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尹鸿:看灾难片,是想超越对灾难的恐惧

2020-05-26 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尹鸿 收藏

看灾难片,是想超越对灾难的恐惧

  不断袭扰人类的疫情,是否有电影已经作过“神预言”?一部优秀的传染病灾难电影,到底要想表达什么?近日,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人文清华云讲坛”上回顾了一系列传染病灾难电影,提醒人们在灾难面前必须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人类将和传染病一直抗争下去。未来,我们还将不断面对困难、面对灾难。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走得多快,都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否则我们将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惩罚。

  ——尹鸿

  为什么人们爱看灾难片

  大家对很多灾难电影比较熟悉,比如《2012》《后天》《我是传奇》《传染病》等等,这些电影都以表现灾难为题材,一般把它们叫作“灾难片”。

  灾难片有3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不可抗拒的巨大破坏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来自自然界或是外太空,也可能来自人为。第二,巨大的破坏性导致巨大的伤害。第三,表现人类为战胜灾难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为什么灾难给人们带来如此巨大的损失,但人们还是喜欢看灾难片呢?实际上,人们看灾难片恰恰是想超越对灾难的恐惧。

  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来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实际上,人无论是面对大自然还是面对人类自己时,都有许多无法战胜的困境。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然而,在每一个前进的步伐中,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中都面临磨难;而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管面临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充满勇气地去面对。著名作家海明威有部小说叫《老人与海》,书中那位老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时候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你可以消灭我,但是你不能打败我。”换而言之,人总有一种不败的精神去面对不可抗拒的灾难。

  而灾难电影,正是提供了一个面对灾难时人类如何应对挑战并且战胜挑战的机会。恰恰因为我们经历了恐惧,我们才能够最终战胜恐惧。可以说,灾难片为我们呈现了一种用恐惧的经历去超越恐惧的美学方式和艺术方式。

  我心目中的十大传染病灾难片

  灾难片一般根据灾难的形式分为六大类型,分别为自然、战争、外太空、后人类、科技以及传染病灾难片。

  来自自然界的灾难主要包括龙卷风、地震、气候异常等等,像电影《后天》《龙卷风》都是表现这方面的内容。表现战争、外太空、科技等给人们带来灾难影响的电影也有很多。还有后人类的灾难电影,内容主要是展望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未来,人类创造了机器人,但最后机器人反过来控制人类的世界,这样的灾难电影也越来越多。

《后天》剧照

  今天,我们着重关注的是传染病灾难片。传染病灾难片为什么会成为六大灾难片之一?因为人类永远在与疾病做斗争。疾病和死亡,是任何人都摆脱不了的宿命。

  人类历史上,传染病带来了多次毁灭性的影响,比如中世纪的黑死病。即便进入20世纪后,霍乱、天花、疟疾这样的传染病仍然对人类产生了巨大伤害。2003年我们曾经历过的SARS事件,也对全球健康产生巨大威胁。传染病对人的影响和伤害范围非常巨大,同时,它也对整个社会体系带来巨大考验,所以,传染病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题材。而更重要的是,这个题材把人性放在了聚光灯下,人性的善良、勇敢、懦弱、自私与牺牲都在电影中被放大呈现出来。许多电影既表现了对传染病的认知,更表现出在传染病这样巨大的伤害面前,人类所拥有的尊严和伟大。

  可能每一位电影爱好者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传染病灾难片榜单,我也分享一下我心目中的十大传染病灾难片榜单。这些电影包括《卡桑德拉大桥》(1976年,英国、意大利、西德)、《釜山行》(2016年,韩国)、《流感》(2013年,韩国)、《传染病》(2011年,美国)、《我是传奇》(2007年,美国)、《致命拜访》(2007年,美国、澳大利亚)、《极度恐慌》(1995年,美国)、《感染列岛》(2009年,日本)、《灭顶之灾》(2008年,美国、印度、法国)、《十二猴子》(1996年,美国)。

