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奇涛编剧、张黎导演的《少帅》,故事架构犹如二月河原著、胡玫导演的《雍正王朝》,都选择了直面重大历史时刻的权力人物。他们不想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中,却不得不处理几乎所有的“麻烦”。张学良与雍正的故事走向、人物性格大不相同,困境歧异:雍正可以在舞台上相对从容地退场,张学良的命运却以极具戏剧性的西安事变在20世纪现代史上画下了庞然无朋的惊叹号,从此成为最著名的囚徒。
作为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囚徒,不仅仅是在1937年之后,在此之前,张学良已经如此。1928年6月4日,在他生日当天,他的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从此,27岁的青年、货真价实的少帅必须独自登上波谲云诡的民国大舞台,再也难以自由地跳舞,家事、国事、天下事再也难分彼此,书桌、供桌、麻将桌内外纠葛。在接下来不到10年的时间内,张学良一个人便可以活在“四大名著”的各种桥段之中。只要他愿意,他便是贾宝玉、孙悟空、周瑜或者柴进。
从中学教科书、各种民间传说及地摊文学中的张学良,到后来的《张学良口述历史》《蒋介石日记》等当事人文字中的张学良,他始终极为明确又似乎站在毛玻璃背后。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他究竟为什么身处这些转折呢?文章、李雪健、宋佳领衔主演的年代历史剧《少帅》,以张学良的一生为叙事线索,以详实的资料、众多的战役和磅礴的气势、精彩的情节、鲜明的人物特征唤醒了那段尘封的过往,展示出一群有骨气、有血性的中华男儿抗击外侮、保家卫国的历史。无疑,透过电视剧宏大的叙事,我们看到了具有史诗风格和经典架构的画面,也看到了为国家统一献身的精神与不屈不挠的品格。《少帅》中的张学良为了结束内战入关调停、东北易帜、西安事变,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便是此意。《少帅》透过张学良的视角,由小及大地看待长城内外以及东亚地缘政治,故事相当传奇,文章版张学良有痞气,是英雄,够担当,他的成长史也便是20世纪“青年中国”的象征。
《少帅》延续《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观念,将张学良作为一个具有民族大义的枭雄来刻画。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当然有诸多缺点和不义,但他们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却是有担当的赤子。张作霖在错综复杂的军阀斗争、外敌逼迫及兄弟背叛下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血性影响着张学良,也让他逐渐地认识到男人胸怀天下的重要性。面对张学良气走自己恩师的调皮捣蛋之举,张作霖的鞭罚让他逐渐明白了尊师重道的可贵。以张学良的成长重塑抗战、内战史,导演张黎将一个沉浮一生的人物艺术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对于张学良的经历,《少帅》是有选择的,它把焦距从军阀混战时期延伸至日寇侵略。张学良为什么成为囚徒,本剧给出了恰当的解读。由此,《少帅》既是个人的生命写照,也是一个民族内忧外患的真实记录,也体现出勿忘国耻、缅怀英烈的主题。
延伸阅读:
专题“电视剧《少帅》研讨会”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