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东方快车谋杀案》:文艺复古的翻新悬疑片

2017-11-24 阅读: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张紫星 收藏

希区柯克是悬疑片大师

《穆赫兰道》剧照

《看不见的客人》剧照

      翻拍经典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匠心和智慧,很多知名导演都曾在翻拍上折戟沉沙。经典难以超越,但越是经典就越容易引发后来者的挑战欲望。所以,导演肯尼思·布拉纳近日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新版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

  悬疑电影的魅力

  悬疑电影为什么好看?就是因为它吊人胃口。广义地看,任何一部电影在其推进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运用悬疑手法,以达到延后预期的目的,这是电影叙事的一般模式。而类似《东方快车谋杀案》这类高浓度的悬疑电影是很多电影爱好者的大爱,它不断延后的预期,制造了层层递进的悬念,引发了观者强烈的探究欲望。

  有人曾表示,假如你是一位导演,当你拍好了一部电影中的悬疑部分,你就是不错的导演;假如你能拍好一部以悬疑为卖点的电影时,你就成了优秀的导演;当你能把很多悬疑电影都拍好时,那你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了。不信?前有希区柯克,后有克里斯托弗·诺兰!

  《东方快车谋杀案》文学原著者是英国著名推理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论作品畅销度,她的作品只有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可以超越。无论是小说界还是电影界,阿加莎·克里斯蒂都是悬疑和推理的代名词。阿加莎的小说,往往开篇就是疑云密布的迷局,这非常适合电影叙事的需要,也和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高度契合,所以“阿加莎元素”成为后世悬疑电影创作的重要元素。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优秀导演肯尼思·布拉纳为何要冒着极大风险来翻拍新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了。从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制片方透露的信息来看,《尼罗河上的惨案》也将是制作方的后续之作。

  新《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得失

  迄今为止,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已经有五个版本,其中最经典的当属1974年由西德尼·吕美特导演的那一版。西德尼·吕美特极擅于密闭空间里的悬疑推进,《十二怒汉》早已证明了他的超凡才华。从西德尼·吕美特和《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成功可以看出,此片的精华在于两个地方,一个是悬疑,一个是群戏(在戏剧作品中,将主要演员分配大致相等戏份的安排方式),西德尼·吕美特正是深谙此道的高手。

  悬疑和推理的完美结合,是小说《东方快车谋杀》原著和旧版电影的精髓,但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减弱了这一方面的比重,没有突出大侦探波洛对于整个案件的逻辑推理和逐步击破,这也是让很多原著爱好者不满的地方。因为他们感受不到那种抽丝剥茧、水落石出的快感。但是,对于一个敢于翻拍悬疑经典的导演来说,他不可能不知道悬疑和推理对影片的重要性。或许,从一开始,肯尼思·布拉纳就是想要颠覆经典另谋出路,这一点从他当年翻拍的另外一部悬疑经典《足迹》就能看出来。谁都知道想要比肩西德尼·吕美特拍摄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非常困难。与其如此,倒不如铤而走险地“毁了它”,这一思路恐怕是很多翻拍经典的导演奉行的冒险主义路线。

  显然,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不是给原著小说迷看的,也没有当作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悬疑推理电影来拍。我们从约翰尼·德普等明星卖力的个人表演、精彩的舞美摄影和复古的画面特效,以及影片最后颇具仪式感的“最后的晚餐”式的结局,可以看出这是一部颇具娱乐精神又带有文艺气息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对于没有原著情结也不了解旧版影片的观众而言,这是一部可以接受的电影。影片最后的画面足以修正观众对整部影片的观感,这就是电影视觉冲击的魅力。

  悬疑是一支强力粘合剂

  肯尼思·布拉纳的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只是把悬疑当做了一支粘合剂,用来粘合他想表达的其他元素。实际上,随着现代电影技术的日趋完善和电影消费观念的改变,悬疑电影越来越多地和任意类型的题材相结合,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通常情况下,悬疑和犯罪情节相结合,再用逻辑推理来揭开面纱,这是悬疑片最传统的模式。《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以及希区柯克的大部分电影都是这种经典模式的代表,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题材。这类悬疑片的最新代表是今年上映的电影《看不见的客人》。这部影片严密的逻辑和不断反转的剧情为其赢得了大量点赞。

  《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以及希区柯克的众多作品,都属于传统的悬疑电影,虽然有疑点重重的迷局,但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会帮助观众得到一个层层递进真相大白的结局。而当悬疑电影的经典模式被细化和异化到极致的时候,就会衍生出各种套路的悬疑片。

  当悬疑和心理、精神疾病等因素结合时,会产生如马丁·斯科赛斯的《禁闭岛》以及主线和《禁闭岛》极为相似的国产电影《催眠大师》等影片。

  当悬疑电影加入动作元素的时候,就是《生死时速》《拆弹专家》这样以不断压迫的时间感来制造情感宣泄点的电影。

  当悬疑和恐怖相结合时,往往会收到奇效,例如《电锯惊魂》《小岛惊魂》那石破天惊的结局,把恐怖片意境带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的台湾电影《目击者之追凶》也是以悬疑为卖点的影片。

  当悬疑和科幻相遇时,其结果往往天马行空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例如《盗梦空间》《蝴蝶效应》等,国产电影《记忆大师》也是属于这类范畴的作品。

  《天才枪手》这样的电影,则是悬疑和玩世不恭激情碰撞的结果。这是今年深受青年观众喜欢的一部泰国电影,它独辟蹊径地把考试作弊上升到技术和娱乐的高度,成为脑洞大开剑走偏锋的作品。

  当悬疑片走向极端的时候,就会催生出《穆赫兰道》《盗梦空间》《记忆碎片》《恐怖游轮》等这类所谓的“烧脑”电影,这些影片没有给观众明确唯一的答案,众说纷纭,很多人都看不懂剧情。喜欢的人大肆吹捧,不喜欢的人憋出了伤。那么,究竟是让所有观众都看明白又不失回味的作品更经典?还是让很多人都看不懂而成为少部分人炫耀脑力的作品更有生命力呢?这是一个需要时间验证的问题。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悬疑是电影创作的一个主要手段,将会一直持续运用下去。有了它,电影的化学反应才会更加激烈。

(文/张紫星)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国产悬疑电影:功能变化与策略调整

      翻拍,创新和情怀哪个更重要?

      译制片中文配音版真的会消失吗?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