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第1期】
■继承与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2019中国文艺评论峰会发言摘登
【第3期】
【第5期】
■中西声乐艺术的融通与回归——兼论西洋美声唱法如何演绎中国作品/孙媛媛
【第7期】
【第9期】
【第10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笔谈
【第12期】
专题策划
【第1期】——中国文艺2019(一)
【第2期】——中国文艺2019(二)
【第3期】——新文艺现象及批评研究
【第4期】——时代精神与艺术表达
【第5期】——战“疫”文艺
【第6期】——典型人物与文艺创作
■社会转型中的个体迷失与回归想象——重读宁瀛导演的“北京三部曲”/路春艳 张雁飞
【第7期】——传统艺术精神与当代呈现
【第8期】——弘扬和传承中华美育精神
■人民性、审美性和情感性:新时代文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内在要求/宋修见
【第9期】——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评析
【第10期】——文艺评论家研究
■“民族化”与“现代化”的淬炼——以1949年前张庚先生为考察对象/张之薇
【第11期】——音乐的力量
■超疏离态听觉审美场的创生——抗疫主题音乐印象与地缘美学密码/王一川
【第12期】——文艺家研究
■欧洲美声唱法的中国理路——以应尚能的音乐实践与理论探索为例/张红霞
特别关注
【第11期】——电影《我和我的家乡》
■“锦”秀山河:国庆片《我和我的家乡》的类型突破与创新/胡智锋 徐梁
■以寓庄于谐的喜剧手法拓展主旋律电影表达空间 /邓凯 陈佳冉
理论探索
【第1期】
■1977-1988舞蹈艺术自律思潮的三次争鸣及影响/任文惠
■构建面向“美好”的生活美学范式——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电影为例/林玮
【第2期】
【第3期】
【第4期】
■当代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从英国“特纳奖”说起/李新 靳秋蕊
■音乐的符号转换与意义生成——论埃罗 • 塔拉斯蒂音乐符号学理论的内涵与视角/马圆瑞
【第5期】
【第6期】
【第7期】
【第8期】
【第9期】
【第10期】
■论中国油画的审美品格与当代性特征——从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谈起/冯民生
■从“遗形之物”到“非遗宠儿”——“传统戏”价值的时代重构/梁晓萍
【第11期】
■柏拉图“剧场政制”论与诸艺术的统一性——基于艺术学科视角的历史考察/孙晓霞
【第12期】
电影《唐山大地震》剧照
艺海杂谈
【第1期】
■从《小森食光》到《小森林》:论漫画跨媒介呈现策略及启示/蒋励
【第2期】
■“剧”“曲”本应两相宜——王仁杰创作转向之得失管窥 /吴韩娴
【第4期】
【第5期】
■中国乡村的文学在地书写——评“乡村志”系列作品/张丽军 范伊宁
【第6期】
■东方审美精神的安然之境——从散文集《阴翳礼赞》谈起/李超德
■共享理念的荧屏表达——试论电视剧弘扬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薛晋文
■画里青山便是家——浅析陈子庄山水画的艺术特色/杨羽 杨必位
【第8期】
■让钢琴讲好 “中国话”和“地方话”——以音乐会《弹•楚》为例/金荻
【第9期】
【第10期】
■类型化转向与现实主义回归:谈悬疑电影的发展态势及其问题/邱振刚
■中国早期类型电影的创新探索及启示:以武侠神怪电影为例/赵春晓
■讲述当下中国故事的方法——从刘诗伟长篇小说形式美学谈起/李雪梅
【第11期】
【第12期】
■新媒体文艺批评之特质与渊源——以“贴吧批评”为例/刘巍 王玮
作品评析
【第1期】
■都市情感剧的艺术探索及话题建构——从电视剧《都挺好》说开去/李勇强
【第9期】
■权力迷境里的警世之喻——论张平长篇小说《重新生活》/冯祉艾
【第10期】
【第11期】
■龙门阵里的人性深度叙事——评马识途《夜谭续记》/李明泉 肖雅心
【第12期】
■影像记录中的“技—忆”留存——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综述片/杜彬 彭慧媛
行业建设
人物研究
【第7期】
境外之镜
【第2期】
【第5期】
【第12期】
■王羲之与达•芬奇:两个中西美术传统的象征/[意]毕罗(Pietro De Laurentis)
序跋与书评
【第1期】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将走向何方——评《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杨守森
【第2期】
■现代诗的独特言说——评《现代诗:接受响应论》/戢桂荣 任毅
【第4期】
■当代文艺发展中的制度经验——评《当代中国文艺政策发展史》/罗宗宇
创作谈
【第3期】柯军:昆曲不分传统和当代/采访人:张之薇
《余韵》剧照
学术综述
【第4期】
■当代美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第八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会议综述/秦莹莹
【第5期】
■中国艺术理论的现代性建构——2019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综述/张兰芳
名家专访
【第1期】徜徉于艺术的自由之境——访文化名家刘斯奋先生/采访人:易文翔
刘斯奋
【第2期】文学翻译的使命与跨域功能——访翻译家文洁若/采访人:吴江涛
文洁若
【第3期】自信自尊复自否 学古学今更学新——访戏曲音乐家时白林/采访人:冯冬
时白林
【第4期】创造艺术的“自己”——访舞蹈家赵汝蘅/采访人:唐坤
赵汝蘅
【第5期】只有山歌敬亲人——访表演艺术家黄婉秋 /采访人:李彬彬
黄婉秋
【第6期】深耕与体悟中夯实中国美学之基——访美学家皮朝纲/采访人:林琳
皮朝纲
【第7期】以情为伴 珠满玉盘——访琵琶演奏家王惠然 /采访人:魏薇
王惠然
【第8期】新时代美学的生态关怀与中国立场——访美学家曾繁仁/采访人:胡友峰
曾繁仁
【第9期】戏曲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访戏曲理论评论家郭汉城/采访人:陈曦
郭汉城
【第10期】盈虚有数 歌之哭之——访美术评论家水天中 /采访人:李振伟
水天中
【第11期】从新时期到新时代的美学与文论研究之路——访美学家朱立元/采访人:李钧
朱立元
【第12期】保护民间文化 传承中华根脉——访民间文艺理论家刘魁立/采访人:侯仰军 刘勍
刘魁立
签发:徐粤春
审核:胡一峰
美编:木子
网编:韦英俏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