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5G时代的电影变革之路

2020-09-11 阅读: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张洁 收藏

  5G技术作为国家新基建的排头兵,正在开启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面对全新的技术环境与未来发展趋势,全世界的电影人都在积极探索5G技术对电影产业发展带来的多维影响,以及电影产业如何借助5G技术实现新的变革。在日前闭幕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国内头部电影企业领军人物、产业一线精英人才、电影工业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和顶尖学者等,共同探讨了5G时代电影的发展与变革之路。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启动式现场(来源:“中国电影报”微信公号)

  5G技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电影产品概念将重新定义

  今年受疫情影响,北京国际电影节从4月推迟到8月召开。此前全球电影业遭受重创,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为22.38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2000座以上规模影院票房同比下降87.7%;500-2000座规模影院票房同比下降88%;500座以下规模影院票房同比下降91.3%,受疫情影响程度最大。随着电影院陆续复工开放营业,国内票房也斩获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受到《八佰》等口碑之作的带动,还有遇上七夕情人节的窗口期,上个月全国院线电影总票房超过了33.9亿元。

  众所周知,电影与科学技术发展有着不可隔断的天然联系,从电影发展史来看,无论是早期的黑白片到彩色片,无声片到有声片,还是近年来深受观众欢迎的、惊艳的3DMAX高帧率等,这些技术在电影发展历程当中的里程碑价值,无疑不是建立在电影技术不断突破创新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伟表示,我国从电影大国发展到电影强国,技术发展与支撑是核心因素之一,在商用5G技术领域,我国在世界上已具备领先优势。因此,5G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助力,充满可能性与想象力。“5G提高拍摄制作的便利性和降低成本,提高工作的时效性,5G的应用可以作为摄影师的智能助手。除了5G直接的影响以外,5G+云计算,这样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对电影产业的融合影响,我们认为是更加深远的,甚至可以影响到我们制发放的生产流程、经营方式和人们的观影方式、观影习惯,甚至对电影产品的概念都将重新定义。”

  谈及5G在全球商用的情况,张伟表示,“全球5G市场不断扩大,中国的5G商用规模也明显提速。截至今年8月份,全球已部署5G网络的有3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投入使用的5G商用网络有92个,在2019年还是60多个,也就是说近8个月增长超过30%。全球运营商用部署的基站已经达到70万,专家们预测,到今年年底甚至有可能超过150万。截至今年2月份,全球5G的用户达到3200万,预计到2025年,全球5G的用户可以达到17.7亿,到那时,中国的5G用户将到7.86亿,在全球占比超过40%。在国内,三大运营商5G的情况,截至目前,全国开通5G的站点是40万,全国在网的5G用户有一个亿,今年年底预计三大运营商可以在全国所有的地级以上的城市完成百分之百的覆盖。”

  谈及5G的技术发展对电影行业产生的影响时,张伟表示,在拍摄制作方面将提高拍摄制作的便利性和降低成本,未来通过5G网可以进行无线的连接和现场的传输,二者之间实际上是从有线向无线的转移,以及从SDI的传输向全IP化的转变,可以实现手机等移动端的远程审片,也可以实现远程处理、多点控制、设置同步,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先有拍摄、后有制作这样程序化的流程。另外,5G和其他一些前沿技术,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结合起来,对5G产生了融合影响。技术将成为摄影师的智能助手,甚至可以为摄影师提供构图的建议,优化拍摄的画面。另外,5G网络加速了电影制作各环节电影素材的网络传输,极大地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分布式远程跨域的协同制作,同时为专业人干专业事提供了非常现实可操作的方案,推动电影精品的产生。

《我和我的祖国》海报

  5G时代促进电影自我革新

  “游戏电影”会在五年之内出现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董明谈到,后疫情时代,电影业如何在重启之后实现全面复苏,乃至进入加速期,5G时代的到来不失为一次机遇。董明说:“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助推器,5G技术作为新基建的排头兵,正在开启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同时5G与云计算、超高清、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融合发展,对影视行业拍摄、制作、发行、播出、宣推等全产业链产生了深刻影响,观众的观影方式、消费方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全行业要主动迎接变革、适应变革,为电影行业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电影业创新迭代插上5G+的翅膀。”

  北京电影学院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教授将5G赋能中国电影看作是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他指出:“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5G技术发展的弯道超车,随着5G商用牌照的颁布,5G商用已经全面铺开。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更应紧握5G技术大发展所赋予的时代契机,通过充分发挥电影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与电影龙头企业的引领效应,深度激发行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内部协同发展,不断为电影产业的持续向上、向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速缩小与世界电影强国之间的距离。”

