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日,暌别3年的国产动画《全职高手》发布了第二季新版片花,再度掀起IP的市场狂澜。仅从PV版预告可以看出,第二季的《全职高手》对动画技术和品质进行了改进,对场景色彩种类和明度进行了调整,让场景显得格外滋润与炫目。深度审视《全职高手》的IP运营,我们可以由此发现国漫N代的诸多问题。
《全职高手》第二季
“混搭”运营,让国产动画IP窄众化
2017年,改编自蝴蝶蓝同名小说、号称“中国电竞第一IP”的动画版《全职高手》在上线24小时内,腾讯视频播放量破亿,B站同步播放量超过500万。虽然从动画角度而言,作品缺乏关键动作的完整性,但从剧情角度出发,情节紧凑且台词深刻,角色充满正能量,配音也比较契合角色的性格、心理。竞技、热血和青春元素,使《全职高手》在以仙侠、战斗题材为主的国内动画市场异军突起,形成了互文本的鼓荡关系。
《全职高手》第一季
2019年的电视剧版《全职高手》,在故事主线上与同名动画相同,关注兴欣战队的崛起及奋进,可以说是一次真人版演绎。呈现出来的韩国偶像剧风格,虽然让全剧少了烟火气,却突出强化了人物性格。同年上映的电影版《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则着眼于叶秋与苏沐秋、苏沐橙兄妹的感情关系。除了街道和场景比较逼真外,动画品质让观众颇有微词:叶秋、苏沐秋等角色的表情动作不丰富,少年苏沐橙在跑动时的头发竟然是僵硬的,女孩的脸上也毫无表情,空有一双大眼睛。虽然票房不高,但该片的上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职高手”这一IP的市场繁殖。
《全职高手》电视剧版
从品质上看,《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作为网络动画的剧场版,仅在故事上有了新的拓展,却没有在动画制作方面下足功夫。相比之下,同名电视剧的品质更胜一筹。换句话说,在传播效果上,《全职高手》系列没有形成最大限度共鸣的场效应,只是通过为IP运营增添新的媒介形式,形成了“混搭”效果。此外,由于《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和电视剧《全职高手》中的游戏内容过多,故只能投放于网络平台。这虽然会在当下带来短期效益和红利,但也丧失了传统媒体的观众拓展。
《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
海外动画IP的培育经验
动漫作品影视化,是日本和欧美电影业的常态——既有的IP具有一定的人气和知名度。例如,日本动画《头文字D》《死亡笔记》《娜娜》等都有同名的真人版电影;美国甚至也会改编日本动画,例如《盗梦空间》改编自日本作家今敏的《红辣椒》。
IP需要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进行不断的开发和拓展,以增持其生命活力。但这里的生命活力,不仅是知名度的维持,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动漫制作方应该有效区分不同传媒样式的特点,以及IP 的展示质态,而不应简单粗暴地复制,否则只能是在碌碌无为中提前透支这个IP 的生命活力。目前,我们国内大多数的IP本身延展性不足,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在这点上,日本动画IP 的运营值得借鉴和参照。
1995年上映的《攻壳机动队》是让导演押井守在世界动画领域享有盛名的扛鼎之作,探讨了人工智能与现实社会的界限及社会伦理问题。然而,该片并没在播出时引起热议,而是在经受漫画市场的检核后才沉淀成为经典IP。尽管小众,但该片描述的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冲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得到了印证——对于社会变迁的前瞻性预言,才是本片成为经典IP的关键。
1995年至2020年,“攻壳机动队”IP共衍生出9部剧场版电影、4部电视动画、4部OVA版动画影视作品。在不断问世的同时,艺术家的个人IP依然在耕耘:作者于2001年6月发售了漫画版《攻壳机动队2》、2003年7月发售了《攻壳机动队1.5》——漫画是故事的画面版,有着特定的叙事特点和基本的镜头感。
而想象力更丰富的小说,则是令此IP丰满起来的种子。莫言曾讲:文学作品最终还是要通过对人的描写、对社会生活的描写表现出作家的生活理想。而“攻壳机动队”正是通过小说及漫画,共同涵养着这个IP的创作土壤、市场环境及角色生命力。
近几年,国产动画IP完成了从漫画到动漫,再到游戏和影视剧的转化,并借助互联网时代开启了线上线下全产业链的平台。但是,在欢声唱响国漫IP的言论中,我们还是应该冷静一下。
例如,《全职高手》作为一个稚嫩的IP,是网络平台上的概念。其主要成就在于,将商业运营从传统媒体搬到自由平台上。这在国内是具有开拓性的IP运营先例。但也应看到,有些国产动画作品的弱势——在传统媒体的庇佑下,逃避了全天候媒体运营的筛选、批评过程,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优胜劣汰,也就经不起风浪。而IP是一粒文化种子,需要多年的培育。培育过程,就像袁隆平老先生的育种经历一样——只有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期培育,才能产生具有生命力的国产动画IP 。
(作者:张启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电影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