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
《肉与灵》
《普通女人》
胡 祥
第90届奥斯卡颁奖礼已经落幕,可以看出这届获奖电影大多有回归历史主义的倾向。相比于追求政治正确导致相对平庸的好莱坞,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围电影纷纷将镜头对准现实中的普通人,层层剥露人物的精神困境,或荒诞或写实,充分展现了欧洲艺术电影的传承以及直面现实的勇气。
关注当下人物和生活
表现人的精神困境
在本届最佳外语片入围影片中,除了获奖影片《普通女人》是智利电影之外,其它都是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斩获各大奖项的欧洲电影艺术佳作。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关注当下,讲述普通人的日常及困境。比如《普通女人》,以一位变性人的视角讲述了自她的伴侣意外去世后她不得不面对来自整个世界的歧视和责难,包括粗暴的人身攻击和精神人格摧残。去年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瑞典影片《方形》,用一种冷幽默的方式将所谓上层社会因为自身的虚伪冷漠所造成的荒诞尴尬表现得淋漓尽致。俄罗斯电影《无爱可诉》整体气质就像片中阴冷的冰雪天气,将现代社会中无爱婚姻带来的精神伤害表现得异常沉重。匈牙利的《肉与灵》讲述的老少“忘年恋”显得温情脉脉,超尘宁静的梦境与血腥冰冷的屠宰场构成强烈的反差,是更为真实的工厂版《水形物语》。
像大多数艺术电影一样,这几部电影给人最初的感觉是“沉闷”,因为它们几乎就是生活的原貌展示,几乎去掉了所有的戏剧性元素,所以进入会有些困难。比如鲁本·奥斯特伦德编剧、导演的《方形》,展现的就是社会各阶层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充斥着形而上的艺术思想讨论和高深莫测的当代艺术展览,同时又经常展现街头的底层生活。故事的引爆点在于一个小女孩的爆炸视频——当代艺术为了吸引大众目光剑走偏锋,最终突破了道德底线,引发了大众义正辞严的讨伐。然而所谓的大众对于每天眼皮子底下需要帮助的人却又视而不见,这种反讽将社会中各种撕裂性的矛盾展示得一览无余。安德烈·萨金塞夫编剧(之一)、导演的《无爱可诉》取材于非常普通的夫妇出轨的故事,两人的婚姻只有憎恨和抱怨,直接导致孩子离家出走。两人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各自发现自己精神世界中可怕的贫瘠空虚,在夫妻之间、母女之间甚至母子之间,看不到丝毫爱意,反而是情人之间带来了难得的慰藉。然而与情人组建家庭后,冷漠重新降临。这是多少现代婚姻的缩影。
创作手法先锋多变
欧洲电影艺术延续
能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本身就是优中选优。这几部入围电影从创作风格上看,基本都继承了欧洲电影的艺术传统,但又各有创新。
就拿塞巴斯蒂安·莱里奥编剧(之一)、导演的《普通女人》来说,它所表达的主题和影像语言风格与阿尔莫多瓦相近,恍惚中能看到《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吾栖之肤》的影子,只是它没有了喜剧的幽默感,没有充满欲望的色彩,而是深入人物的内心。电影中去世的男主角时常出现在女主角的幻觉中,这种意识流的手法运用到这种边缘人群的生活中,既是内心世界的探幽,又是一种人文观照。对比温暖明媚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部电影展现得更多的是现代社会对边缘人的残酷,尤其是女主角被伴侣的儿子绑架,他们用胶带缠住了她的眼睛和嘴,将她像牲口一样殴打丢弃,触目惊心的暴力背后,是深深的难以改变的社会偏见。
最能看出欧洲电影艺术传承的是瑞典电影《方形》,导演深得超现实主义大师布努埃尔的真传。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离异的策展人,他的存在就是一个矛盾结合体——一面要努力宣传推介当代艺术,一面又要争取赞助人的资金支持;表面上同情底层,崇尚环保,但是内心却害怕与底层真正接触。他始终处于一种分裂的尴尬的状态。片中的慈善晚宴将所谓上层社会伪善的面目表现得入木三分,粗野的猩猩扮演者其实就是底层的象征,他驱赶了高谈阔论的艺术家,但是全场鸦雀无声,人人自危,直到他将公然对一名女性施暴时才有一位垂垂老者挺身而出,这种讽刺力度俨然布努埃尔《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的当代翻版。此外,电影在镜头运用上也别有新意。结尾,男主角前往贫民窟寻找小男孩道歉,他气喘吁吁地带着两个女儿不停地爬楼梯,旋转的镜头下,这个楼梯似乎是没有尽头的无穷循环,实际上象征了两种阶层的难以跨越的距离。整体来看,这是一部完全不输于《普通女人》的佳作。
伊尔蒂科·茵叶蒂编剧、导演的《肉与灵》是一部极具原创性的艺术电影:一个是左手残疾封闭内心的老人,一个是患有接触障碍的年轻女人,男女主角在同一家屠宰厂工作,每晚做同一个梦,在梦中两人化身为两头鹿,在梦中进行柏拉图式恋爱。电影一方面将血腥的屠宰流程、场面描述得异常细致,一方面又将梦境中的温情画面表现得非常诗意,对比强烈。电影通过女主角种种古怪甚至幼稚的行为将她内心孤独但是又渴望爱情的矛盾表现得非常动人。这实际上是现代社会很多人存在的困境,整部电影就是描述这两个孤独的灵魂如何突破自我的隔阂封闭走向灵与肉的融合,诗性电影魅力尽显。
《无爱可诉》继承了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电影一贯的冷峻风格,整部电影一直在寻找失踪的儿子,就像安东尼奥尼的《奇遇》中失踪的女朋友,直到结尾儿子依然没有寻找到,喻示着夫妇两人精神世界中难以愈合的创伤,发人深省。
对国产艺术电影的启示
2017年,中国电影在票房上继续突飞猛进,但是客观地说,艺术电影佳作却不多见。今年中国选送的电影没有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属正常,因为奥斯卡口味一向偏重艺术电影。这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电影对国产艺术电影创作最重要的启发,就是关注当下,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国产艺术电影近年在三大电影节上少有斩获,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失去了创作焦点。这几部入围电影所关注的问题,都是日常中显而易见的,但难在以小见大,透过一个视角折射社会的真实面貌。
第五代、第六代中国导演的艺术表达已经无法复制,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其实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人物和故事。去年的《嘉年华》和《老兽》就是这样的电影,它们表现了普通人面临的各种困境,深入了人物内心。可能制作粗糙,剧作细节还需推敲,但是它们对当下的记录,为边缘人群的发声,在喧嚣的商业电影大潮中,直击人心,尤显珍贵。
艺术电影的创新建立在对现实的深刻把握之上。这几部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有意识流的,有超现实的,有荒诞派的,但无一不在深刻地探测现实。国产艺术电影已经在镜头运用上大胆创新,尤其是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方面,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方面。但如果精神深度不够,反而会显得矫情失真。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