节目策划的管弦乐作品《红旗颂》节选合奏视频在央视综艺频道和音乐频道滚动播出。此前,这个集结了郎朗、吕思清、宁峰、钱舟、王健、秦立巍等46位中国古典音乐界演奏艺术家的小视频节目已在央视音乐、CCTV音乐、央视频等各种微信公号上获得了大量转发与好评。这是夏小汤在疫情期间参与制作的第二个“云合作”节目。早在3月份,他就曾在团领导的委派下,担任了中国爱乐乐团《我和我的祖国》“云演奏”节目的指挥及一些技术统筹和组织沟通工作等。疫情的到来为他今年的指挥工作按下了暂停键,往年年均60场左右的音乐会指挥工作,今年被无限期搁置,而他上一次登上指挥台还是1月19号在新清华学堂的演出。疫情期间,和所有人一样守在家中带来的“想要做些什么”的迫切感,让“80后”的他开始对新媒体技术与新媒体平台产生了更多关注。“在疫情期间我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是拍摄和制作短视频”,与身边许多长期浸淫在古典音乐专业领域里的艺术家一样,“我们在共同面对这些新途径、新方式和新方法去表现交响乐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都愿意团结一致,一起演奏充满正能量的音乐,让整个社会充满积极和乐观的力量来共渡难关。
西安交响乐团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展厅内举办的首场“云上国宝音乐会”现场。
从“云合作”到“云音乐会”,心灵的联结在复苏
与艺术家和文艺院团的工作者不同,身为一名专业音乐期刊的编辑,自疫情暴发那天起,《人民音乐》杂志的副主编张萌就从来自各方面的反馈与动向中感受到了疫情对整个音乐演出及相关行业更深广的影响,也将视野更早地投注到了国外音乐圈同行的身上。
今年“五一”节前,张萌在朋友圈转发了克罗地亚青年大提琴家斯蒂潘·豪瑟在其家乡标志性的普拉竞技场举行的一场一个人的特别音乐会:“Alone,Together”。在空无一人的竞技场中央,斯蒂潘用大提琴缓缓奏响的卡尔·詹金森的《赞美诗》、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等超越时空的经典弦律感人至深,在这篇“10万+”的微信文章下面,获赞最高的网友评论是“艺术救赎灵魂”。这场在线下演出线上传播的特别的“云音乐会”,是疫情发生以来,最让张萌感动的国外音乐家们所做的各种“云演出”之一。“此外还有在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意大利举办的‘阳台音乐会’,以及40位法国知名音乐剧演员合唱抗疫歌曲《Together》,用歌声声援武汉、支持中国的行动等等。”在张萌看来,这些通过“云传播”打动了无数人的演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体现了在这场波及全球的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平等与内在联结,音乐在这些最朴素、最本真的演出中,卸去了所有外在包装,用艺术的感染力激发起听众心中共有的情感与记忆,并因此而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与相互关系的联结。“在疫情面前,大家都是受害者。艺术家在对民众表现爱与关怀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歌唱、为自己演奏。”而这也正是这些演出可以带给我们的抚慰与启迪。
40位知名法国音乐剧演员共同演绎抗疫歌曲《Together》
无论何时,对经典的期待永远不变
“要用最精彩的片段、最经典的乐章和最精湛的演奏去打动观众,更好地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让他们觉得,拥有崇高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古典音乐、交响音乐也可以如此好听、好看。”在接到央视邀约为五一短视频合奏择选音乐选段时,夏小汤也曾有过各种各样的想法,最后策划团队共同的想法还是要演奏经典,疫情带来线下演出停演的困境,也加速了古典音乐线下演出与线上直播、传播方式的融合。无论是夏小汤、刘中军还是张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即好的艺术永远不缺少热爱它的欣赏者。从线下到线上,“音乐会”的改变不能仅停留在演出现场与观演经验的简单迁移,当“在线”成为这个时代新的“现场”,如何更好地经营线上演出与线上传播也需要新的思路、新的表达以及与观众间建立的新的情感联系。而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经典艺术的需求永远是不会变的,真正的难点在于,无论是在舞台上下,还是在屏幕内外,未来的艺术工作者要用什么艺术与情感再次将人们真正凝聚、联结起来,并在复工复演后将更多的人们重新吸引回当代剧场。
今年煤矿文工团的“五一”音乐会圆满收官之后,刘中军曾做过一个比较,与往年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的演出相比,音乐厅1000多个座位的容量与网上瞬间就可达到数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的网友浏览量、关注度是无法相比的,但网络观看中,人们更少的耐心、更分散的注意力以及观演双方的空间隔绝与即时情感互动方面的缺乏也是剧场艺术永远更让人怀念的地方。夏小汤也谈到,两个月来他参与制作的两个视频节目在各种社交平台发布后,艺术家们收到反馈最多也最让他们感动的留言却是:“好久不见,很想你们。”在他看来,现代科学技术有很多方法可以保障“云合作”“云演出”的准确与“完美”,但却无法带来在剧场演出时那种演出者与观众间相互激发振奋的“血脉偾张”,当下的录像与传播技术也无法完全记录并再现艺术家演出时所有情绪与表达的完整及细腻。
“我们也想念观众。”夏小汤说。“当我们与音乐拉开些距离的时候,才会发现它对我们的重要性可能要远超我们的想象。”在张萌新近撰写的一篇评论文章中,他将音乐比作了人类“生命中的盐”。在这个刚刚过去的春天,在疫情妨碍了人与人之间更加真实的交流与联结的时期,全世界的音乐家都行动了起来,从疫情开始蔓延时起,就用音乐传播的速度与现实隔离、隔绝的速度赛跑,整个春天,从西方到东方,不管是柏林爱乐乐团的免费数字音乐厅,还是维也纳、法兰克福、波士顿等各地乐团的在线分享与直播,也不管是在中国,由国家大剧院等国家级艺术中心、院团开辟的系列线上音乐会,还是由地方乐团发挥地域特色,将演出搬进博物馆、搬到樱花盛开的公园等打造富有特色的云音乐会,在张萌看来,“各种网络音乐会与音乐演出的云分享,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特殊时期人们现实生活中一种替代品,丰富了我们艺术生活的层次。但随着疫情的终将结束,生活的终将回归,我们还应该主动在这个因疫情而加速行业转型的时期做好调整、积累与展望,以便将来当我们重新回归剧场时,我们的创作者、表演者乃至观众,都可以感受到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表演观念方面新的拓展与纵深”。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音乐家们在为“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排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