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人民论坛>正文

仲呈祥:文艺如何引领时代风气

2016-07-2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 收藏

  【开栏语】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是提升文艺创作水平和社会审美风尚的一剂良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响应《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扩大文艺评论主流声音,开创文艺评论新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人民论坛》共同开办“文艺评论”栏目,刊登文艺名家、知名文艺评论家对文艺界热点事件、现象和人物的评论性文章,推动文艺评论的声音在更大范围得到传播,引导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审美素养,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文艺如何引领时代风气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仲呈祥

  核心提示:只承认文艺的商品属性、娱乐功能,抹杀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教育功能,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8·19”讲话,开篇就讲,“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放弃了,经济搞不上去,要亡党亡国;意识形态工作疏忽了,丧失了阵地,最后也要亡党亡国。

  文艺事业是人类的一种审美的、独特的意识形态形式,所以文艺工作理应被纳入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范畴,予以高度重视。只承认文艺的商品属性、娱乐功能,抹杀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教育功能,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于文艺作品的要求,只讲一面,就是看群众喜不喜欢、高不高兴、欢不欢迎,好像群众喜欢、高兴、欢迎就行了。其实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习总书记明确地指出,“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这非常重要。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习总书记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迷失了方向,文艺不能做市场的奴隶。这非常深刻,是对过去出现过的一种偏颇的匡正。2013年我们在苏州评金鸡奖,十来个放映厅全是在放《小时代》。而我们的一些优秀影片,金鸡奖遴选出来的、代表着民族电影艺术较高水平的作品,院线基本不放映。像吴天明的《百鸟朝凤》上不了院线,陈力的《爱在廊桥》上不去,娜仁花主演的讲民族传统文化的《额吉》上不去,翟俊杰导演的塑造周总理形象的《一号目标》也上不去。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叫好不叫座”,而一些低俗的作品却大行其道。许多电影,人们一边看一边骂,评价很差却很赚钱。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那样的文艺作品能赚钱,但能代表我们时代的风貌、引领我们时代的风气吗?

  马克思说,人类不仅应该以经济的方式把握世界,还应该以政治的方式、历史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哲学的方式、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而且每种方式是平行的,不是从属关系。马克思还指出,艺术地把握世界,最佳境界只有一个,就是超功利。西方从毕达哥拉斯开始一直到黑格尔,中国从老子、庄子、孔子开始,一直到朱光潜、宗白华,概不例外,都认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佳境界只有三个字——“超功利”。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是这个道理。然而资本运作,市场运作,它的最大原则只有一个,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艺术要超功利,资本要利润最大化,于是,马克思指出:“资本生产对于精神生产的某些部门说来,如艺术、诗歌,是死敌。”

无论怎么改,导向不能改

  习总书记讲到文化体制改革有一句话:“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导向是魂,导向改了,麻烦就大了;阵地不能丢,丢了麻烦也大了。

  前段时间,我去看一个戏,一场描写吴越之战的戏。吴越之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里蕴含的文化基因,就是从来都反对以强凌弱——吴王夫差强盛,欺负弱小的勾践,是不对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把勾践视为卧薪尝胆的民族形象确立在那里。西施不仅貌美,而且心灵、精神很美。她热爱自己的故土,坚定地站在勾践正义的一方,牺牲自己同范蠡的爱情,深入虎穴,麻痹夫差,报国报民,最后帮助勾践完成兴国大业。而范蠡是个优秀的主持正义的知识分子形象,支持西施深入虎穴,自己则去辅佐勾践,最后用十年完成了复国大业。至于夫差形象,就是一个以强凌弱的侵略者典型。这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是有定论的,他们作为一种艺术形象深入民心、代代相传,培育了这个民族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

  现在我看到这个戏,却改成勾践打败了夫差,西施回来了,勾践到十里长亭去迎接西施,第一次看到西施,见她如此貌美,岂容范蠡享用,马上命令人把西施抢回宫去了。就这一笔,把一个深入民心的卧薪尝胆的民族形象,立马改写成一匹色狼。进宫之后,发现西施怀着夫差的敌种,于是大怒,马上把西施发配到荒郊。又是一笔,把一个牺牲自我、报国为民的优秀女性形象,改写成了一个荡妇。范蠡闻听此言,怒发冲冠,赶到荒郊责问西施为何背叛爱情。这一笔,把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形象,改写成一个戴了绿帽子的小肚鸡肠的人。整个一部戏,把自己民族好的东西全颠覆光了、戏说光了。照这个方式去戏说历史,我们民族艺术大厦会坍塌的。因为艺术的大厦就是靠一部一部经典作品及其经典形象支撑起来的,现在却被一个一个地拆卸、解构。

文艺评论最需要判断力和定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时,四川文坛的泰斗马识途老先生送了幅字给我,上联是“隔靴搔痒赞何益”,下联是“入木三分骂亦精”。这是马老在向我传授他一生从艺的经验和对文艺评论真谛的认识。第一,在复杂的形势中坚持可贵的判断力。这一条是搞评论的人最重要的。他当四川作协主席时,遇到有人当市场的奴隶,作家协会也要搞市场化。他就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讲,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灵魂工程师一味地赚钱是要出事的。第二,他准确判断力的前提,是靠他的理想信仰,靠他信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力。他给《光明日报》题过八个字:“人无信仰,生不如死”。定力非常要紧。人要有一定之力,不能像墙上的小草东吹西倒、忽左忽右。搞评论的人,最忌讳的就是忽左忽右赶时髦,今日说东、明日说西。有了科学的判断力,有了理论的定力,才带来马老在文艺评论领域的战斗力、公信力,赢得大家的尊重。

  我们搞文艺评论的人,第一,要防止判断力的钝化。一个作品出来了,分不清楚好坏;一种思潮出来了,不知道它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判断力钝化。第二,要防止政治敏感性的削弱。党领导文艺批评战线,是有政治敏感性的,要把握好导向。第三,要坚信判断力和定力的可贵。一个评论家,他的水准就表现在他的判断力上。判断力来自一个人的定力,而定力靠的就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作者简介】

  仲呈祥,1946年生于上海,长于成都。现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理论学科组召集人;曾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人民论坛》杂志合办栏目

  此文已刊于《人民论坛》2015年12月下期

  《人民论坛》责编/周素丽 美编/于珊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文艺评论人民论坛专题

  张世英:我的学术道路

  仲呈祥:构建中华民族当代哲学精神的大师

 

  【征稿启示】

“文艺评论”栏目征集优秀稿件。用稿要求:

一,文艺名家、知名文艺评论家对文艺界热点事件、现象和人物的评论性文章。

二,传递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提升审美素养,引领文艺风尚。

三,篇幅1500-3000 字为宜,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现实针对性。

作为“文艺评论”栏目的网络载体,人民论坛网“文艺评论”频道将同步刊发该栏目相关文章。

栏目邮箱:rmltwypl@163.com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