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领军学习日志之四】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文艺评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广东省文联、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承办,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山市文联协办的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于10月25日—11月7日在广东中山举办。为促进学习效果,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在中国文艺评论网持续推出“评论领军学习日志”系列,与广大网友分享。
陈晋:《从党史看精神、看国家、看道路》
10月29日上午,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迎来了名家大师班第四讲。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开始了题为《从党史看精神、看国家、看道路》的专题授课。授课着重从百年党史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中国的创建历程和“中国道路”的来龙去脉,不仅有助于学员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有助于大家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从而努力成为一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
陈晋为学员线上授课
一、精神: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出发的?
陈晋认为,百年党史蕴含着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党史最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素质。在过去一百年里,中华大地上曾诞生300余个具有近代政党性质的政治组织和新兴社团,但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如此“超能”,跟共产党人超卓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从历史和实践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可以发现这个精神谱系炫目多彩,前后相接,足以长久涵养后人。在革命时期,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建设时期,有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在这两个时期的精神中,堪为中共精神之源头与核心的则是“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曾用32字概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种精神在今天尤其值得继承与弘扬。在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困境的旧时代,早期共产党人为了救中国、为了给亿万国民谋幸福,有的远涉重洋寻求真理,有的倾其所有支援革命,有的直接上场浴血奋斗,有的历经酷刑顽强不屈……我们只要用心回到他们所处的时代与具体情境,不能不对他们感佩不已。比如陈毅在梅岭被困时,虽已打算以身报国仍对未来充满希望:“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其信仰何其坚定!像他这样的共产党员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伟大之精神,才最后成就了伟大之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今日之文艺工作者,实在是需要跳出一己之得失悲欢,从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努力铸就自己的信仰与精神。
陈晋为学员授课
二、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创建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亿万中国人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开启了新纪元。
新中国“新”在哪里呢?最主要的体现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建国72年以来,新中国在这条壮阔的道路上实现了伟大的飞跃发展。我们把这个伟大飞跃放到三个“一百年”的历史框架中来分析,这种国体和政体的优势就会进一步彰显出来。第一个“一百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个“一百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1921-2021),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奋斗目标;第三个“一百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49年,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百年艰辛,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人民革故鼎新,让新中国以独立、民主、富强、统一的大国形象屹立在世界东方。这个过程启发我们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有情怀、有担当,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不怕艰难,锐意创新,踏实苦干,贡献力量。
本图源自陈晋授课课件
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走出来”的?
中国道路的来龙去脉是党史学习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了四条道路。
首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其核心内涵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以为重演俄国革命从城市到乡村的道路就能成功。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中国共产党才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接着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已经建立,但资产阶级和封建余孽仍有一定势力。因此,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完成土地改革后必然的前进方向。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随后带领全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然后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苏为鉴”,“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次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综合起来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巩固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创,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目前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这条道路,其现实依据是,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依据是,1981年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坚持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障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通过了解中国道路之来龙去脉,既可让我们明白今日中国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亦可坚定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
线上与线下授课现场
陈晋的授课深入解读了党史,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他所讲到的一系列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对学员们启发良多。精神火炬照亮了学员们的心灵,将在日后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签发:杨晓雪
审核:王庭戡
编辑:王筱淇
供稿:领军班学员 汪余礼
领军班学员 刘艳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