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电视剧《少帅》研讨会>正文

尹鸿:《少帅》树历史正剧新标杆

2016-02-2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 收藏

  1月26日下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光明日报社、吉林省委宣传部和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电视剧《少帅》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文艺评论网特设专题报道:http://www.zgwypl.com/zt/guanzhu/ss/type-95.html

  尹鸿:《少帅》树历史正剧新标杆

  《少帅》为历史正剧的创作树立了一个标杆。其标杆意义的主要体现是:不是用史写人、用事写人,而是用人写史、用人写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该剧的创作手法成为历史正剧的一个范式:注重讲人,人物是作品主体,把人物置于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关系中加以塑造。这不同于以往历史正剧注重讲事,事件是作品主体,描绘多少人做了多少事从而改变了历史。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该剧体现了历史必然性和个人偶然性相结合的历史观。人总是逃脱不了历史的限制和塑造。但同时,历史又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创造的。这就是历史必然性和个人偶然性相结合的历史观。在《少帅》的情节描绘中,无论是东北事变、华北事变,还是西安事变,都体现了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和特殊人物推动作用的合力。

  该剧在人物塑造方面选择了非常好的成长叙事。该剧从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出发,描绘了传奇人物张学良的个人成长史,让历史变得可以理解。首先,剧中展示了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和动荡起伏的政治环境,这决定了人物命运。张学良作为东北军首领,被迫不断在磨难中成长。其次,剧中对青年人成长与父辈的关系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联系,是多年来少有的成长叙事,重点体现在对张学良与张作霖、杨宇霆、郭松龄、蒋介石复杂情感关系的扎实刻画上。实际上,张学良的个人成长是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的,他在复杂的历史中不断作出选择,最终为整个中国带来巨大改变。

  该剧在艺术完成度方面,不浮躁,不急于用商业性迎合观众。首先,剧中塑造的每个人物都有点睛之处,在叙事方式的选择上也增加了情感重视度。其次,音乐的选择、叙事的节奏、场景的渲染十分精良。再次,演员表演注重往人物上靠,而不是一味突出情节。诠释张学良这个角色的难度很大,要体现出身份、时间、情感的变化,文章的表演丰富有层次,总体上跟艺术创作的审美观点和层次达到很好的契合。

 整理:燕清

  延伸阅读

  电视剧《少帅》研讨会

  http://www.zgwypl.com/zt/guanzhu/ss/type-95.html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