《卡桑德拉大桥》剧照

  引发思考传染病与人的关系

  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卡桑德拉大桥》《我是传奇》《传染病》《釜山行》这4部电影,通过它们了解传染病灾难片究竟有何特点,以及人类对传染病灾难有怎样的认识。

  这些电影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传染病来自哪里。关于传染病的来源有很多阴谋论,有很多猜测,但所有传染病的根源最终要通过科学来证明它究竟来自哪里。在电影中,无论最后传染病的来源是什么,电影归根到底是要引发人们思考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传染病与人的关系。

  在传染病灾难片中,有的传染病来自人对大自然的破坏,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病毒的泛滥。也有的传染病出于人为制造,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或是出于企业的巨大商业利益,制造出了生物细菌、生化武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传染病是来自自然界,还是出自高科技,都与人的贪欲、争斗有关系。

  美国电影《传染病》的情节与我们的现实生活非常接近。片中,一辆伐木车推倒了原始森林,使蝙蝠失去了栖息之所,进入人类的生活圈。蝙蝠吃了香蕉,把病毒沾染在香蕉上,一头猪又吃了香蕉。猪被屠宰后送进了餐厅,厨师被病毒感染,一位美国女游客与这个厨师握手合影后,又通过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把病毒传播到了全世界,因此形成了病毒的传染链。这与SARS传播路径的科学发现有着惊人的相似。

《传染病》剧照

  在这些电影中,人们从传染病的来源上对人类自身的发展进行了反思。

  传染病的灾难性有3个显著特点

  这些作品还以较大的篇幅表现了传染病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传染病的灾难性在电影中通常有3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巨大性。巨大的灾难可能造成许多人的死亡,可能造成一个城市的荒芜,可能造成全球恐慌。这种巨大性的特点在电影的视觉上给我们带来了强烈震撼。

  在电影《我是传奇》中,纽约曼哈顿成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传染病夺去了所有正常人的生活,被病毒感染的人都变成了夜行动物,在夜晚会攻击别人,喝别人的鲜血来维持自己的生命。电影中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时代广场,但是这个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中空无一人,一片荒凉,让人感受到传染病灾难带来的强大视觉冲击。电影中的男主人公罗伯特原来是军队里的科研人员,因为他有免疫力,所以只有他生存下来,带着一只狗在这个城市里生存、挣扎,寻找抗击病毒的方法,去拯救更多的人。

  第二个特点是公共性。在电影里,无论是知名人士还是普通人,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家财万贯的商人,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贫富,都有可能感染上传染病。

  在电影《卡桑德拉大桥》中,一个恐怖分子受到了病毒感染后,仓皇逃上了一列火车,给这列火车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影片中,火车上有各种不同社会等级的人群,成为一个公共空间的象征。一列火车的末路狂奔,加上主人公必须在到达卡桑德拉大桥之前解决最后的危机,这样就形成了巨大的时间压力和危机压迫感。《卡桑德拉大桥》虽然是1976年拍摄的电影,但它创造的经典叙事模式至今仍被很多电影所采用。

  第三个特点是全球性。就像新冠病毒,目前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受到影响,尽管各国采取了各种隔离和封闭措施,但是仍然不能阻挡病毒在全球传播。在电影中的情况也是如此,比如《传染病》这部电影中,无论是在亚洲、美洲,还是欧洲,传染病都无孔不入。

  传染病带来的影响和灾难是不可逆转的,人类没有办法克服它,所以这种灾难在影片中变得极为恐怖,这使得很多观众在影院里看电影时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神经始终高度紧张。

  这些电影在表现传染病的巨大危害的同时,似乎也传递出某种社会隐喻。比如《釜山行》里,人被僵尸病毒感染之后,必须去吸别人身上的血,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命。电影也许想要告诉我们,病毒和人性的恶一样会蔓延,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伤害。因此,在传染病面前,人们会变得相互攻击、相互不信任。这也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釜山行》剧照