  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认为:在5G时代,长视频会变成轻应用,这会对市场起到刺激作用,带来新一轮的业务增长;视频网站会演变为虚拟管道化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内容和观众可以直接进行C2C交易。与之对应的是,平台会提供付费的金融服务和创作的技术支持。此外,新的视听形式──“游戏电影”会在五年之内出现,观众可以直接进入到电影中享受超级的互动体验。因此,在龚宇看来,5G时代将是电影最具艺术性的视听体验的全新时代,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将会是电影的凤凰涅槃。

  针对5G技术在发行放映领域的革新,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韩晓黎认为,5G技术对电影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在2010年前后,我们实现了数字化,电影采用了数字技术,发展得很快,电影在制作上,在放映上,各个领域,电影非常好看,应该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我觉得新的技术出来会给电影插上翅膀,数字技术就是给电影插上了翅膀,5G技术出来了,又加了一个动力,不仅会飞得高,而且飞得更远。”韩晓黎认为,“路演见面会可以在影院与剧组连线,甚至可以拓宽电影院的经营范围,搞一些舞台艺术、演唱会、大型赛事、体育赛事、电游竞技,把闲置的影厅充分利用起来。”

  融创文化集团孙喆一总裁也在5G技术中感受到新的发展机遇,“在5G时代,任何内容都能够接触到付费的观众。这会带来一种思考,促使每个内容公司都去探索如何提升创造力,打造真正的IP,讲好故事。”

《八佰》海报

  电影美学可能会被升级与颠覆

  在变化中坚守不变的艺术本质

  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从电影艺术与技术互动的实质出发,对5G时代的电影形态做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尹鸿认为,5G技术的应用将会促成电影的自我革新,更视觉化、更体验化、更多屏化与更互联化的电影会在不久的将来应运而生,“5G的高带宽,包括低延时,包括对整个阐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未来肯定会让电影更加具有视觉呈现能力,我们现在电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视觉呈现是由后期的数字技术呈现出来的,随着5G的普及,这种能力将会不断的提升,这也带来我们对视觉上的一些新的理念。”

  另外,尹鸿认为,无论技术如何革新,故事内容仍是关键。“我们之所以需要电影,是因为需要一个线性的、我们不可控的故事,它在让我们体验一个我们判断不了的人生,我们从那个人生当中获得一个预料之外的故事,获得一个意料之中的满足。我们电影的魅力恰恰在于我们的故事过程当中,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正因为这种不可控,我们得到一个共同的体验,共同的梦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电影院里面按照互动的差异从而创造各自不同的故事形态,那么所有的共鸣性、共生性都不会存在。”

  尹鸿表示,未来电影美学一定会由于技术的进步,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变化,“李安先生先后拍了两部电影,4K、120帧的电影,可以说他确实在视觉上完全改变了我们对电影的认知。比如一些演员可能必须要选稍微年轻一点的,脸上的妆不能太厚的,因为它的清晰度已经能够看到你的每一个毛孔的质感,这样你会发现对整个电影美学都会有颠覆,比如说你怎么选演员,特写镜头占多少,所有的东西都会改变。”

  从电影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技术和新技术、创新和需求、发展和效益之间会有一些矛盾,技术想做创新,但在创新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对原有艺术美学的尊重程度以及对它的破坏程度之间要有一个平衡,当然也包括对成本要做一个平衡。尹鸿说:“我们讲故事的方式会改变,故事也会变,但是人们对好故事的需求是不会改变的,人们对故事那四个基本要素要求是不会改变的。”无论技术多么进步,都不该迷恋技术,他说:“我们讲一个好故事对一个电影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只有反过来,技术一定要为讲好一个故事服务,才能真的创造更好的电影。”

  张伟表示影视行业需要深耕内容,把握影视行业生命源泉:一方面按照好主题、好故事、好团队、好创作、好作品、好收成的六好标准,切实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深耕精品创作;一方面要借力5G的优势,在内容表现形式上有沉浸式、互动式等更加丰富的观影体验,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影视视听消费新需要,打造最好的观影体验,最新的电影内容,最便捷的社交方式。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俞剑红认为,电影是艺术、技术和产业的完美结合,5G并不仅仅是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对电影的展示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利用好技术的发展,是电影人的使命和责任。

 

  (作者:张洁,《天津日报》记者)

 

  延伸阅读:

  5G与文化产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5G与艺术的二次发育(胡一峰)

  论电影工业美学的大众文化维度(陈旭光)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