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互动问答>正文

当古老的传统文化遇见新潮的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19-09-19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企鹅号 作者:孙岱 张雪瑜 收藏

  我们或许可以从近600岁的“网红”故宫中找到答案。从创建APP、建立数字博物馆到开发数字织绣,故宫拥有了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强大的数字平台。而故宫“萌娃娃”、故宫口红等文创产品在互联网平台的走红,更是让成熟的紫禁城多了一丝年轻的气质。

  我们或许还可以在魅力无穷的敦煌莫高窟中找到答案。依靠高科技手段,“数字敦煌”永久且高保真地保存了敦煌壁画和彩塑的珍贵资料,得以让世界文化遗产“容颜永驻”。

  而最近,我们还可能会在一场创意无穷的淘宝造物节中找到答案。

  在这场专属“创造者”的狂欢里,有传统与时尚元素的和谐共存,更有文化与科技的完美融合,国风和非遗文化便是在这种年轻创意的激发下迎来了新生。

  由榫卯结构建造的古建筑,一直散发着中国古老智慧的光,而想复刻它,绝非一件易事。手工匠人刘文辉怀揣着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将古建筑模型按其构造拆卸再重装。今年,刘文辉将这款全新的中国版“乐高”带到了造物节的现场,而他更想做的,是重新唤起大众对古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晚峰书屋将传统斗拱、榫卯结构做成了中国版乐高

  由AI机器人操偶师表演的传统皮影戏,实现了老手艺与现代元素的默契融合,而无论是排鼓、长笛还是箜篌都能无可挑剔进行表演的古风机器人乐队,更是开启了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此外,华丽的高定汉服和一系列非遗商品还成功复刻出了一座壮丽辉煌的“长安城”,用负责人复良的话说,这是“把洛杉矶搬到了杭州,顺便把长安搬到了洛杉矶隔壁。”

  此前便有数据显示,近五成国家级非遗手艺、超七成中华老字号已登陆淘宝,去年淘宝消费者人均购物非遗、老字号超2件,七成以上非遗和传统文化的消费者为80、90后。

  淘宝让一系列非遗和传统文化走入了年轻人的生活,在他们的眼中,曾经“严肃高冷”的古董文物俨然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潮流,以可萌可潮的姿态贴近着日常的生活。而年轻人肆意大开的奇妙脑洞,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传统文化朝着更创意、更多元的方向走去。

  此次造物节上国风和非遗板块的走红,让我们不禁感叹传统文化自身所具备的巨大张力和蓬勃生命力,而当科技的加持让这些古老文化再次焕发新生时,我们仿佛看到了这股巨大能量背后的无限可能。

  而支撑这种可能蜕变为现实的,只能是越来越强大的科技力量。

  在此次的造物节上,各种“科幻大片”一样的酷炫黑科技,让我们对这种未来有了更多的信心与期待。

  走进杭锅老厂房的现场,穿上“外骨骼机甲”,人们就能轻松抬起一辆1.4吨重的SUV。

外骨骼机甲

  此前只在实验室、展示台上看到的3D打印机,在淘宝造物节上变成了实打实的商品生产者。未来,3D打印机将与淘宝连接,想要买的商品可以直接打印,以一双鞋子为例,从下单到上脚,只需30分钟,真正实现“现打现拿”的未来购物体验。

  未来科技变得如此近距离,这在淘宝造物节上比比皆是。人造肉、满地走的机器人、自动投篮机、低空无人机以及价值500万的仿生鲨鱼,这些来自未来的新物种,正在将过去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穿梭在造物节现场,你不禁会发出一种感叹:原来想象力真的可以没有边界,原来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的碰撞能激发出这么有趣的化学反应。

  可见,一旦找到了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人们的兴趣热情就依然不会衰减。

  用科技的力量为文化注入新活力,盘活更多的文化资源,资源才能火起来;而利用科技的发展进一步传承文化、赋能文化、发展文化,文化才能活起来。

 

  延伸阅读:

  当传统文化遇上直播平台

  郭运德委员:文化传承需要采取刚性措施

  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守住“中国味”

  张立文: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造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