  “英雄不过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

  在这些电影中,我们还看到许许多多人的牺牲。灾难片中的牺牲者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灾难面前的自私者。那些自私的、只顾个人安全不顾别人安危的人,在电影中往往会成为最早的牺牲者——虽然他们未必是作恶的人。从电影艺术和伦理选择的角度来看,当人类面临灾难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往往会被优先消除。

  当然,这些电影中也会出现一些在伦理上归于生命优先序列的人物形象,比如《釜山行》《我是传奇》《传染病》等很多灾难片中都会出现妇女、儿童的形象,他们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的希望,往往拥有生命的优先权。

  另一种牺牲者则是拯救人类的英雄。但是,在电影中,大多数的主角并不是生来就想当英雄的,就像我们今天常说的一句话,“英雄不过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亲人、伴侣,才不得不选择挺身而出。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缪,在他著名的表现传染病的小说《鼠疫》中这样写道:“对当英雄和圣人都没有什么兴趣,我所感兴趣的是做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别人的人,这就是灾难电影中真正的英雄形象。

  电影《传染病》中有一位女医生,因为疫苗需要进行人体实验,但是时间不够,所以她选择先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这其实具有极大的风险。影片中,她被塑造为英雄人物,但是这个英雄并不是故意拔高,而是给了她一个非常人性化的理由——她的父亲被病毒感染了。所以,她不仅是在救人类、救他人,同时也在救自己的父亲。这样的处理,使凡人的挺身而出变得更加可信,也让电影观众更愿意接受这个人物。

  《我是传奇》同样塑造了一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形象。威尔·史密斯饰演的上校,在目睹了妻子和女儿在灾难中死亡后,有了非常强烈的帮助更多人、拯救更多人的个人动力。

《我是传奇》剧照

  《卡桑德拉大桥》的男主角张伯伦医生,也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成为拯救列车上所有人的英雄。名医张伯伦为什么不坐飞机而选择旅途漫长的火车?原来是出于对飞机坠机的恐惧。这个人道主义英雄在影片开场时也只是一个胆小惜命的普通人。然而,出于医生的天职,他在危急时刻克服了恐惧懦弱,显现出人性的伟大,愿意牺牲自己来保护大家。火车爆炸后,前面的几列车厢都掉进了大河里,从而保护了最后几节车厢里的所有人,这在电影艺术手法上是典型的“最后一分钟营救”。

  传染病灾难电影的启示

  美国电影《传染病》被大家看成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神预言”。这部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和今天的现实非常相似,比如气溶胶传播、0号传染者、方舱医院,甚至电影中还有一种治病的中药叫“连翘”。这部电影拍摄于2011年,其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SARS事件。显然,这部电影有很好的预见性,是一部值得大家回味和警醒的传染病灾难电影。

  总而言之,这些灾难片无论是表现传染病带来的巨大社会灾难,还是人们为战胜传染病而作的种种努力和牺牲,它们其实是希望向观众传达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人不是世界的上帝,我们不能支配一切。当人受到病毒感染的时候,我们根本无法控制局面。世界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我们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第二,这些电影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在这些电影中,我们看到,大灾大难方显人性善恶。虽然其中也有恶的一面,但是我们最终发现,在灾难面前,只有爱才能拯救人类,只有人的尊严才能拯救人类,所以这些作品中都表现了人性的伟大和高贵。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灾难电影里有那么多的伤害和牺牲,但我们依然喜欢看灾难电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我们从这些电影中能看到希望和爱的光芒。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人类将和传染病一直抗争下去。未来,我们还将不断面对困难、面对灾难。这些电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预言和启示,让我们知道在面对灾难的时候应该怎样去迎接挑战,怎样用人性和人道的力量去最终战胜灾难。当然,电影要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内容是,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走得多快,都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否则我们将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惩罚。

  (演讲:尹鸿  整理:《解放日报》记者 徐蓓,文中图片来源于豆瓣)

 

  延伸阅读:

  灾难片的伦理审视

  疫病灾难片折射的人性光芒(峻冰)

  论灾难电影的人性表达与主题表现(陈旭光 张明浩)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